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介入科诊治的90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实践前收治的45例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7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收治的45例介入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介入手术成功率95.56%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6.67%、感染率6.67%与纠纷投诉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P<0.05),两个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科介入治疗中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介入放射科;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利用CT、磁共振、超声等影像学方式获取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通过穿刺针、导管等介入工具在获取资料的引导下,对病灶部位行局部治疗的新型医疗方式[1]。介入治疗属于微创疗法的一种,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介入治疗也属于一种侵入性治疗,对于医疗设备、医师水平等均具有较高要求,一旦操作存在失误,就会对临床治疗产生严重不良影响[2]。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对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科学预判、鉴别、处理,最大程度规避护理风险,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3]。为了进一步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90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研究结果作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介入科诊治的90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组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实践前收治的45例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20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4.26±5.26)岁;2017年7月~2017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收治的45例介入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23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2.77±5.54)岁;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的开展方法①建立护理小组,依据我院对于护理部提出的相关护理服务要求,结合介入科的实际护理情况,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介入治疗中风险管理制度,由介入科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选取具有较强责任心、丰富护理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技能的护师以上职称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②人员培训,由小组组长组织开展小组培训,加强小组成员对于介入治疗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介入治疗中存在的风险因素。③术前风险管理:做好术前访视工作,询问患者性别、姓名、既往史、身体状况以及用药史等临床资料,重点询问记录患者的过敏史及手术禁忌症。告知患者介入治疗的目的与注意事项,对患者不良情绪给予正确指导,提高患者配合度。术中风险管理:再次核对患者信息与皮试结果,尤其是植入物名称、种类、消毒时间、外包装是否完整等;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治疗与输液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避免医院感染发生;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不断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并观察患者反应,若患者异常表现时,例如心悸胸闷、心率减慢等,需立即告知医师,暂停手术或者药物输入,并迅速进行处理。术后护理人员要认真清点手术器械数量与类型,固定好引流管,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相应记录。小组组长要定期对本次手术护理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总结,并针对性提出完善方法,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1~80分为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4]。统计2组护士开展护理服务期间的手术成功率、护理差错率、患者感染率以及纠纷投诉率,对2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本组数据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n,%)进行描述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描述并行t检验,若组间数据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事故差错率、患者感染率、纠纷投诉率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45例患者中不满意者1例,满意者23例,非常满意者21例,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45例患者中不满意者9例,满意者25例,非常满意者11例,护理满意度为80.00%;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X2=7.2000,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介入治疗是介入外科、内科之间的新型学科,通过机体皮肤、血管等细小通道,以X线机、B超、MR等作为引导,对病灶部位实施微创治疗。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质,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介入治疗仍属于侵入性治疗,对于医师操作水平以及护理人员与医师的配合均有较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出现失误,就会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时也会导致患者死亡[5]。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针对临床护理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开展的管理,并通过深入分析,全面管控潜在危险因素,从而避免护理风险发生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介入科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通过制定护理风险管控目标与方案,对护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实施护理方案,并针对围术期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有效规避护理服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6],与本组研究结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科介入治疗中应用可使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王琳,王翠平,赵欣.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放射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191-192.
[2]赵东旭,赵泽宇.风险管理在放射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7(a01):402-403.
[3]赵金凤.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1).
[4]井银河.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220-221.
[5]唐丽萍.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6):172-173.
[6]郭瑞萍.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7):1306-1307.
论文作者:谌曙霞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满意度论文; 满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