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少数民族(彝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杨国伟 白世美

浅议少数民族(彝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杨国伟 白世美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牛街镇中心小学 662209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是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提出的根本目标任务,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加速师资培训,教育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然儿,我们这里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由于受地理位置、师资力量、家长思想、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小学生辍学问题不但没有彻底消除,反而愈演愈烈,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好农村小学生辍学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程,必须坚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才能有效遏制农村小学生辍学。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1.家长意识淡薄,读书无用论思想严重。长期生活在咱们山区这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可能会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书有什么用,与其读书花‘冤枉钱’,不如趁早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更实惠”。正是祖辈及家长们这种“读书无用论”思想,对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影响很大,让很多孩子过早地放弃学业走向社会,成为各大烧烤摊、小餐厅、牛肉面店里的“店小二”,以及KTV里的主流服务员,因此不支持子女读书,造成子女辍学。

2.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通过调查发现,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

(1)课程负担过重,作业压力大,导致学生厌学。(2)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手段单一、授课枯燥无味、教师不恰当批评等导致学生厌学;(3)家长文化层次低,对孩子关爱不够,教育方法不科学导致学生厌学;(4)学生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信心等因素导致厌学;(5)学校开展活动少、教育管理与评价手段陈旧落后以及应试教育等问题导致学生厌学。

3.早婚陋习根深蒂固。在咱们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人们受封建思想和当地习俗的影响,早婚是当地习俗中根深蒂固的一环。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在咱们偏僻贫困落后的山区农村,家长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结果导致许许多多的少年早早地就接受父母的安排,结婚生子,过早地离开了学校。他们或是痛苦,或是无奈,茫然无措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4.因受歧视冷落而流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个别教师师德水平差,歧视差生,冷落差生,讽刺差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犯了小错误的学生,损害了他们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流失。

5.因应试教育的桎梏而失学。由于应试教育依旧在山区农村一些学校还占有一定市场,“书山题海”和频繁考试使一些学习困难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想玩玩不了,想学学不好,老师抓,家长促,压力非常大,最终导致厌学、逃学、流失导致辍学。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学生辍学的对策

1.加强师德教育,让教师爱每一个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爱生如子的品行,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也不管是表现好的还是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这样就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气氛,就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2.教育宣传和法制监控相结合,摈弃早婚陋习。针对少数民族早婚的陋习,一是计生、民政、公安等部门要加大对《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户籍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山区农村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尽早消除早婚陋习。二是学校除了对《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作宣传教育外,要切实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3.实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潜能。学生受家庭环境、学习条件等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自身素质不同,因而在同一个班上可能会出现学习成绩的不同层次,这种不同的层面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原因,但一个真正的好教师会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的含义。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特长,这就需要教师来发现和发掘。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频繁考试,不以考分论绩效,且重视体、音、美、劳,让每个学生有展露自身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个个成材,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任务,也是减少辍学流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4.加强依法治教,用法律手段回收流失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已久,但从现实来讲,他们在山区农村还没有广泛运用于保护教育者权利的实践中,更确切地说,对于这些法律法规,更多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没有真正用它来解决急待解决的农村小学生辍学流失日趋严重的问题。

5.加强转差工作,让每一个学生爱校乐学。教师对“差生”要热心、耐心、不冷落、不歧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情绪,并在思想行为和学业方面力求上进,避免产生厌学逃学现象。

6.加强对学生的品德行为教育,形成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大力表彰互帮互助、扶弱助残的典型,及时处理学生中的打架斗殴、闹不团结事件,确保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校不受歧视攻击。

总之,控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辍学已迫在眉睫。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基础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两基”工作的具体体现。必须坚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广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遏制农村小学生的辍学及流失。

论文作者:杨国伟 白世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浅议少数民族(彝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杨国伟 白世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