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婷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 广元 628400)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其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呢?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6-043-02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我校语文课程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为研究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一、因势利导,提高阅读积极性
(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讲清课外阅读重要性。可先引趣--提醒学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有宝,引导学生想看书;其次强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能熟练背诵唐诗三百首的人,必然会对诗词有深刻的理解,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皆可为之。再教育学生要懂得:"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读书多,见识广,想法多,思维快,写作能力随之而增强。最后告诫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一定要下苦功夫,来不得半点马虎。
(二)鼓励学生多阅读,对阅读多的学生表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的栋梁之才,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一周统计一次学生课外阅读文章,公布阅读数量,抽查阅读实效,表扬阅读多而有实效的同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把课内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课内阅读教学,激发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课内阅读文的理解和评析。以课内阅读文为中心点,向课外阅读文不断地扩张与延伸。课内可精读,课外可略读。课内获得的阅读方法与能力,用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可用于课内阅读,有助于对课内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补充,共生共进。
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种阅读一般在课堂内进行,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发给学生,或指定学生翻阅相关的书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联系教材的上下文的意思,实现"无师自通"的目的。
(2)学法迁移。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使课内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3)比较鉴赏。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同时,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也是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4)拓展延伸。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趣,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以阅读内容为抓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
1、以"趣"诱读,激发阅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设法运用多种手段燃起学生阅读欲望,激发阅读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上好每堂阅读课,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空间及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1)请专家作阅读、写作专题讲座,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为了营造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氛围,我们邀请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为学生作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专题讲座。作家们声情并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解有效激起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2)课间开放流动书吧,学生读书热情高涨。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创建了"校园流动书吧",课间向学生开放。校园每个楼层的空旷地都设立由班干管理的流动书吧,每个流动书吧由一个四层的小书架和一百多本各类图书及二十个小圆凳组成。每到课间,校园里处处可见学生簇拥在一个个流动书吧周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心爱的图书,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流动书吧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勾起了他们脑中"书虫"意识,不少学生从此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喜欢上了阅读。
2、创设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与质量,学生每天早读20分钟,午读自主阅读20分钟。早读是学生在第一节课前能集中精力大声朗读的时间,而大声朗读能调动整个大脑最活跃的思维,是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为一天的学习热身。鼓励学生在20分钟午读时间里进行自主性课外阅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每天在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之后,带领孩子阅读20分钟课外读物。每周有一次用餐时间与孩子谈读书感受;每月逛一次书店,给孩子选购几本好书。三个20分钟的阅读时间虽不算长,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坚守不懈,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找准切入点,据文拓展阅读
研读文本之后,帮助学生尽可能找到由阅读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扩展文本内涵。我们根据文本特征及学生特点,做好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展的选材工作,让学生读有所依,同步阅读相关内容,及时巩固、拓展与文本相关的知识点。
(1)以相同主题或相同题材为阅读拓展点。即根据每一组教材的主题或题材来选定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
(2)以表现手法为阅读拓展点。
(3)以课文背景为阅读拓展点。对离学生生活年代比较遥远的课文,设法将其背景文章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对选自名家名作的课文,如《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学后趁热打铁,荐读原著《西游记》《三国演义》。
(5)以课文作者为阅读拓展点。引领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及时荐读作者其它文章或书籍。
二)探寻课内外有效融合的阅读方法,依"法"导读。
做任何事情,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伏尔泰也认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师生归纳出以下几种可行的阅读方法。a、精读法:对有价值的中短篇课外美文集中精力细读,读书时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b、选读法: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读,读时目光只扫描关键词句,拎出"主干",忽略"枝叶"。c、浏览法:对篇幅较长的书籍,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d、摘录法:课外阅读到精彩的句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还可以写出对感兴趣的句段的感受。e、批注法:用规范的符号和格式,随读随写,眼、手、脑"协同作战"。开卷有益,开卷动笔更有益。
叶圣陶先生提出:"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其核心就是提倡课外阅读。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学习语文不能只限于课堂,应课内外结合,强化课外阅读,实行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长青.让读书成为中学生的最爱.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4)
[2] 赵雪亚. 浅谈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整合.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5.03
论文作者:车婷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学生论文; 课内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课外论文; 课文论文; 能力论文; 方法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