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政策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中国论文,基础设施论文,政策论文,交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后15年,必须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建设总的政策是: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力量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交通,以增加铁路运输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形成若干条通过能力强的南北向、东西向的运输大通道。合理配置运输方式,加快交通干线建设,突出解决交通薄弱环节,提高运输效率。
“九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是:以增强铁路运输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公路、水运、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加快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形成若干条通过能力强的东西向、南北向大通道,到2000年,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主要通道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能有较大缓解,基本消除铁路现有主要限制口;明显改善公路拥挤状况;沿海主要港口重点物资运输能力有较大提高;民航基本适应发展需要;主要铁路车站、港口、机场基本做到不积压物资,不滞留旅客。
继续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集中财力、物力,确保大通道建设。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交通运输投资、计划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新机制。加强宏观调控,搞好综合平衡,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优化运输结构。在华南沿海及与香港、澳门衔接的地区,建设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在运输量和运输布局上做好与香港、澳门现有设施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运营中的矛盾,继续在互补、互惠、互利中求得共同发展,以保证香港、澳门的繁荣和稳定。高度重视和积极帮助中西部地区及贫困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规划和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旅客运输设施建设,积极扩大旅客运输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出行的需求。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是:
1.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要加强和改善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高综合运输效益。新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要有利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促进路网合理布局。现已建设和投产的交通基础设施,要把立足点放在技术改造和改善管理上,以发挥其最大的能力和使用效能。通过改革,消除交通设施和运输企业进行跨地区、跨部门使用和流动的行政性障碍。积极推进兼并、联合和协作,扩大规模效益。大力调整运输产品结构,结合改善工业布局,使运输初级工业产品向运输精加工产品转化,同时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集装箱运输。
2.按系统工程的要求,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以增强综合运输能力为目标,在交通网络建设中,充分发挥铁路在中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方面的优势,发挥水运在长距离货物和外贸运输上的优势,发挥公路在中短途客货运输上便利、灵活、覆盖面宽的优势,发挥民航在长途旅客快捷运输上的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做到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加强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装备、设施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铁路,大力推广货运重载技术,实现牵引电气化和内燃化,发展大功率电机车,大吨位、国际标准集装箱、散装、冷藏及货运专用车辆,中高档客车及双层客车,采用高速技术,做好建设客运高速铁路的前期准备。
公路,发展以汽车专用路为主的高等级公路,使国道网汽车平均时速提高到60公里左右,发展重型载货车、集装箱拖挂车和中高档客车。
水运,沿海港口重点建设与运输大通道相联系的运输系统,主要是建设秦皇岛煤码头四期、天津港煤码头、黄骅港码头一期等工程,以及华东和华南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建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等集装箱码头,整治长江口、珠江口深水航道。发展专业化泊位,提高装卸机械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内河主要水系干支线直达运输。远洋运输发展大型散货船、第三代集装箱船、滚装船,内河运输发展分节驳顶推船队,沿海和内河客运发展快速客船和旅游船。积极开发新型汽车运输船、煤炭自卸船和冷鲜货物特种运输船。
民航,集中力量建设大型枢纽机场。包括扩建首都机场,迁建白云机场,新建上海浦东机场。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强机场、航空管理、供油、维修设施建设。国内航线干线飞机采用150座级, 繁忙航线采用200座级,支线采用50—100座级。中远和国际航线飞机逐步实现宽体化。
利用物探、航测、卫星、遥感等勘测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交通勘测和设计。引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超长隧道、特大桥梁、江海航道整治的施工及养护技术和装备。
加强运输支持系统,提高铁路、公路和海上运输的专用通信信息网及交通管制、生产调度、安全保障、检测监控等系统的现代化装备水平。
4.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建设交通设施
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和各种调控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拓多种交通资源。国家帮助中西部地区及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交通设施,扩大运输能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对中西部地区实行同等优先的政策,在确定国家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时,在同等条件下,中西部地区优先安排,并在投资安排上予以倾斜。
对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跨省区的交通、通信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国家投资为主进行建设。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筹措资本金较为困难,国家要提高中西部地区投资项目资本金中国家投资的比重。
支持中西部地区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积极推进在中西部地区进行项目融资,更多地利用债券、股票等形式进行直接融资。
逐步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比重。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西部地区的交通建设项目。
5.继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实行扶持和优惠政策
加快交通运输投资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新机制。多方努力筹集国内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总体规划指导下,鼓励部门、行业和地方投资,建设铁路、公路、机场和码头。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利用国外资金:一是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进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吸收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探索利用国际通用的BOT 形式进行融资,先行试点的范围包括: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内的高等级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鼓励外商投资生产铁路运输设备、公路与港口机械设备,或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地方铁路及其辅助设施、公路、独立桥梁和隧道、港口设施、民用机场的建设和经营。采用发行境外债券、可转股债券、国际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范围;三是建立和完善专项基金制度,保证基础产业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自“七五”开始,国家相继在铁路、公路、港口、邮电、民航以及电力等基础产业设立了专项基金,“八五”共筹集6000亿元,其中60%左右用于建设,有力地支持了这些产业的发展。这些专项基金,在今后一个时期,还要不断完善;四是推进交通运输价格改革,在国家控制运输价格总水平的前提下,允许一些运输企业根据服务质量、季节及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实施差别浮动运价。地方和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和融资建设的公路、独立大桥、隧道等交通设施,经批准可收取通行费,用于偿还贷款;五是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对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从获利起五年免税,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3000万美元以上回收投资时间长的交通建设项目企业所得税收,减按15%的税率征收。对外商在交通方面提供专有技术,其所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可按1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