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立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工作要求。2013年,廊坊市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健康医疗、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远程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医疗健康服务,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作为廊坊市社科联2018指领性课题,农工党市委会组织调研组开展了近三个月的调研。就如何顺势而为,借助“互联网+”的元素或方式,提升医疗机构的经营效率和服务品质,乃至推动医改难题,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痼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调研情况】
城市概况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辖11个县(市、区),总人口460万。廊坊市医疗资源与全省各地市比较相对薄弱,截至2017年12月,廊坊市辖区内公立三级医疗机构只有4个,公立二级医疗机构25个;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156个。
信息化历史概况2013年之前,廊坊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缺乏统筹规划、缺乏专业队伍,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均是自主建设,导致“孤岛遍布、烟筒林立”,卫生信息化总体建设相对滞后。
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打造第一无二的“廊坊模式”。
自2012年经过6年的奋斗打造出领先全省的“廊坊模式”,其中“政府主导”是核心,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的把控,通过优秀专业的顶层设计,从业务和应用架构上,把关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从架构治理上,把关系统建设的灵活性、可控性,避免了由独家企业建设实施造成的行政管理部门丧失信息化建设的主导权,被企业牵着鼻子走的这种情况发生;“规划管控”是手段,指全市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通过市级制定的统一标准规范和统一规划设计实施建设工作,以达到全市建设标准统一、步调一致;“服务集成”是基础,廊坊信息化建设引用入了全国最先进的高兼容性集成引擎技术,可承载和接入各医疗机构相同标准的应用系统,基层医疗机构只需配置终端设备和链路,就可实现系统的全面运行,同时在平台建成联通时,避免各医疗机构由于院内系统的不兼容而进行的大规模、高费用的改造工程;“开放兼容”是策略,指平台建设兼具“开放性”和“兼容性”,平台模块建设使用“云部署”技术,真正实现了从设计、实施到运维的全程可控。
二、科学先进的顶层设计把控信息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是围绕卫生计生业务需求确定建设模式。信息化建设开展之初,借鉴卫生领域已建成地区成功经验,更是借鉴了多个行业优秀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确定了走顶层设计谋定而系统建设后动的步骤,避免盲目开造成资金浪费。二是围绕不同人群建设应用终端。定位在符合百姓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两方面,使用云计算技术,面向不同应用人群建设“一云四端”,即面向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机构管理层使用的管理端、面向医务工作者开放的诊疗结算应用端,面向患者开放的移动应用端、面向健康人群开放的健康管理家庭端。作为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展现层“一云四端”的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功解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三、严格落实各项国标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基础。
按照国家“46312”总体规划要求,廊坊“智慧卫生”体系以“一张卡、一个平台、一个专网、两个体系、三大数据库和六大应用系统”为主要构架,(其中,“一张卡”即居民健康卡;“一个平台”即廊坊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一个专网”即以廊坊市电子政务外网为骨干,其它通信网络为补充,构建与互联网安全隔离,平台与平台、平台与各单位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覆盖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的信息专网;“两个体系”即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三大数据库”即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中西医电子病历数据库;“六大应用系统”即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六大应用系统)涉及30余项具体业务应用,并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协同。
四、集约财力,多方筹资,开创了“政企合作”的投资模式。
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资、项目消化、合作共赢”的投资模式,一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施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云部署,并利用集成引擎技术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在基本不改变现有医疗机构系统的基础上,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模块化、松耦合的信息系统,建设标准统一、融合开放、有机对接、分级管理、安全可靠的市县两级卫生与人口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二是由银行出资建设发行居民健康卡,预计投资1.1亿元,构建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四级信息平台,整合就诊卡、新农合卡、预防接种卡和妇幼保健卡,动态记录共享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实现医疗卫生领域“一卡通”。三是财政资金自主建设卫生计生应用系统及卫生专网,目前已经建成市、县两级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并投入使用;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成效主要如下:
(一)在省内率先实现电子健康卡发放
2015年底开始实施“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自主设计开发集健康档案信息、诊疗记录存储、挂号、结算、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金融服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卫生领域“一卡通”。2018年5月9日,河北省首张电子健康卡在廊坊发行。
(二)区域平台技术先进,机构互联互通成本降低
卫生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核心工程是集成平台建设,通过平台集成各项应用实现信息归集、统筹管理和大数据的调取与应用。平台建设采用HL7 FHIR最新国际医学数据交换标准,医疗卫生机构在不用更换系统的情况下,只需做出接口便能与平台实现联通,大大节约了医疗机构互通的建设成本。
(三)部分医疗机构与平台实现联通
二十家医疗机构与平台联通,并实现数据上传,健康医疗大数据已经开始采集,为后期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和诊间结算功能,通过建设预约挂号、预约诊疗等信息系统,从挂号、诊疗、取药、住院、出院等环节着手,方便患者提前安排就医计划,减少排队时间,逐步解决百姓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同时,通过远程技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普及;通过居民健康卡的应用实现,跨机构、跨区域就医结算等,提高群众就医感受;通过诊间结算系统,大大减少了群众就医环节因缴费楼上楼下来回跑的情况。
(四)平台为业务服务,增强了行业管理能力。
通过区域信息平台,整合各业务系统,实时展现业务信息数据,国内独家实现临床文档库解析,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监管力度,规避“大处方”和“过度检查、过度诊疗”等违规诊疗行为;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实现行业内的精心管理及科学决策,提升管理水平。
(四)推进了“互联网+”行动的顺利实施。廊坊“智慧卫生”体系的建设实施,有力推动了健康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推动利用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等手段,为百姓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函待解决的问题
资金筹措难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不停迭代的建设工作。百姓们需要的是不断持续优化、改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行政部门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健康数据来不断的优化管理、政策制定及提升自己本身的服务能力。因此,健康信息化不是一次性的顶层设计、需求调研、系统开发、安全维护、数据库存储等的投入,后期涉及大量的网络信息联通、运维工作、安保工作、系统迭代更新等等,可以说信息化的工作是一项没有止境,越来越优化、越先进的工作。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必然是持续性的,目前在我市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筹措难多体现在下面几点:
1、 政府资金申请难 目前,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多来自政府项目、部分机构投资或自筹资金(廊坊银行投资共建健康卡项目;个别公立、民营医院自身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配套资金;社会相关企业的无偿前期投入。财政的资金是按立项批复,每次立项的资金只能解决前期建设,后期持续改进和运维的资金。系统需求的迭代更新涉及前期需求变革、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试运行等等环节时间较长,往往立项完成,资金批复后,存在积攒的问题更多、需要的资金更多,形成资金掣肘信息化建设。
2、 社会化资金筹措难 廊坊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为主导,每个项目都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按照政府的许可、统一的标准进行。顶层设计上也预留了社会优质企业、资本参与共建的入口,很多企业和社会资本愿意进入,可实际情况是我市大的医疗机构多自采系统,小的机构多没有配套或相应资金购买,有的很多基层单位每年的网络联通的网费、硬件升级费用都认为收入占比大,不愿意配合信息化的建设。社会资本进入投资后面临着相应的数据资源都沉淀在市级平台,基层和小机构无资金来源购买服务。前期企业的投资开发的软件可能面临着没有回报。政策上全国收支两条线的相关政策,使得很多企业和社会资本担心无法合理计算回报,因此对投入更加慎重。
3、 融资模式和政策缺乏一方面信息化建设资金缺乏,后期运费成本可能远远超过前期系统建设,急需社会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没有配套的政策文件,对如何融资、如何利用社会化资金如何利润分成做出明确规定和细化要求。
4、 缺乏有效协调机制“一卡通”在实现信息系统和相关技术的测试和落地后,面临着如何让百姓用起来,在实际中存在着如下问题:支付功能实现多卡合一难。与各个机构商谈多卡合一事宜,技术上阻力不大,但由于各机构多为平级单位、各自职能不同、至今未能形成统一意见。一方面也影响到居民健康卡的一部分功能的落地和推广。
管理缺乏抓手一方面是医疗健康的数据涉及隐私,一方面涉及医院卫生机构的相关利益,因此很多机构不愿意配合工作,作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某些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级别相同,缺乏如一票否决、人事任免、财政管理上等核心管理手段,仅有某些项目工作考核,致使个别机构对信息化建设虚与委蛇,联通工作推进缓慢甚至停滞。
缺乏专业人才,基层信息化建设困难较多。目前我市各级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不利于卫生信息化的开展和应用。
【建议】
“智慧卫生”肩负着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高医疗机构工作效率,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的使命,任重而道远。现在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此希望可以由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简化信息化建设资金申请相应程序,确保市政资金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明确引资机制和社会化资本使用细则。在以保障居民健康为主的居民健康卡为主导的业务条线工作,应明确由政府成立相应工作组,打通结算和福利的各部门的联通的任督二脉,让百姓一张卡走天下,切实给百姓实惠和便捷。
下一步,廊坊“智慧卫生”体系建设按照“一云四端”建设思路,建设松耦合、模块化、可复制的集成云平台,依托云平台,面向管理者、业务工作者、居民个人和家庭实施“一云四端”应用系统建设,满足四端人群不同需求;建成市-县-乡-村卫生专网,逐步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廊坊市居民健康卡,在实体卡的基础上,拓展开发居民健康卡虚拟化应用。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微信、APP、挂号网等载体,形成医疗智慧化建设,打破多种“信息孤岛”(各公立医院的数据围墙,医院内部“信息孤岛”,如人力资源系统,跨机构、部门的信息屏障,各社会保障、福利的金融孤岛),以“扁平式建设”整合两个“中心”,主平台以“病患”为“主索引”,另建立健全以“卫计人员”为中心的综合档案库。建立健全医养护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涵盖:签约转诊子平台、远程会诊子平台、移动服务子平台、医保结算子平台;集成以廊坊市为单位的区域分级诊疗体系:一是主城区市级综合性医院与主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开展影像会诊、心电会诊、消毒供应和病理联合门诊;二是以5个县域当地医疗中心辐射下面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同步推开了县域五大医疗共享中心建设:区域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病理中心,中心之间的标本、资料可互相转运。实施优质资源下沉,助推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远程医疗、诊间结算等多种形式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易使用、低成本、智能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建立健全、固化和推广“廊坊模式”,努力在建成“全国一流”的卫生信息网络。
论文作者:农工党廊坊市委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信息化建设论文; 健康论文; 卫生论文; 廊坊论文; 平台论文; 廊坊市论文; 医疗机构论文; 《成功》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