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在强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在强

(四川省苍溪县浙水乡中心小学校 四川 广元 628400)

【摘 要】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从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出发,探索了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 学生 阅读 老师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030-02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我认为拓展阅读途径、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一、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

1、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2、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要将教学过程开放化,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让学生想说就说.老师要特别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生这种个性的张扬,转化为学生更具个性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从而积累内化大量的语言材料。

四、拓宽阅读途径,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其次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为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领会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去感触课文的语言文字,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去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读出自己的情感。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如在教学《草原》一课前,教师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又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结尾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发展了自我,在想象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咬文嚼字.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提炼文本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情感.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抓 "抽"字引发新意.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在学生的学海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拓展学生展阅读途径,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还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能深刻地感受到语文带给他们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杨映华,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J].甘肃教育 2006 (08)

[2]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3]韩晓梅.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读与写:教育学刊》, 2010年第5期

论文作者:李在强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李在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