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路线三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路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确理解并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说来,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一般不存在异议,但在对思想路线的认识深度上和贯彻思想路线的具体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疑难问题。概括地说,主要是以下三个问题。
一、邓小平同志在哪些方面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在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278页)毛泽东同志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 但是,他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邓小平同志恢复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是一致公认的。但对邓小平同志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却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概括理论界的讨论,无非是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同志重新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和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党的思想路线是完全一致的,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主要是应用性发展,即把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思想路线应用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从而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另一种意见认为,邓小平同志重新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具有新的内涵,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不仅是应用性发展,而且是实质性发展,其重大成果是实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这种观点在《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中得到了反映。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邓小平同志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并统一起来,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命题。他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正是着眼于解放思想来理解实事求是,我们才有了改革开放和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正是以是否做到实事求是来作为思想是否真正解放的根本尺度,我们才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纠正长期以来在“解放思想”的名义下而产生的急于求成的“左”的倾向。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原则,我们才能既警惕右,又防止“左”,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永远统一的,决不存在一段时期需要解放思想,而另一段时期需要实事求是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
第二,邓小平同志对解放思想做了科学的界定,并突出地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关于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9页)这样理解的解放思想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不能不具有突出的地位。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页)全面改革和开放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使我们的思想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每个关键时刻,在碰到种种思想障碍干扰之时,邓小平同志都始终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以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创新性论断,突破一个又一个理论和实践禁区,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第三,邓小平同志使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了进一步完整而丰富的内容。按毛泽东同志的解释,实事求是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出发去研究事物的规律。邓小平同志在继承毛泽东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党的十二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将党的思想路线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表达基本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反映了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的看法。这一具有完备的理论形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应当说是邓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发展。
二、如何克服影响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障碍?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极其重要性,是不难认识到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反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解决这个难题,首先必须弄清影响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障碍有哪些,有针对性地加强主体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有利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良好氛围。
影响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障碍是多方面的。从客体方面来说,事物内部矛盾暴露的程度,认识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现有的认识手段和实践手段等等,都会成为影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障碍。但相比较而言,主体自身的障碍更突出。从主体角度看,影响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障碍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思想观念的障碍。从认识论上说,思想观念的障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思想观念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拘泥于以往的经验,不思进取,不敢开拓,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另一种是思想观念严重脱离实际,从本本或自身愿望出发,把将来有可能实现的事情勉强放到今天来做,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两种障碍交织地在政治或政策问题上表现为“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集中力量反对一种错误思想倾向之时和之后,另一种相反的错误倾向会抬头并逐渐成为主要的错误倾向。如果我们不注意一种倾向下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积极开展两个战线上的斗争,就有可能葬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成果。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在解放思想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重点是纠正‘左’的错误。后来又出现右的倾向,那当然也要纠正。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9页)开展两个战线的斗争要有重点。 由于“左”的倾向积习很深,并且是改革开放的主要阻力,因此从总体上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错误倾向的重点是反“左”,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克服一种倾向下掩盖着另一种倾向,要有超前意识,要防患于未然。
其次,认识水平的障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是认识主体不断符合客观实际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主体的认识水平如何,包括有无必要的知识准备,是否掌握科学的方法,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有极大的制约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所犯的许多思想不解放、不实事求是的错误往往都和认识水平不高有关。克服认识水平上的障碍,关键是加强学习。早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开始,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了“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的伟大任务。他指出:“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谁也不能安于落后,落后就不能生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0页)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学习各种科学知识,逐渐成为内行。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同全党的学习进步密不可分的。领导干部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克服认识能力上的障碍,才能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其次,制度体制的障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贯彻执行,往往同制度体制的不健全有关。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的思想,认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之所以思想不解放,不实事求是,重要原因之一是“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4页)他强调,对于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防止和避免犯错误特别是重大错误来说,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因此,为了保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必须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党员的意见、建议、批评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上来,形成有利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良好氛围。
三、实事求是是不是无产阶级政党独有的科学态度?
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许多同志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并没有提倡实事求是,为什么科学技术还那么发达,经济建设还有明显的进展?隐藏在这个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实事求是是不是无产阶级政党独有的科学态度?对于这个问题,应当给予如实的辩证的回答。
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实事求是也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华。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无产阶级政党奉之为法宝,并不排除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人士也能信奉它、运用它。严格说来,一切真正的科学家不管出身于什么阶级、隶属于什么政党,要想取得成就,都必须实事求是。甚至资本主义的有成就的企业家也不能不实事求是。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了。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同普通人也能具有的一般意义上的实事求是态度是有一些区别的。首先,是自觉性上的区别。无产阶级政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概括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理论内涵。无产阶级政党能够自觉地运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一般意义上的实事求是态度,处在不自觉的水平上,属于列宁所说的整个人类都天然具有的自发唯物主义的层面。这种自发唯物主义在现实生活的领域有自己牢固的根基,但在思想领域却难以抵御精致的唯心主义。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方一些赫赫有名的科学家竟会笃信上帝。其次,是彻底性上的区别。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力求在一切领域都做到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比以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都高明的地方在于,“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42页)特别是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而当时持一般唯物主义观点的许多哲学家,甚至费尔巴哈这样的大哲学家,在社会历史观上却做不到实事求是。再次,是全面性上的区别。无产阶级政党对一切事物都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主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党也犯过错误,甚至犯过发动“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但我们党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善于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从而取得更大的胜利。而资产阶级政党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也会讲究实际,但在触犯自己阶级利益的问题上是决不会实事求是的,总要百般搪塞,讳言忌医。除了为无产阶级广大人民谋利益,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这一阶级的立场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实事求是精神的全面性。总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无产阶级政党中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深刻的内涵,得到集中的体现。自觉、彻底、全面坚持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