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换帅”明天谁来当总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谁来论文,换帅论文,总裁论文,明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联想柳传志:57岁;海尔张瑞敏:53岁;长虹倪润峰:58岁;希望刘永行:53岁;万向鲁冠球:57岁;华为任正非;56岁……
中国知名企业的舵手们纷纷迈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率领企业超过10年甚至15年。没有不老的英雄。谁来领导后WTO时代的中国企业?
入世推动企业“换帅”
人力资源专家、新华信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赵民认为,入世将是解决中国企业换班问题的主要推动力。
因为,入世首先会带来企业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还将大大有助于清除影响“交棒”的最主要障碍。
2000年以来,国内大企业频繁发生高层变动,包括科龙、联想、长虹、小天鹅、容事达、康佳、TCL等等。这说明有远见的企业和企业领袖已经意识到,“交棒”问题晚着手不如早着手,与其被动不如主动。
43岁就从管理一线退下来的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坦言:“加入WTO,企业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挑战大不一样,我们这代人的知识结构和解决方法都落伍了。”
国内上市公司基本是地区所有制,大股东是地方政府,所以CEO或总裁的忠诚度成为考核的第一标准。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基本上是被地方所有制这种形式所掩盖的一个封建割据状态。在中国,看不到上市公司的CEO像美国那样互相跳槽。这是第二代领导人接班所面临的最大的制度不足。而人才不能流动就难以升值,就无法竞争,就带动不了市值和股价,所以也出不了英雄史诗般的企业家伟人。
今后中国要走向全方位开放,地方保护将第一个被打破。入世后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力资源,中国企业找一个“洋面孔”来当CEO是完全可能的。
地方政府领导人,支柱企业领导人的更替会重新决定未来5年后各省市的经济实力对比。许多像青岛、绵阳这样的城市,就是海尔、长虹这样的几家大型国有企业支撑起整个经济。所以,地方政府在考虑企业“换帅”的问题上,一定要眼光放长远些,早作安排。否则会导致城市的没落。
第三代企业家呼之欲出
今年《财富》杂志评出25位企业未来之星,入选的4位内地籍人士中,上海联创投资公司总裁冯涛33岁,维亚康姆中国区总裁李亦非37岁,网通公司总裁田溯宁37岁,搜狐CEO张朝阳36岁。
而在新鲜出炉的《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大陆100首富企业家排名里,有30名入围者的年龄在40岁以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差不多每隔10年,中国都崛起一代企业家。从“计划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企业家也由“胆略型”到“专业型”又转向“职业型”。
而1998年之后出现的“第三代企业家”,适逢中国全面走向世界,其成长情况直接关系国计民生。
如果给第三代企业家画像,他们往往接受过系统的管理训练,游历过海外,面临的是完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或以风险投资青睐的高科技产业为主,或授权接手父辈前任的庞大事业。他们更像是职业经理人中的佼佼者,而非“能人”或“领袖”。
由于这批35岁至40岁之间的年轻人还没有足够的声望,企业的生存压力又比较大,因此换班必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股权结构的调整同时到位。
如果要做新一代领导人的话,最好去搞新的产业。看看那些命运不好的继任者,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还是搞第一代领导人搞的那些产业。
留过洋、有经验最被看重
随着国际竞争的国内化,那些留过洋、系统学习过国外管理思想的人会逐渐成为商界的主流,因为他们了解新的规则和玩法。
而真正的企业家都身经百战。想成功的话,不要老呆在老总身边,要主动到市场一线、管理一线去积累经验和悟性。如果你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你把一个人放在你的二级公司或者一个地区总部负责,看他两年之内干不干得出成绩。不行的话,可以从提拔和培养的名单中剔除出去。
想做点事业的年轻人,一定要有职业规划。你必须清楚自己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识,到什么样的企业获得什么样的历练。
经验证明,最好的人才一般出自最好的学校里面最优秀的学生及稍微差一点的学校里最好的学生。企业的领导人一定要选那些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不守成规、勤于思考、有组织能力和煽动能力的人。
外企不适合培养本土企业家,因为跨国公司同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管理上有鸿沟。前者培养的都是职业经理人,处在非常好的企业小环境内,有强大的国际资源、各种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支持。可很多事情,他在国外公司做得到,在国内公司就做不到。两者实际上要求的是完全不同的素质。很少有人能在这两个平台之间自由转换。
入世之后,肯定会有今天的明星企业因为接班问题走向没落,但会有更多的企业成长起来。
标签:企业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