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地建筑做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由于受到地形的不同情况的限制,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难点,必须处理好建筑体形、功能、空间及造型与地形的关系才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本文首先探讨了山地建筑的独特性,分析了山地建筑设计的方法,并结合某山地学校建筑的实例加以论证说明。
关键词:山地建筑;设计方法;实例分析
引言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居民生存压力与日俱增,改变居住环境要求日益迫切,逆城市化现象由此产生。而由于人地矛盾,城市建设受到限制,山地资源以其广阔的面积,自然优美的环境使人心生向往,成为新的建设发展方向。因此,本文对山地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山地建筑的独特性
山地建筑是一种特有的建筑设计形式,因为它受到地形地貌、气候以及水文条件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制约,但同时也是由于它独有的建筑形式还有良好的自然风光,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居住理念,使它在众多的建筑形式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下最为热门和流行的居住选择。人们在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生活的时间过长,而不接触大自然,就会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过大,而且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在一些景色优美的山区,人们会感到身心极其的放松,从而更加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由于山地资源的特殊的地形地势,导致山地建筑的外貌以及施工技术等都有别于平地建筑,也促进了山地建筑的独特性的形成。
2.山地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2.1山地建筑基础设计
2.1.1基础与挡土墙共同参与作用
对大部分山地建筑来说,基础与挡土墙共同参与作用是最常见的一种处理方式。挡土墙和底层共同参与作用做整体设计,目的是从山地建筑的结构、水文和地质等方面综合考虑,优点为结构概念清晰,缺点为成本较高,施工速度慢,挡墙与基础之间的排水问题不好解决。
2.1.2基础与地下室结合
此种基础既为楼体的嵌固,又为楼体的地下室,对于建造在需要夯土地基上的建筑,结构上往往采用地下室与基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既节约基础处理等大量建造成本,又解决上部建筑的整体沉降,同时节约工期,不过山地建筑水平推力一般都很大,无挡墙基础(尤其是高层裙房处)抗倾覆或抗滑移不够。
2.1.3基础与交通核相结合
对于局部复杂的坡地,宜采用交通核与建筑基础相结合的方式,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或是地形特殊,或是环境特殊,常出现在高层建筑中,或随山势而建的逐步退后的台阶状建筑,要求交通核与建筑基础相结合,我们民间传统的民居吊脚楼也和此类似。
2.2建筑单体设计
设计师应先分析建筑选址地区的山地平面构成,按照平面构成情况适当改造施工现场地形,以使山体生态环境得以维持。为了使建筑与山地地形相符、体现山地建筑空间层次效果、实现建筑间自然过渡,在进行设计时,相应台地要根据地形高低设置,体现山地高低变化。建筑与山体之间的结合有垂直或平行等高线两种常见形式,建筑设计时,对于较高的山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宜采取平行等高线形式,对于不高的山体(相对等高线稀疏,场地平缓的地方),可采用与高线垂直的形式,与等高线平行的形式会导致山体被建筑遮挡,不宜采用。山地建筑要尽量保持原本地形与植被,保护地貌,减少建筑内部不同标高底面形成。
2.3道路与建筑衔接设计
山地地形特殊,居住区交通诸多不便,道路与建筑容易脱节。为整合道路与建筑,应深入分析道路空间构成、建筑群体与住户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道路设计应顺应建筑形态,如古建筑周围可铺设卵石路或条石路连接干道柏油路;要考虑整体布局形式,注意控制道路长度与支路数,避免建筑集群被分裂;道路布设应注意排水,如高、低建筑间道路要防止雨水倒灌向较低建筑,应在较低建筑和引道间做向外斜坡,实现反坡排水。
2.4建筑景观设计
尽可能利用有价值的外部景观,并重视内景营造,邻地地块有高差时尽量利用景观的放坡减少挡土墙,即达到景观效果同时节省最大的工程成本。研究山地建筑从开发商的角度看,最终还是要反映在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设计阶段的把控,一要控制成本,二要在规划设计阶段深入挖掘,尽量利用原生态地形地貌,结合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手段提高工程整体品质,体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3.实例探析某山地学校建筑设计方法
3.1工程概况
某学校总用地面积1224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820平方米,东西最长约500米,南北最长约350米,西南高东北低,最大高差约30米,用地属于丘陵地貌。依据总平面规划布局,科学艺术楼位于用地的东侧,建筑面积为1955平方米,用地范围内高差接近22米。
3.2总平面布局和功能划分
该学校建筑在总平规划上采取了化整为零的做法,依山就势,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平整了三个台地并布置了4个楼栋,其中科艺楼1#位于第一个台地,2#与4#楼位于第二个台地,3#楼位于地势最高的第三个台地。三个台地高差6~8米,建筑底部设置3~5米层高(最高处)架空绿化层,台地之间挡土墙设置于架空层内侧,有效的减少了较高高度的挡土墙对于校园环境的视觉压力。各楼栋为单面外廊的长形平面布局,争取了最大化的采光面,避开运动场地,并与主干道保证了足够的间距。建筑周边结合绿地布置生态非机动车停车位供在校师生使用。
建筑平面的功能划分上,主要是根据校方的意见布置以下用房:1#楼主要为化学、物理实验室、地理教室等;2#楼主要为艺术教室、生物教室及劳技教室;3#楼主要为美术教室、科技活动室及计算机教室;4#楼为音乐教室和舞蹈教室。
3.3交通组织设计
科学艺术楼4栋单体建筑布置于高差约为22米的地形之中,其交通组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单体建筑采用单外廊形式有建筑进深较小的优点,可布置于平整出来的狭长台地上,单体建筑之间设4米宽步行道路兼消防车道,沿平行于等高线的方向即建筑长边方向顺势而上,呈之字形道路(坡度控制在8%以内),形成校园独特的山地道路景观。
3.4建筑景观设计
建筑景观设计上主要为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在建筑和道路以外的空地尽量考虑绿化。停车场均设计为生态停车场。绿化注重植物的搭配,以常绿树及灌木为主,配以季节性花卉,使校园景观时刻显示生机勃勃的景象。科学艺术楼场地较大的高差,不可避免的设置各处高度不等的挡土墙。该工程在设置挡土墙时为了不对校园景观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因此将挡土墙确定为采用攀爬植物塑造绿色背景墙的做法,不仅有效的避免了挡土墙对校园景观的不利影响,还形成了绿墙或花墙的独特景观,成为了南宁三中国际学校在师生心中的不一样景观的印记。建筑首层为高度(最高处)3~5米的架空层,主要用于绿化和活动交流场所,较矮处,考虑到安全性,不予使用,内部用砖墙进行封闭隔离,外部采用漏花景观墙进行砌筑。
结束语:总之,山地建筑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山地建筑基础设计、建筑单体设计、道路与建筑衔接设计、建筑景观设计,而且还要注意结合山地独特景观,依势而建,注重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提升建筑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伯榕.山地建筑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2.
[2]陈林玲.浅析山地建筑设计的要求及其要点[J].建筑?建材?装饰.2016.
[3]曲宾,刘波.对山地环境中建筑设计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论文作者:梁淦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建筑论文; 山地论文; 挡土墙论文; 地形论文; 等高线论文; 台地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