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研究
吴莹莹
(昆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 在大数据背景下,大数据的特点决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高校要想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开辟新的路径,即不断提高大数据分析意识;培养兼具大数据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和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管理系统。这对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数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大数据时代爆发的科技革命不仅是生产力的变革,同样也是一场教育革命,“在教育变革的大数据时代,谁占据了教育大数据,谁就把握了教育的未来。”[1]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给出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用传统的软件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处理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2]而大数据的定义和所具有的数据规模巨大、数据流转快速、数据类型丰富多样和价值密度低等特点,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图分析在这样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新策略,以期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采用了化学与结构驱动新战略,出发点是新的化学方法可以开发出全新的、市场上没有的新结构。新结构带来新性质,因而可以创造出新的生物降解地膜材料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结构以及微观聚集态结构决定其物理和力学性质。采用生物合成方法制造出新型结构的嵌段PHA聚合物,经过化学改性使其具备成膜性质并提升应用性能,再通过建立世界先进的薄膜加工过程在线微观结构表征方法和技术,发现生物降解地膜制造过程中结构形成及演化规律,并以此进一步优化农膜加工技术,从而开发出世界先进的生物降解地膜新材料和加工制备技术。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这场教育革命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大数据时代机遇在于它打破时空界限,为高校心理健康提供丰富的数据内容,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大数据面临的挑战是大数据自身存在的缺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缺乏大数据意识和大数据人才。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面对的新机遇
1.大数据打破时空的界限。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主要是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这样的教育服务形式给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带来众多桎梏。首先,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教学打破时空的限制,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其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网络进行咨询和辅导,咨询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受到限制,有利于发挥优质服务资源的最大优势。最后,可以突破传统的纸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访谈,通过发行网络问卷调查,扩大问卷调查的对象范围和抽样调查的总体样本,同时还节约研究成本和提高效率。
2.大数据提供丰富的数据内容。大数据时代下,心理健康的数据内容不仅包括传统心理健康测量数据,如在心理健康普查时和危机评估数据时,选用的各种量表产生的数据;心理咨询记录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在对学生进行咨询,整理出的咨询过程材料;心理健康课程考核,教师给出的成绩;辅导员对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约谈或深度辅导,记录学生的心理事实材料;各大高校组织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记录下来的人数和参与情况的记录。还包括随着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以及学生一段时间内浏览的网站与网上购物和消费的情况,这些数据中蕴含着大量有用的信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提存和分析,丰富了心理健康的数据内容,为更好的服务打下基础。
搁在一年前,在晋庄镇说起秦小宽都会想到他是一名22年没有生过火、生活在垃圾堆中的“精神病人”,家中无电、无水,更无炊具、无身份证,窗户由砖头堆砌,平日仅靠拾荒获得的被子、衣服维持生活,靠给别人打零工换取饭菜,饥一顿饱一顿。院内牛粪满地,臭气冲天,屋内连落脚之处都没有。
1.大数据的自身缺陷。首先,目前我国的大数据技术在应用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技术层面上,处理和存储技术落后,庞大的数据必须通过分布式计算机才能进行挖掘、分布式处理和云存储,加上大数据的分散性,更加大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难度,高校在引进先进的专业设备和技术层面上仍存在很多困难。其次,在个人隐私安全方面,高校想要在大数据环境下挖掘更多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必然建立在大量的个人信息之上,这就很有可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威胁着学生隐私安全。最后,大数据时代产生的海量信息,其真假虚实难以判断,还存在着大量的负面信息,冲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面对的挑战
3.数据实时更新,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大数据信息是可以实时更新的,首先,对于健康状况不良的学生,利用这一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预防和干预。对于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方法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个性化发展。其次,大数据实时更新便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实时变化治疗和辅导的方式,使治疗和辅导更有针对性。最后,因为心理健康是一个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在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恢复平衡后,还会遇到打破平衡的事件。大数据技术就可以及时追踪和反馈学生的实时情况,帮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最新情况,进行跟踪治疗,最终实现学生的社会性。
为了比较基于游客感知的青秀山景区旅游厕所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差异,对旅游厕所的27个感知指标进行了IPA象限分析,纵坐标为重要性,横坐标为满意度,以重要性总体均值4.39和满意度总体均值3.96的交叉点,画出参考线,绘制出包含27个感知指标的IPA四象限矩阵图(图1)。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缺乏大数据意识。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缺乏大数据意识,必然制约着大数据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领域的应用和作用的发挥。[3]首先,没有认识到大数据的心理健康的预测功能,直到学生感觉问题很严重,主动找老师咨询时,老师才发现问题。老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缺乏运用数据化意识和思维去提前发现问题。其次,虽然部分高校购买并应用了心理健康的测试软件系统进行测试,但是其应用范围缺乏广泛性,只是作为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或者是对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同时还缺乏时效性和连续性,没有追踪学生后期的心理变化,不利于长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高校缺乏数据分析人才。大数据具有的庞杂、碎片化和非结构化等特点使得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很难直接运用这些大数据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和预测。这就需要专业计算机人员事先对挖掘到非同源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组织,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其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这就对数据分析人才的要求很高,要求其既要具备数据挖掘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的相关知识背景。[4]但是,一般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只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因而很难发挥出大数据潜在的巨大价值和有效性。可见,在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中,普遍缺乏兼具心理健康知识和大数据分析挖掘的人才。
二、开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新路径
高校应适应时代发展对大数据的需要,并运用大数据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改善和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力宣传大数据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巨大价值和重大意义,增强他们对大数据的敏感度,使其具备大数据意识。其次,高校要为心理健康中心提供各种保障,以营造大数据工作环境氛围,使得心理健康工作者自觉自愿接受和应用大数据知识。最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形成大数据思维习惯。
(一)提高大数据分析意识
高校要应对大数据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必须开辟出新的路径,以提升高校心理健康的质量和水平。
(二)培养兼具大数据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就必须培养兼具心理学知识和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首先,高校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数据和心理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其次,各高校应加强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使大数据人才具备概念性素质和实践能力,即人才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模型,并且能够处理和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的价值。最后,高校应整合资源,重视培养大批高素质、兼具心理健康知识和大数据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奠定人才基础,以缓解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状。
我自言自语地说,该去上班了,该去见见吴小哥了,该去看看我的鱼塘了。我习惯性地来到阳台上张望:眼前的情形把我吓了一跳。我的鱼塘不见了,那些绿油油的玉米不见了,只见那里彩旗招展,三抬挖土机不停地扬起抓斗,把土举起来送到远处。我忍着头晕去了鱼塘。天哪,我的鱼塘已被填平,那些树也被连根拔起,再看我的别墅好像被一只大手揉了一把,就那么扭曲着身子斜躺在那里,那张吊床也被踩得稀烂。
(三)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里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在大数据背景下,要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服务模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教育模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等形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上能够实现有效互动,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高校可以运用移动网络和手机媒体,促进在线课程和线下课程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精品课程,使学生在优质课程中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和加强对心理问题的关注。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整合教育资源以创新课堂教育形式,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进行心理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管理系统
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和挖掘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更高要求。首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将高校内的非数字资源数字化,实现用数据说话;建立数据库,提高信息化系统的软硬件建设,扩大数据存储容量;建立统一的数据化平台,对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6]其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数据库,并及时处理和更新,实现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以便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问题学生及时推送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最后,高校重视保护学生隐私安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限制非专业心理健康人员的访问权限,防止学生的信息外泄。
参考文献:
[1]陈潭.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于福志.大数据时代[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
[3]张小悦,方鸿志.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4(2):185.
[4]汪珏,吕晓帆.数据挖掘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2013,(4):89-90.
[5]王美琐.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J].2016,29(3):129-132.
[6]梁家峰,元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3-67.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8-0129-02
标签:大数据论文; 高校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