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数学思想的形成、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虽各有差异,但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业实践、活动内化才能实现数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平时教学中,我注重收集学生“共性”的问题,留心记录学生的“个性”问题,从学生出现的“问题”去反思教师教学的“缺失”,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极大地提高了我班的数学成绩。
一、学生“分不清”,教师“缺对比”
四年级下册,学生学完《运算定律》后,有一部分学生分不清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理解混淆,错误运用;一部分学生对减法的性质理解不深,上当做错。
案例1:125×(8×10)=125×8+125×10=2250。
案例2:245-63+37=245-(63+37)=145。
案例1中的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模糊,混在一起了。
案例2中的学生对减法的性质的结构特点掌握不清,误用乱用。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教学时缺少对比教学,缺少探究发现,析错纠错也不到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要加强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题目的符号特点,看清题型结构,掌握解答方法;二要将错就错,把学生的典型错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全班同学观察、讨论、纠正,加深印象。
1.对比练习:
125 ×(8×20) 234-68+32
125×(8+20) 234-68-32
2.纠错练习:
37×102=37×100+2=3702
25 ×44=25×(4+40)=25×4×40=4000
二、学生“想不全”,教师“缺追问”
部分同学学习基础较薄弱,思考问题时思维片面、无序,有的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只能想出一部分,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指导不细、不实,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缺乏长期的训练。
案例3: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中,四年级同学做好事37件,五年级同学做的好事比四年级的2倍多3件,两个年级的同学一共做好事多少件?
有不少同学这样解答:37×2+3=77(件)。
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是“解决问题”的两大策略,可一些同学不知怎么思考,不知自己先解决什么问题,不明白每步算的是什么,从中折射出教师的教学失误——缺少对学生的追问,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解题步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学生“走捷径”,教师“缺示范”
案例4:课堂中,我们时常发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作图不用工具,随心所欲地画;有的练习题该画图思考,他不画图,凭空想象,结果解答不出来;有的题该列举、类比,他不列举,凭感觉做;有的稍复杂的题目,解答后该验算确认,他不验算;有的计算题、应用题,该有完整的过程,他没有过程,只有答案。教师重“言传”轻“身教”,重结果轻过程,缺少板演示范,没有规范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结果惯坏了学生,滋生了学生的惰性。
四、学生“不想说”,教师“缺爱心”
案例5: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沉默寡言,参与状态差,互动交流少,有时甚至启而不发。
上述现象的产生或是教学流程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或是师生关系不和谐,或是教学方式陈旧,或是教学手段单一……总之,就是教师缺少爱心,没有很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精心地准备教学各个环节,没有耐心地面向全体学生,没有细心地捕捉课堂信息,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学。
“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以爱为本,以学定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我们只有关爱生命的成长,拉近师生的距离,实现心灵的互动,碰撞智慧的火花,平等互助地探究,才能推动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地发展。
五、学生“记不住”,教师“缺密度”
案例6:有的同学对已学过的一些重点知识、重要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等记不住、记不牢,随学随忘;有的同学根本不记老师的告诫、提醒。这就需要老师加大力度,增加密度,教给记忆的方法,遵循遗忘的规律,缩短记忆的周期,培养良好的习惯,强力督促学生趣味记忆。要严格要求学生上课勤作笔记,课后经常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方法,学用结合,日积月累,常学常新。
六、学生“不想学”,教师“缺技巧”
案例7:个别学生上课不会听讲、不作笔记,经常分心走神;一些学生作业图应付,甚至找借口不做作业,还有极个别学生课堂无精打采、情绪低落……其根源在于教师的职业怠倦所致,课堂教学缺乏激情,缺少用现代教学媒体或本土化活动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课外,教师缺少与单亲学生、留守儿童、特殊学生零距离、面对面的交心谈心,没有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读书学习、专心听讲、认真作业的重要性,没有系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需要有激情的教师。一方面,教师要钟爱教育事业,呵护每个学生,把学生视为学习成长的共同体;另一方面,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教师的“敬业”带动学生的“勤学”。
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的“问题”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反光镜”。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和挖掘,以助推自身的专业成长,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论文作者:刘沛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案例论文; 同学论文; 作业论文; 乘法论文; 他不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