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外商投资结构变化趋势及效应分析_直接投资论文

中国加入WTO后外商投资结构变化趋势及效应分析_直接投资论文

加入WTO后外商投资结构的变动趋势及效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商投资论文,变动论文,效应论文,趋势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结构两方面。从外商投资结构看,将出现一些合理的变动趋势,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某些有利的效应。

外商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变化及效应

加入WTO之后,我国将对外商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其中开放度变化较大的是第三产业领域。这将导致外商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较大幅度增加,投资比重上升,相应地,外商对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投资比重会逐步下降。这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对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很低,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也相对偏低。在外商协议投资中,1979-1990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为60.3%,第一产业的比重只有2.9%,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6.8%;1991-1998年,外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上升为65.4%,其中工业的比重高达62.5%,而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为1.7%,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也降低为32.9%。在外商实际投资中,1997-1998年第二产业的比重高达70.4%,其中工业的投资比重高达66.6%,而第一产业的比重只有1.4%,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只有28.2%。在1998年底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外方注册资本,第二产业的比重为64.1%,其中工业的比重为61.3%,而第一产业的比重只为1.5%,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4.4%。显然,外商投资结构向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倾斜的特征很突出。

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倾斜,与我国产业对外开放度有关。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第三产业开放领域的扩大,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将增长较快,投资比重将逐步上升,而对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投资比重将相应下降,从而引起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十五”期间将明显地表现出来。

从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看,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自80年代以来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投资在国际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中的比重由70年代的不足30%提高到90年代以来的50%-60%。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大体稳定在20%,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由70年代的55%以上下降为90年代以来的不够50%,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由低于25%上升到高于30%。也就是说,与全球性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一样,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第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率大幅度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外资增长率也高于第二产业,其中工业或制造业的外资比重和相对增长率都明显降低。因此,我国第三产业外商投资比重上升而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外商投资比重下降的发展态势,是符合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

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看,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升幅过大,第三产业的实际比重不合理下降,使结构偏差变得突出起来,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产业结构偏差的加深,与外商投资过多地向工业部门倾斜有一定关系。“十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提高其比重,相应地降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比重。从这个角度看,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动态势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是一致的,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推进。

外商对工业投资结构的变化及效应

至今为止,外商对我国工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对采掘业和电气水部门(电力、煤气和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比重很低;在制造业中,外商对原料工业的投资比重较低,对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较高,其中外国投资较多地分布于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但港澳台商投资中有较高的比例投在一般加工工业。加入WTO之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开放度的提高,外商对采掘业和电气水部门的投资比重将逐步上升,对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会相应下降;其中对原料工业的投资比重将有所提高,对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会有所下降;同时,随着大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外商对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将较大幅度提高,相应地,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会明显降低。

1996-1998年,在外商对工业的协议投资中,制造业的平均比重为88.9%,采掘业和电气水部门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9%和9.1%;在外商对工业的实际投资中,1997-1998年,制造业的比重也为88.9%,采掘业和电气水部门的比重分别为2.5%和8.7%;在1998年末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中,外方注册资本,制造业的比重为93.3%,采掘业和电气水部门的比重只有0.5%和5.9%。显然,外商对我国工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随着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在“十五”期间,外商将较大幅度增加对采掘业和电气水部门的直接投资,对这两个领域的投资比重将逐步上升,相应地,对制造业的投资比重将有所下降。

在制造业中,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加工工业,对原料工业的投资至今相对较少。从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数据看,1993年,外资工业占轻加工业的增加值比重和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13.3%和13.0%,其中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加工业的比重为15.6%和15.0%,占重加工业的比重分别为9.9%和9.7%,而占原料工业的同样比重只有0.3%和3.1%;到1998年,外资工业在轻加工业中的增加值比重和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上升为29.0%和33.1%,其中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加工业的比重高达37.5%和40.0%,在重加工业中的比重上升为27.0%和29.2%,而原料工业的这两个比重只上升为10.2%和9.6%。可见,外资工业对我国加工工业的投资和影响远远大于原料工业。加入WTO之后,外商对原料工业的投资比重会较快上升,影响将明显增大,从而引起对加工工业与原料工业的投资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变化。

从外商投资企业在制造业各个行业的分布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深加工行业占有较高比重,但同时在一些一般性加工工业的比重也较高。根据1998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外资工业的增加值占全行业的比重在40%以上的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58.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49.4%)、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49.0%)、化学纤维制造业(42.3%)、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61.3%)、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3.5%)、家具制造业(40.6%)和塑料制品业(40.4%),其中前四个行业中大多数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深加工行业,而后四个行业中则大多数为一般性的加工工业。外资工业的增加值比重在20%-40%的行业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6.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5.5%)、医药制造业(22.9%)、印刷业及记录媒介的复制(29.2%)、金属制品业(31.9%)、造纸及纸制品业(23.5%)、橡胶制品业(31.4%)、饮料制造业(26.9%)、食品制造业(37.2%)、食品加工业(22.3%)和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8.0%),其中除了前三个行业基本上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之外,其他行业大多数属于一般性的加工工业。一般来说,外资工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多数为国外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的投资,而一般加工工业则大部分为港澳台的中小企业所投资。加入WTO之后,大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将较快增长,其投资比重将持续上升,同时外商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也将获得较好的条件,因而会导致外商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迅速增长及其比重的较大幅度提高,相应地,外商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会逐步下降。

外商对采掘业、电气水部门、原料工业,以及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投资比重的上升,将对这些技术水平、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较低的产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对这些行业中的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从有步骤推进对外开放和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看,外商投资企业的较大幅度增加,也有利于促进包括多数民族工业在内的整个行业较快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较快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外商对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投资比重的上升和对一般性加工工业投资比重的下降,符合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要求,将对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起明显的推动作用。

外商对第三产业投资结构的变化及效应

目前外商对我国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而对其他大多数第三产业部门的投资比重很低。加入WTO之后,外商将增加对大多数第三产业部门的投资,相应地降低对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这有利于外商对第三产业投资的稳定增长,以及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在外商对第三产业的协议投资中,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比重80年代为60%左右,90年代以来上升到约70%;从外商对第三产业的实际投资看,1998年房地产业占47.4%,社会服务业占21.9%。在1998年底登记注册的第三产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外方注册资本中房地产业占了53.6%,社会服务业占了18.9%。显然,外商对我国第三产业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十分突出。

外商对第三产业投资结构的高度倾斜,与我国第三产业内部对外开放度的差别有很大关系。除了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以及商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之外,大多数第三产业部门目前的对外开放度仍较低。随着加入WTO之后大多数第三产业部门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调整,外商将较大幅度增加对目前投资比重很低的多数第三产业部门的直接投资,一些重要的服务业部门的外商投资比重在“十五”期间将明显上升,相应地,外商对房地产业和一般服务业的投资比重会逐步下降。也就是说,在加入WTO之后的五年左右时间内,外商对我国第三产业直接投资的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投资结构过度倾斜的状况会明显改变。

外商对第三产业投资结构的变化,将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效应:

第一,改变外商对第三产业投资结构的过度倾斜,可以减少由此带来的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周期性波动。外商直接投资过度集中于房地产业和一般服务业,导致了外商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的较大波动。在我国经济扩张时期,外商对房地产业和一般服务业的直接投资高度扩张,往往导致整个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比重大幅度上升,而在我国经济紧缩时期,外商对房地产业和一般服务业的直接投资迅速收缩,则导致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比重大幅度降低。例如,在外商协议投资中,房地产业和一般服务业的比重由1991年(治理整顿时期)的12.6%上升为1993年(经济高速扩张时期)的39.3%,就使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6.7%提高到49.5%,而到1996年(经济紧缩之后),房地产业和一般服务业的比重降低为17.5%,则使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到26.8%。房地产业和一般服务业外商投资的大幅度波动直接造成了整个第三产业投资的大幅度波动。而在第三产业外商投资结构的过度倾斜逐步改变之后,外商对第三产业投资的周期性波动会明显减小,由此带来的对整个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会相应下降。

第二,外商增加对很多目前发展滞后的第三产业部门的投资,有利于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外商对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等,直接投资的比重至今很低。在1998年末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中,以上部门的外方注册资金占整个第三产业外方注册资本的比重均只有1%左右。这些属于较高层次的服务业部门,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滞后,又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转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金融保险、科研服务、综合技术服务、教育等部门,直接影响着其他行业的有效运行和发展。加入WTO之后,其中的大多数部门会相继扩大开放,外商将较大幅度提高对这些部门的直接投资比重,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

第三,外商对一些薄弱的第三产业部门增加投资经营将给这些部门带来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这些部门经营效率的较快提高。我国第三产业中的很多部门,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度一直较低,非国有经济进入少,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没有根本改变,行业中竞争不足,市场机制不能对产业生产率的提高起有效的调节作用,导致与其他产业相比特别是与开放度较高的工业部门相比相对生产率下降。目前这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较低,加入WTO之后,这些行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只要我们有步骤地推进对外开放,大多数行业不至于在这种外部冲击下垮掉。而另一方面,挑战本身也是一种机遇,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国有非国有经济的较多进入,将大大提高这些行业的竞争程度,有利于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从而可以促进其中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加快体制改革,改善经营管理和效率,带动这些产业相对生产率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标签:;  ;  ;  ;  ;  ;  

中国加入WTO后外商投资结构变化趋势及效应分析_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