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IA理论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理论论文,价值论文,I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IA(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信息构建)”是美国建筑师理查德·思·伍尔曼(Richard Saul Wurman)于1975年在美国建筑师协会年会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已成为信息科学研究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今天的互联网上,通过谷歌搜索引擎,先后输入“Information Architecture”和“信息构建”两个词进行检索,满足条件的检索结果分别达到了2600万条和120万条之多。在今天的美国,IA设计已经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必备内容,从事IA设计的信息建筑师(Information Architect)正在取代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员(Webmaster),成为Internet应用中的热门职业。在情报研究领域,IA理论的应用价值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1 什么是IA
1975年初次提出IA概念时,伍尔曼并没有对IA进行明确的定义,而只是对从事IA工作的人(他称之为信息建筑师)的任务与使命进行了一些描述。直到1989年,伍尔曼才在《信息焦虑》(Information Anxiety)一书中正式将“IA”定义为:如何组织信息,把复杂的信息变为明晰,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实现其信息需求。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推进,IA的理念和应用在信息管理领域获得了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一门把传统图书馆学、情报学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用于组织信息和构建信息环境,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科学和艺术,得到了国际情报学界的广泛重视与关注,并逐渐成为当今情报学发展的核心问题。
根据北京大学赖茂生教授的理解,IA的内涵可归结为:一个空间,二种方法,三个阶段,四种系统,五种强调[1]。一个空间是指一个信息空间。构成信息空间的是各种信息要素(内容、语境、工具、用户)和关系的网络,它们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圈。二种方法是指信息构建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三个阶段是指IA的全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调查分析阶段、设计建模阶段、实施测试阶段。四种系统是指信息构建的结果是生成四种系统,即内容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检索系统。五种强调是指信息构建强调使信息可理解、强调体系结构、强调用户体验、强调可用性、强调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过,英国情报专家达文波特认为,广义上的IA是指能使信息资源与信息需求相匹配的工具的集合,这些工具不仅包括工程化模型,而且还包括知识地图、知识目录和技术标准。它们可以是自动化的,基于文献的,也可以是存在于某个专家头脑中的。
作为基于网络环境,尤其是面向互联网环境的信息组织方式和信息系统设计新理念,IA突出了信息的有序组织与布局,强调用户对信息的方便访问与容易理解。根据网络信息管理的特点,IA的核心内容在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实践中获得了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扩展和充实,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IA的核心内容及含义:(1)信息系统内组织、标引、导航和检索体系设计的总和;(2)为帮助用户访问信息内容并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信息空间结构设计;(3)为帮助人们查找、管理信息而对信息系统进行构造与分类的艺术与科学;(4)将建筑设计原理引入数字领域的新兴学科和行业。虽然IA是一个关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新兴领域,但是其核心内容——信息的组织、标引、导航和检索在情报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IA组织信息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注重维护信息生态;二是强调整合诸多相关领域;三是关注系统所具有的可评价性。
2 为什么可以将IA理论应用于情报分析
情报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研究信息、知识的组织和有序化,并提供有效的利用。它作为应对情报信息积累与使用之间尖锐矛盾的全新手段而诞生,并作为理解现代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综合化的必要领域而存在。半个多世纪的演进使情报学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汇点之一,其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日渐完善,研究内容与范围也不断拓展,来自于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也相继被应用到各个时期的情报研究之中,并对情报研究领域众多难题的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进入信息时代后,情报分析人员开始陷入一种难以名状的困惑:信息很多,但获得有用情报却很难。随着信息“爆炸”及其无序化发展,人们开始在信息海洋里变得疲惫不堪,整个社会已在事实上进入了信息丰富却知识贫瘠的时代。由于信息泛滥成灾、分布失衡、污染与不对称现象大量存在,情报研究人员身陷信息的汪洋大海,却不能及时、有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信息疲劳”与“信息焦虑”困扰着每一位想有所作为的情报研究人员。面对此种尴尬与困境,反思此前既有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半个多世纪以来,既有的情报分析理论无一例外地将情报分析的重点与突破口放到了人的认知层面,亦即情报分析的主体研究上。诚然,这种基于人的认知行为规律探索的情报分析理念毫无疑问不能说是错误的。事实上,正是由于有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情报分析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才有机会解开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情报分析失误疑团。不过,这同时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情报分析是指“对原始情报进行处理,使之变成对决策者有用的评估和判断的过程”[2]。影响这一过程完成及效果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个属于情报认知主体方面,即人类认知;另一个属于情报认知客体方面,即信息材料。两个因素互为影响,共同决定着情报分析行为过程及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任何领域的情报分析研究,都不应只关注与其相关的一个因素,而对另一个因素视而不见。历史上既有情报分析研究成果的主要缺陷之一恰恰就是因为忽视了这一问题而导致了其无法有效适应现实情报分析工作的时代需要。从“9·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除去人的主观认知劣根性,情报分析失误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与信息内容关联的信息链与信息结构出现了问题,有太多信息的“不可理解”才是导致情报分析质量下降甚至“失误”的真正“罪魁祸首”。显然,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有效的情报分析不仅需要有效去除人的认知障碍,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且需要密切关注认知客体,关注情报信息本身的问题。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IA理论将其核心准则定位于“使信息可被理解”和“按表达预定意图的方式传递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构建信息空间的方法学和图景,通过引入“信息理解”、“体系结构”等新的理论元素,阐述了设计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架构所必须的理论、原则、方针和标准,为网络环境下信息空间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指导,为信息时代人们有效地化解“信息爆炸”与“知识贫乏”之间的矛盾,解除“信息焦虑”,有效获取和利用情报信息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IA的情报分析有诸多显著优点:它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弥补个体认知缺陷,可以通过信息组织拓展个体认知空间,可以通过多元信息关联激活信息内容,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信息表达促进情报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利用,等等。相应的,基于IA的情报分析,要求在深入了解信息结构和全面掌握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种来源的信息集合进行综合比照、相互验证和有机关联。显然,不了解整体信息结构和信息环境,就不可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的辐射范围和影响边界;不对各种来源的“全源”信息集合进行综合验证与关联,就极有可能造成情报信息的孤证难立和有用信息的流失,在信息海洋中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情报分析的偏差与失误。在一个缺乏信息关联和有效管理的信息环境中,信息的孤立存在与单个呈现不可避免,信息内容的激化将会无从谈起,信息的整体效能难以发挥就不足为奇了。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的IA理论从一开始就将其核心准则表述为“使信息可被理解”和“按表达预定意图的方式传递信息”,旨在有效解决信息时代人们所面临的“无用信息过载”和“有用信息短缺”。这一理念与信息时代情报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谋而合,并形成了应用上的默契与关联。
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知识活动,情报分析旨在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和创新,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情报产品。情报分析工作的实质是知识生产的过程,情报分析工作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信息与知识资源,这种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情报专家通过信息吸收和知识转化形成于头脑中的智慧和经验。情报分析工作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从提高信息资源的呈现质量和加速信息资源的有效吸收利用及知识创新入手,而这一点正好与IA的目标、理念不谋而合。信息构建强调重视信息的有效组织与管理,通过对“全源信息”收集、整理、存储、传递、共享和利用等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促进组织的知识创新和知识资本的增值。在情报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情报分析过程中引入信息构建思想,可以改变情报研究人员传统的“信息独享”观念,加速情报研究工作中信息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有利于情报研究团队协作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知识创新周期的缩短和知识资产的增值。从哲学的高度看,作为一种专业化的思维活动,情报分析永远离不开人的“思维”,这种“思维”同“存在”一样,是一个外延很大、层次很高的概念。从狭义的、实践的角度看,这种思维又是“大脑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思考加工的过程。[3]”思维的直接成果是产生思想,即理性认识。就情报分析而言,便是产生情报研究成果。在情报认知过程中,情报研究人员需要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从主观层面对信息构建所呈现的信息材料进行思考和加工。这种加工包括概念的理解、知识的关联、组合及矛盾的解析等。从情报研究的宏观过程来看,这种主观层面的“加工”完全可以前置,即通过信息构建的介入提前完成信息集合的组合优化、信息结构搭建及知识关联。
实际上,在IA理论诞生之前,情报活动已对信息的结构化处理产生了种种实践要求,只是在较长的时期内,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情报分析这一实践活动之所以在信息时代始终难以解除各种“困扰”、“偏差”乃至“失误”,问题的关键不是技术上的,而是理论上的、思路上的。信息时代的情报分析缺少一种理论指导,这种理论兼顾了情报研究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是一种可以为信息时代情报研究“释疑解惑”的理论。IA理论正是这样一种理论。
3 IA理论对于情报分析的应用价值解析
IA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特殊环境下情报用户所处的信息生态、信息获取和知识利用问题。同时,它还关注信息内容的组织,力求信息表达清晰化、组织有序化、服务个性化。在情报研究中引进IA,可以使信息更加便于发现和管理,能有效地促进信息的序化与流动,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IA不仅关注情报用户之间的交互,而且触及到情报用户信息需求满足中更深层次的内容理解和信息生态问题,其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3.1 IA与信息“可访问”
美国情报专家休尔在其《情报分析心理学》一书中专门讨论了“信息量与分析的准确性之间的关系”[4],并向人们廓清了在情报分析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信息不足是限制情报分析的最主要障碍。休尔认为,“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都想当然地把情报分析的不力归结于信息的匮乏,因此几乎所有国家都不惜斥巨资大力改进与情报搜集相关的技术,却很少考虑改进分析方法,各国普遍存在的事实是,用于思维培训方面的资金少得可怜。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信息不足,如何正确地处理信息才是燃眉之急。[5]”但对于到底该如何正确地处理信息,将堆积如山、杂乱无章的信息材料拼合成有机的信息整体,使其通过内在的关联形成全息信息地图,使人们可以“按图索骥”去访问,沿着合乎逻辑的、结构化的信息生态链条,快速准确地定位目标信息,完成情报分析过程,实现情报研究价值,休尔并没有给人们提供现成答案。相反,诞生于与休尔《情报分析心理学》成书同时代的IA理论给休尔的这个“未解之谜”提供了很好的补注,甚至是答案。
IA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要求为情报用户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导航。通常情况下,用户在进入信息系统浏览信息时,主要依靠超文本节点之间的链接来查找目标信息,实现信息的非线性跳转关联。但是,一旦用户浏览信息较多,在超链接中频繁跳转就容易迷失方向,最终导致信息查找失败。因此,在情报信息系统构建时,用户需要大量 “关于信息的信息”,即通过建立各种导航标识明确信息的访问路径。信息导航系统实质上就是指引用户在访问海量信息时所给出的标识系统。一般的信息导航系统有信息地图、FAQ、跳转按钮、词表库、分类表、目录树等等。信息导航系统建立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保障“使信息可访问”,由此,需要经常维护信息导航系统的可用性。确保这种“可用性”是任何类型信息构建的首要任务。
3.2 IA与信息“可理解”
情报分析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理性认识,是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和提炼,而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常常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把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客观上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因此会产生诸多错觉。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人的社会知觉,如观察者的状态、知觉的偏见、刻板化、逻辑错误、假定性相似等。对于同一情境,每个人在知觉判断上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情报分析人员进行情报分析的过程也是一种知觉判断过程,是从“噪音”中挑选“信号”的过程,是一种对信息内容进行“理解”的过程。这种理解,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情报分析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这是对情报分析人员自身素质与情报能力的要求,亦即对情报研究主体的要求;二是情报信息组织结构与信息集合必须是“可理解”、“能理解”的,这是对情报研究客体的基本要求。作为信息设计与信息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IA从一开始就把信息的“可理解”纳入到了自己的本质要求之中。
IA理论要求,为情报用户建立的信息导航系统在标识上必须有明确的指引性、通用性,其含义不能是含糊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情感体验和职业习惯,在保证“使信息可访问”的同时,还要保证“使信息可理解”。在信息状态变化模型中,信息构建活动对信息的操作本身也是建立在信息理解基础之上的。在信息构建的过程中,信息状态随着对信息的聚集、组织、界面设计等基本操作,按照由信息片段到信息集合再到信息结构,最后到形成信息空间这样一个过程不断地改变。
在情报分析活动中,人的认知行为呈现为如下的认知链: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信息和知识存在于该链的不同层次。信息构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从而帮助人们吸收和利用信息。
IA立足于用户信息需求,建立了一整套有益于用户识别和理解信息的信息组织、标识、导航及搜索系统,使信息管理者和信息用户建立起了互动关系,方便了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当今的信息服务是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相结合的服务。用户为了尽快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需要进行多途径的检索。信息管理人员需要为用户设计简捷、合理、易于理解的信息导航系统。同时还需要运用IA来友好地呈现信息。信息时代的信息传播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信息传播出去,而要重视信息的呈现方式,通过将IA的艺术性、人性化理念引入到情报信息服务中来,促进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和吸收。
3.3 IA与信息“可查找”
信息构建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快速查找和有效利用信息。对于各种类型的情报信息系统而言,用户能否方便地从中获得所需信息内容是系统可用性(Usability)最直观的反映,如果综合运用浏览、搜索和询问等多种方式仍无法找到其特定目标主题所要求的信息内容,那么该信息系统的构建就是失败的。由于信息系统的规模日益扩大,用户不可能只通过其中的导航系统逐一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而,信息系统的构建还必须包含相应的标引检索系统。标引检索系统是基于内容组织系统之上的信息内容标引与检索。标引和检索两大功能模块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内容分析器、索引器、检索端数据库及检索器。其中,内容分析器是对内容组织系统中的内容数据库按照特定的算法对信息属性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和用户检索相关的文档描述信息(如关键词、信息来源、信息标题、信息载体形态等),并将提取所得的信息交给索引器建立索引。索引器主要用于对已分析好的信息文档的抽象数据建立索引,分析器分析所得的文档描述信息,都是文档到文档描述数据的顺排档,索引器的核心工作就是重新整理这些文档描述信息,对必要的数据项建立倒排档,为用户的检索做准备。检索端数据库用于保存一切和用户检索相关的数据信息,包括各种索引、文档描述信息等。检索器用于响应用户的检索请求并跟踪用户的检索行为。当用户提交一个请求后,检索器从检索数据库中得到相关的信息文档,并根据一定的相关度算法将这些数据进行排序,然后输出给情报分析人员。通过标引检索系统的建设,信息构建完成了其“使信息可查找”的任务使命,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情报分析人员获取情报信息内容的效率,使情报研究在一定的时限内有效处理海量信息资源成为可能。
3.4 IA与知识管理
我们知道,情报与信息是两个有本质区别同时又有本质联系的概念。情报来源于信息,但又不等同于信息。信息的最重要特性是其普遍性与客观实在性,而情报的最重要特性是其知识性、目的性与指向性。离开了具体的应用目的和目标指向,情报的应用价值就无从谈起。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信息活动所发挥的只是一种中介作用,其任务主要是将消息从甲地传至乙地,而情报活动的作用在于捕捉信息中的特定内容,将其精炼加工,并针对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情报与信息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效用”,“情报的本质特征是其知识性和决策性”,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构成了情报分析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更高认知层次的信息活动。要促进人们从信息素材中获得知识,或者从知识中获得智慧,如果按照信息资源开发的发展过程来看,从IA向KM递进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当然,情报分析活动对知识的管理并不直接从单个的信息素材或信息集合开始,情报分析活动中知识管理的起点是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对信息及信息载体进行合乎要求的收集和有序化管理。与信息管理所不同的是,活用信息、挖掘信息和提升信息应用层次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特征。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人的智力投入是一个关键因素。没有情报专业人员的智力劳动和缜密的信息分析过程,高质量的情报产品是难以形成的。信息管理的直接结果只是实现了信息的有序化与系统化,而情报分析活动的结果却形成了可直接应用于竞争战略决策的物化了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产品。
尽管IA与KM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IA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对知识经济萌芽时期由无用信息的爆炸所引发的“信息焦虑”现象的研究,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化繁复信息为简明,并创建信息结构或地图,以便用户能获得较易理解的信息;KM的产生基于人们对“知识已从金钱力量和肌肉力量的附属物发展成为这些力量的精髓[6]”这一现实的把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组织怎样保证关键成员在关键时间获得关键知识内容。但两者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二者都离不开信息和知识,都关注知识、信息的传递问题。其次,在二者的活动中都强调“以人为本”。IA强调“基于体验,以用户为本”[7];KM强调知识活动是人的社会认知活动,人在KM实践中既是执行者又是体验者更是“决策者”。对于IA与KM在情报分析活动中的作用发挥和相互关系,我们可以形象地表述为:KM着重解决的是情报分析活动中知识转化与知识增殖的“人性”问题,而IA着重解决的是从技术上促进信息内容及其呈现的“人性化”问题。两者的共同作用构成了破除信息时代情报分析“障碍”与“失误”的利器。
4 结论
IA理论之所以能引起情报研究界的密切关注,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爆炸造成了人们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的困难,而传统的情报研究理论与方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爆炸”与“知识贫乏”之间的矛盾。IA的提出,有效地化解了这一矛盾,为人们有效获取、理解和使用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
IA理论适应了我们这个时代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也适应了当今社会对信息生态环境所提出的要求。首先,IA理论所包含的基本理念、原理、原则及思维框架,本身就是一个优化信息空间和信息环境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IA的目的就是为信息利用者解决信息生态问题的。其次,信息构建的实现过程、实现方法与实现技术为信息的有效组织与序化提供了指导,有利于信息管理的科学与规范,有利于推动人类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控制。再次,IA要求信息的发布和提供能更好地帮助信息接受者理解和利用信息,从而减轻了信息接受方在信息吸收上的困难,有利于减少用户面对海量信息时可能产生的“信息疲劳”与“信息焦虑”。
总而言之,IA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构建信息空间的方法学和图景,通过引入“信息理解”、“体系结构”等新的理论元素,阐述了设计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架构所必需的理论、原则、方针和标准,为信息时代的情报分析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指导方法,为人们有效地化解“信息爆炸”与“知识贫乏”之间的矛盾,解除“信息焦虑”,有效获取和利用情报信息提供了新的思路。IA理论的提出,必将成为情报学研究创新发展的新起点。
收稿日期:200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