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发展中砥砺前行
——感悟中国就业70 年历程
文◎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我也正好70 周岁,而参加工作的时间,包括下乡的10 年和在劳动就业战线工作的40 年,也有50 年了。对于新
中国就业,可以说是有亲身经历的:不仅对前期情况有所了解,而且对改革开放以后的情况更有实践体会。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鉴史抚今,我有着五点感悟:
总而言之,黄宗羲“心即气”的天人关系论,不但将天人之间的一气流通转化为心气之间的道德感通[5](P116),而且使言人的心性论转换为了具有生态意义的生态德性论。“盈天地间皆气”的一气流通,又可说是“盈天地皆心也,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1](10册,P79)的道德感通。“盈天地皆间皆气”,是从根源上说万物同体一气;“盈天地皆心”,则是从天人之间的感应上说“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因此,“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心气感通,是实然的,也是本然的,更是应然的。黄宗羲提出的“心即气”命题,是一种与程朱理学“性即理”、陆王心学“心即理”完全不同的天人关系论。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的理念
就业工作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正是由于我们重视并致力于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为劳动人民解决了饭碗问题,而且使共和国一次又一次地渡过难关:比如在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开通多种渠道,安排400万失业人员,稳定了整个社会,稳定了新生政权;又如在文化革命后,我们实行三结合就业方针,安置1700万回城知青就业,解决了十年动乱遗留的最大社会问题,为开启改革开放的航程铺平了道路;再如在世纪之交,我们制定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帮助3000 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为企业改革攻坚作出贡献,为保障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奠定基础。但在这其中我们也有教训值得汲取:比如在一段时期中,强调以GDP 为重心,偏重经济发展而不重视就业的扩大和民生的改善;又比如在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中,强调“砸三铁”的力度,而不考虑职工的安排出路和劳动者的承受度;再比如在环境治理、城市整治等专项工作中,由于对企业关停和从业者安排的工作不到位,造成劳动者就业被阻断,群体事件发生,人民群众不满。凡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都会导致发展的不平衡、社会的不稳定和民生难以保障,所以我们说,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久之计;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坚持贯彻始终。
我们常常说国计民生,国计应当围绕民生,国计为了民生。回顾历史,从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三结合就业方针,打开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多扇门,实现了就业的扩大;到世纪之初积极就业政策出台及其之后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在探索中选择了一种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新形态经济等,使其既成为经济的增长点,也成为扩大就业的新支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地方领导,还是认为GDP 增长了就会自然带动就业增长,偏重经济忽视就业的倾向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出现的无就业复苏和零就业增长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所以我们要坚持把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继续健全完善,以保障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就业为优先目标,努力实现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双赢,提高经济质量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双赢。
为有效防止羊的肠胃容物出现腐败问题,可利用百分之0.1的高锰酸钾250到500毫升,于每天内对病羊进行两次灌服操作,此外,也可以利用2到3克的磺胺脒以及2到3克的碳酸氢钠的淀粉浆对病羊实施灌服操作。在感觉到患病羊脱水情况较为严重以后,应及时对其进行补液、解毒等治疗,其中,可应用百分之五的葡萄糖溶液250到500毫升、百分之五的碳酸氢钠60到100毫升等对病羊实施静脉注射操作。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匹配的基础作用,实现劳动者自主就业、企业自主用工、供求双向选择,是就业的基本盘和主要运行机制。但市场就业不是不要政府管,而是更需要政府在宏观上强化指导,微观上放开搞活,并对市场的缺失和失控进行调整。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正是由于我们把握好坚持市场导向改革和政府促就业控失业履责的关系,不仅保证了就业改革不停步,而且避免了翻烙饼和乱折腾。比如在改革计划体制统包统配的初期,我们是将改革就业制度、放宽原来管制同培育建设市场相结合,使劳动力市场得以健康发育;又比如当市场出现一些乱象、影响劳动者的权益时,我们一方面坚持市场导向的改革,另一方面进行整顿并引导市场自律,为形成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奠定了基础;再比如在世纪之交大规模的下岗浪潮发生时,以及在2008 年后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巨大冲击中,我们不是放任市场失业,而是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用政策来引导支持企业扩大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就业和创业,强化公共服务和公共培训,实行就业援助和就业扶贫,并在特定时期实行援企稳岗措施。正是在这些关键时刻,党和政府对就业工作的担当,成为稳定就业局势的重要保证。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直到现在,也有很多地方不能把握好市场同政府的关系:比如对新的三结合就业方针认识不全面,认为既然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对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事就可以少管甚至不管;又比如对在特定时期实行援企业稳岗政策也有看法,认为既然是失业就应放开到市场放到社会上,而不应进行调控;再横向看看其他一些领域出现的曲折和问题,都说明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这两者的关系,是我们深化改革和治理社会的重大命题,就业的改革还在路上,政府促就业控失业的职能不容削弱,并且要通过法制化和制度化予以加强。
第四,正确把握城乡就业的关系,坚持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发展
本井采用SF-1.32/22-170型撬装式空气压缩机及美国寿力增压机,先将油管下至井底循环抽洗,然后分别于1300 m和900 m进行压风机气举洗井。利用高压空气压缩机气举洗井、潜水电泵抽水洗井,共历时51 h,直到地热水水清砂净。
第二,处理好市场改革和政府履责的关系,在坚持市场导向改革同时,明确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孙子·谋攻篇》上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意思是说,将帅有才能,而君王不直接驾驭的情况下往往能取得胜利。一句话,领导者要充分放权,要敢于放手。这个道理运用于语文高考备考课堂教学中,就是敢于把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考点,而不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为主角的“一言堂”,往往使复习课单调低效。我受孙子兵法的这个道理启发,在复习备考的试卷讲评课上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来讲题。
第三、把握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推进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在实现经济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提高就业质量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实际。从长期来讲,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进入现阶段,我国的就业问题更呈现出复杂性,我们不同于发达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他们主要面临比较单一的就业问题,而我国就业面对的是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与失业人再就业相互交织,因此就业工作任务长期艰巨而繁重。回顾农村就业工作的历史就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比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进行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的试点,逐步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工作总盘子统筹考虑,尊重农村劳动者自主就业自由流动的意愿和积极性,在推动他们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创业中强化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加强对返乡创业者的支持;并着手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打破了二元结构的体制制度障碍,加快城镇化中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进程,促进了城乡在经济、社会和人等三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当然,过去一段时间里,未能按国情实际进行决策的历史教训也要汲取:比如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出现“消灭失业”的提法;上个世纪60 年代将城镇劳动力大规模迁移到农村的做法;上个世纪90 年代一度严格控制农民工进城就业和流动转移,都是因为脱离国情实际,没有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决策,使就业走了一段弯路,教训深刻。所以,坚持实事求是,是我们在就业工作中必须牢记的根本原则;坚持城乡统筹,特别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畅开绿色通道,是我们务必做好的重要任务。
第五,坚持以时俱进,确定不同时期的就业方针和政策,强化执行力,务求实效
回顾我国就业工作改革发展一路走来的历程,可以说是伴随不同时期就业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制定实施相应的就业战略、就业方针和目标任务。比如在就业战略上,从“坚持扩大就业的战略”,到“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直至“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又如在就业方针上,从“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同时强化政府责任,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到“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再到“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再如在就业目标任务上,从最初的促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到促进城镇失业者就业,又到扩大就业和援企稳岗,再到促进城乡各类劳动者就业创业。由此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就业方针政策的与时俱进,坚持开放性,包容性,随着形势发展而延伸扩展完善提升。另一方面是积极主动,政策制定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政策主线都充分体现出就业战线工作者的积极主动和向前推进,始终坚持了对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政策内容不仅有原则有要求,更强调操作性;政策实施中不仅考虑中央层面,地方层面,而且一竿子插到基层;特别是抓住危机应对,利用倒逼机制,推进政策的创立和发展,并且在解决当前治标问题同时,提出从制度上长远治本的举措;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搞好战略研究和政策储备,为在关键时刻出台新政奠定基础。
新中国70 年的就业事业发展,可以说是几代就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锤炼出就业战线一心为民、勇担重任、敢打硬仗的工作队伍,打造出不惧艰难困苦、奋力拼搏向前、特别能战斗的铁军精神,他们在推进中国就业改革中攻坚克难,为亿万劳动者实现就业提供支持帮助和服务,为就业形势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这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标签:中国就业促进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