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配合高剂量率192Ir后装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论文_孙军霞,夏建洪,费群考,周立庆(通讯作者)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淮安 223002

【摘要】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配合同期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至2015年对收治的84例中晚期(ⅡB期以上)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外照射配合高剂量率192Ir后装治疗(治疗组)与普通外照射结合后装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急性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近期疗效好,急性放射性反应轻,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2、3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高剂量率192Ir后装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宫颈癌 调强放疗 后装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宫颈癌是影响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居全球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是我国妇女的第一位。宫颈癌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以放射治疗为主。传统的普通放射治疗由于受周围正常组织的限制,致使宫颈肿瘤照射剂量不够,从而影响患者的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调强放射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使放射剂量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一致,从而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提高放疗效果。2012至2015年对我科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高剂量率192Ir后装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至2015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ⅡB期以上的宫颈癌患者84例,鳞癌56例,腺癌2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调强放疗联合后装治疗(n=42,治疗组),普通放疗联合后装治疗组(n=42,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分期及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调强放射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激光线摆位,热塑膜固定,在体表与体膜相对位置做标记,通过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包括第三腰椎上缘至会阴部,扫描厚度5mm,将定位CT图像传入TPS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由主管医师勾画靶区,照射野上界为第五腰椎上缘,下界为闭孔下缘,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治疗方案优化,95%的等剂量曲线包括PTV,所有的计划均采用直线加速器和多叶光栅完成,采用5-7个野(共面或非共面野)等中心照射,常规分割剂量2Gy/ F,5次/周,给予处方剂量50Gy/25F。

1.2.2 普通放射治疗:患者取仰卧位,X线模拟机定位,全盆腔前后野对穿照射30Gy后,中央挡铅该为四野照射20Gy,明显局部宫旁残留者缩野推量到60Gy。

1.2.3 高剂量率192Ir后装治疗:采用高剂量率192Ir后装治疗机,经TPS优化剂量曲线呈正梨形,后装治疗于外照射30GY后开始,每周1次,A点剂量6-7Gy,共4-6次,总剂量30Gy,后装治疗当日停止外照射。

1.3 评价标准

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完成治疗,放疗结束后3年内每3-6月复查一次,项目包括盆腔MRI、腹部彩超,根据病情需要可复查脑MRI、ECT及PET-CT,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完全缓解(PR)为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CR)为肿瘤消退大于50%,无变化(NC)位肿瘤消退小于50%或增大小于25%,病变进展(PD)为肿瘤增大大于25%或出现新病灶,评价指标为1、2、3生存率。放疗的副反应评价参照肿瘤放射治疗学标准评价[2],包括直肠、膀胱、骨髓及皮肤早期急性反应。

1.4 随访

入组患者随访至2015年11月,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大于3年,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结束后,根据盆腔影像学及妇科检查评估宫颈肿瘤的退缩情况,治疗组CR 为24例,PR为13例,NC为4例,PD为1例;对照组CR 为16例,PR为17例,NC为6例,PD为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体外照射配合后装治疗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周围正常组织对放射线比较敏感,产生较高的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使肿瘤组织的受照剂量下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及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所以寻找一种照射技术使照射剂量集中在肿瘤区域,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及降低放射性损伤是关键所在。

传统的二维普放采用前后两野或箱式四野照射将直肠及膀胱等正常组织包含在盆腔淋巴结照射范围内,与PTV接受相同的照射剂量,由于正常接受较高的照射剂量,其不良反应较大,如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较高,Mohan R等报道,放射性直肠炎达9.3%、放射性膀胱炎达20%,骨髓抑制达42%,本研究与其报告近似。由于受正常组织的限制,肿瘤的控制率下降,从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近期疗效CR 为16例,PR为17例,NC为6例,PD为3例,与Chen MF等学者报道相似。

调强放疗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先进放疗技术,它可以有效调节每个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能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提高肿瘤靶区靶区的剂量,降低周围组织受量,这是优于常规放疗的技术所在[3]。宫颈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盆腔复发,高剂量率192Ir后装治疗可提高宫颈肿瘤的局部照射剂量,同时减少了直肠、膀胱等周围正常组织剂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调强放疗联合后装治疗显著提高了1、2、3年生存率,降低了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及骨髓抑制的发生,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既往研究显示,调强放疗联合后装治疗在患者的肿瘤去可获得较理想的剂量分布,从而可提高疗效,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调强放疗联合高剂量率192Ir后装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较普通放疗联合后装治疗能更有效的缓解病灶大小,提高生存率及及减少急性放射性副反应,由于随访时间短,其远期效应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Eisenhauer EA,Therasse P,Bogaerts J,et al.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revised RECIST guideline(version1.1)[J].Eur J Cancer,2009,45(2):228-247.

2.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350.

3.包德强,夏玲,林春丽,等。56 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5):382-383。

论文作者:孙军霞,夏建洪,费群考,周立庆(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调强放疗配合高剂量率192Ir后装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论文_孙军霞,夏建洪,费群考,周立庆(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