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_科技园区论文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园区论文,创新能力论文,评价论文,技术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79(2004)03-0019-05

科技园区的运作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由众多不同的主体(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中介机构)参与,相互作用和相互激励,对创新资源(人才、高技术成果、资金、政策等)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的一种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开展对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是以园区中所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但它又不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简单叠加。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科技园区是企业集群地域体,而这些集群企业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并形成相应的集群经济效应。这种集群经济效应不仅表现为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成本的降低、技术创新周期的缩短和创新风险的减少,同时也表现为集群技术创新在总体上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通过对科技园区系统的考察与分析,我们认为,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网络协同效应。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所有园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取决于企业与政府、中介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相互作用中所采取的组合运作方式。企业、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创新网络。创新网络将各创新行为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市场交易水平,降低创新交易成本,实现创新活动利润最大化,获得网络竞争优势,从而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协同效应。

2、综合性、整合性的集成能力。构成技术创新能力的要素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的差距,但它是由若干能力要素组合而成的这一基本特征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即它是由若干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整合性的集成能力。同时,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存量,现有技术创新能力是过去积累的结果,反映的是一种存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的每一点提高,都是在增加现有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又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

3、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科技园区是促进高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创新区域,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主要表现为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即它是通过高技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销售而反映出来的竞争优势。因此,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体现为高技术产品的竞争能力,反映的是高技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中的比较优势。

二、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要把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结构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复杂关系简单化,获取量化的指标信息,为政府管理部门把握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同时,完整的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对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结构的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进行反映,由此发现阻碍和影响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的不利因素,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为实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目标提供评价、监控和预测等功能。(1)评价功能。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结构系统是由若干能力要素构成的。这些能力要素指标由专家组集体加以判断评分,给予权重,可以计算出各个要素的综合得分,据此对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作出综合性评价。同时,通过分析各个要素指标各自得分,可以评价各个要素对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状况。(2)监控功能。通过对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静态状况、变化趋势,产生所需要的结果报告,实现监控功能。(3)预测功能。根据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预测条件,进行预测条件的运算与判断,发布预测信息,实现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变化发展的预测功能,便于对科技园区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对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设计一套层次清晰的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等级。[1](P122)

1.确定目标层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明确科技园区技术创新活动的实力,以求对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有个明确的认识,为科技园区的发展、决策的制定及政策研究提供依据。判断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不能只看它某一方面,而应看它各方面属性的综合情况,故选取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值(A)作为目标层元素。

2.确定准则层

准则层的各因素,是对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某一方面属性的反映。我们将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B1)、技术创新发展能力(B2)、技术创新实现能力(B3)和技术创新主体能力(B4)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就构成了准则层。在这个结构系统中,技术创新主体能力是基础,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是载体,技术创新实现能力是表征,技术创新发展能力是目标。

3.确定指标层

指标层的各个因素,是对准则层各因素进一步细化。指标层各元素选择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值的大小。因此,在选择各项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结构系统是涉及若干要素的复杂的结构系统,具有很强的系统整体性,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中,这一特性应得到充分反映。同时,系统不是指标的简单堆积,为了便于评价,应该按某些原则合理地分层设置指标。(2)完备性原则。完备性意味着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息量既必要又充分,由若干指标构成一个指标的完备群,每一个指标反映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某一个层面,每个指标相互独立,构成一个多维空间,空间中的每个点都对应着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状态。(3)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既应反映现实的结果状态,也必须反映活动过程的结果状态,这是检验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准。然而,由于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对整个社会经济影响的滞后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其真实值。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有反映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现实的指标,又要有反映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状态的指标。根据这些原则,可以确定指标层的各项指标如下:

1、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B1):是影响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选择以下三个指标来体现:

(1)研究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C1)。它反映科技园区研究开发人员的投入强度,从人力资源角度体现了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实力。表达式为:C1=研究与开发人员人数/全体职工人数×100%

(2)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C2)。它反映科技园区中高级技术人员的投入强度。表达式为:C2=中高级职称人员人数/全体职工人数×100%

(3)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C3)。它反映科技园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强度。表达式为:C3=研究开发经费/产品销售收入×100%

2、技术创新发展能力(B2):主要用技术性收入和技工贸总收入两个指标来体现。

(1)技术性收入(C4)。是指科技园区企业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所获得的收入,它反映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发展能力。表达式为:C4=技术性收入(2)技工贸总收入(C5)。它反映科技园区企业发展的实力象征。表达式为:C5=技工贸总收入

3、技术创新实现能力(B3):主要反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1)高技术产品出口额(C6)。表达式为:C6=高技术产品出口额

(2)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C7)。表达式为:C7=高新技术出口额/产品销售收入×100%

(3)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销售收入的比例(C8)。表达式为:C8=高新技术出口额/商品销售收入×100%

4、技术创新主体能力(B4)

(1)创新企业数(C9)。它是从总量上来衡量技术创新企业总规模。表达式是:C9=创新企业总数

(2)创新企业平均销售规模(C10)。它是用创新企业销售收入与创新企业总数之比来体现。表达式为:C10=创新企业销售收入/创新企业数×100%

(3)创新企业人均利润(C11)。它反映创新企业创造利润能力。表达式为:C11=创新企业销售利润/全体职工人数×100%

(4)创新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C12)。它反映园区企业劳动生产效率。表达式为:C12=创新企业工业增加值/全体职工人数×100%

三、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实例分析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该方法包括以下要点:(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2)规定统一的标准。我们选取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0年技术创新能力各项指标数据作为评价标准(即标准值)。(3)确定重要权数。根据各项指标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性质和作用不同,确定一套比较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重要程度权数(见表1)。(4)计算方法的选择。将每项指标数值除以标准值得出指数值,再乘以重要权数,即为准则层指数值,最后再乘以准则层权数,然后相加,即可得到综合评价指数。[1](P85)

表1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权数的分配

目标层A 准则层B  权重

指标层C 权重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B1) 0.25 研究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C1) 0.25

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C2)0.25

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C3) 0.50

技术创新发展能力(B2) 0.25 技术性收入(C4) 0.50

技工贸总收入(C5) 0.50

技术创新实现能力(B3) 0.25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C6) 0.50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C7) 0.25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销售收入的比重(C8) 0.25

技术创新主体能力(B4) 0.25 创新企业数(C9)0.20

创新企业平均销售规模(C10) 0.20

创新企业人均利润(C11) 0.30

创新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C12)

0.30

根据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科技园区有关数据的处理与计算,可以得出有关科技园区年度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依此可以分析和比较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本文以2000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南昌高新区与相邻省份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比较。

表2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指数

从表2可以看出,在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方面,南昌高于合肥,低于武汉和长沙,是全国科平均水平的的89.15%。其中,研究与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46%,低于其他三个高新区,这说明科技人员严重短缺,人才培养与引进是当务之急;研究与开发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指数为89.07%,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表3 技术创新发展能力指数

技术创新发展能力表示科技园区未来发展的潜力。从该项能力指数来看(见表3),南昌只有29.03%,相对于武汉的1/5,不到长沙的1/3。究其原因,除了与科技园区规模水平有关外,主要是与高新区研究与开发能力较低有关。

表4 技术创新实现能力指数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实现能力上,而技术创新实现能力主要反映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能力上。从表4来看,南昌高新区该项指数为17.60%,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

表5 技术创新主体能力指数

在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中,创新主体能力是基础。在这方面,南昌与其他三个高新区的差距不大。由表5可知,南昌高新区创新主体能力指数为86.11%,好于合肥,与武汉和长沙有些差距,但差距不大。这说明南昌高新区技术创新有较好基础。

表6 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数

综合来看(见表6),南昌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为55.47%,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略好于合肥,落后于其他两个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偏低,导致创新开发能力落后,从而使技术扩散能力降低,最终影响技术创新综合能力。但我们也看到,南昌高新区技术创新的基础,即创新主体能力的差距较小。因此,只要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南昌高新区技术创新综合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收稿日期:2004-05-20

标签:;  ;  ;  

科技园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_科技园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