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论文_何红宾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论文_何红宾

杭州地上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300

摘要:地震产生的破坏程度非常大,因此,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建筑的抗震设计能够提升建筑的稳定性,保证建筑内部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设计人员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建筑地地质情况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

地震具备的破坏性质将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形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导致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经常会出现地震等自然灾害,给广大人民的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将抗震设计融入到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已经逐渐受到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普遍关注。而在建筑抗震设计方面,我们国家目前的技术水平还稍显低下,依然有不少的问题出现,亟待相关从业人员更为深入的探索。

1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发展及目标

地震灾害是地壳快速释放能力过程中造成的震动,其爆发快,破坏性强,人为预测难度较高,对建筑物的损害极大。在经历了无数次由于地震带给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巨大损失之后,人类开始研究应对地震的方法。其中,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筑的抗震能力提高,人民的安全也有了更多保障。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总结了以往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和长期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时的经验教训,以建筑结构关于抗震理论知识和抗震标准为依据,在当下建筑结构设计中已经对抗震设计有了很好的控制。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的目标包含以下两点:①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达标,即在满足国家及行业对于抗震设计标准的同时,满足委托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对于建筑结构的实用性,美观性,经济性及抗震的作用;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真正以人的生命安全为目标,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这也是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始终追求的目标,不仅在设计时突出结构特点,功能多样化等功能,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安全和稳定做基础,建筑设计必将埋下不可估量的隐患。为实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目标,建筑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设计的场地的地质结构和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调研,探索静态的地质情况下也要考虑地震震动时的变动情况,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从而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

2 抗震设计的核心要素

建筑设计师在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将抗震设计列入设计基本内容之一,作为至关重要的设计对象,设计师在进行具体的抗震设计规划时需要坚持承上启下的原则,具体来讲,设计师需要根据以往的建筑设计来总结归纳经验和教训,即对于以往处于地震灾害的建筑结构设计进行重新的观摩,对于建筑工程倒塌的设计以及具体关于抗震设计的规划方案,务必要总结其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吸取成果和教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在此基础上,设计师需要保证其自我学习和更新的能力,即及时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抗震设计理念、抗震标准以及规则等内容。第三,结合上述两点内容,和项目业主方仔细沟通设计要求,仔细分析当地地震灾害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影响,得出有效的相关数据,完善具体的抗震参数设计统计,从而建立有效的、全面的以及针对性的抗震设计方案,保证抗震设计方案能够实施,从而确保建筑结构能够在地震灾害中稳定和安全。

3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

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内部人员与周围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加人抗震设计是有必要的,只有切实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才能在地震来临之际,通过建筑物良好的抗震能力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安全保障,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安全保护。

3.1 建筑场地的选择

在抗震设计工作中,最先要考虑的是对建筑场地进行选择,这样会对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在地震出现的时候会形成一系列的地质活动,所以在选择建筑场地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更为平坦开阔的地域,那些地质比较活跃的地带并不适合用于房屋的建造。除此之外,土质疏松的程度也会对建筑结构形成较大的影响,场地选择的时候应该对所选择区域的土质进行勘测和分析。应该选择具备较强密实程度,土质比较坚硬和均匀的地域,这样将对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提升更为有利,继而为建筑结构稳定的程度提供保障。

3.2 合理布局减少地震能量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用的最多的都是位移基点和定量分析来减少地震对于建筑物的能量冲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定量分析,对于建筑的各个部位的承受力进行反复的核算,使建筑下层在强烈震感下的位移延性比得以控制,是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变形符合要求。在选择修建地址的时候一定要对土地进行详细的考察,尽可能的选择符合修建标准的土地,在修建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与地震的活跃期错开,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人们的人身安全。

3.3 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在地震灾害出现的时候,要是多了一道抗震的防线,也就给人们的逃生提供了多一分的希望,而且会为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提供保障。在抗震设计当中,采用多重防线的设置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选择具备优秀延展性能的原材料对其中一道抗震防线进行设置,再选择其它的一些适合用作抗震设计的各种材料和部件设置更多的防线。对多重防线进行设置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对地震所带来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降低地震形成的破坏,减少损失。

3.4 建筑结构性能参数衡算工作

建筑结构参数设计对于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建筑结构需要承受的作用力进行明确、清晰的计算,同时完成对不同建筑结构类型在地震冲击力作用下需要具备的荷载作用承受参数的计算工作,模拟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的建筑结构抗震模型,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结构的各参数进行计算,能够显著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3.5 重视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技术的革新

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施工地点以及建筑结构、地震灾害发生的等级等因素。此外,其具体的使用的抗震设计技术,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现代化的革新,以此促进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不断提高。地震灾害在发生时,将会给建筑物带来较大的应力,因此对于房屋的质量,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其抗震设计技术,基于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加强改进。

结束语

地震作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地震中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且其难以预测,突发性强,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来袭。不断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降低对建筑的破坏力,可以有效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以人类生命安全为出发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整体素质,根据地质结构情况,抗震等级等标准,抗震材料的选择,科学地进行抗震设计,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黎静.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20-221.

[2]朱克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65+70.

[3]吴涤凡,李建乐.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4):84-85.

[4]李远,赵丽萍.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8):206-207.

[5]贾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8+30.

论文作者:何红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论文_何红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