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系统化--解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_世界历史论文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系统化--解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_世界历史论文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系统化——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现时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历史论文,马克思论文,理论论文,现时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历史的复杂格局和演变趋势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从深层冲击着人们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方法论上充分地暴露出人们在认识世界历史及其演变发展方面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因此,直到近年来,学术界似乎才普遍地意识到: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在现代的确立,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叶险明同志所著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现时代》(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是一部系统考察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代意义的学术专著,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有助于从整体上推进学术界这方面的研究。

该书由上、下两篇构成。作者在上篇中提出一系列具有创建性的观点,旨在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上勾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逻辑框架及其发展的逻辑。

1.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揭示了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逻辑机理。世界历史理论具有哲学历史观和具体的史学方法论上的双重规定性,并在一定的意义上构成了连接哲学历史观与具体的史学理论的桥梁,其基本问题是: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及其演变发展与世界历史各个构成部分及其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作者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展开了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立之前)过程的系统考察,并进而揭示了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逻辑机理:世界历史思想→具体的史学方法论(“对历史的哲学思考”层次)→“世界历史观念”(历史哲学层次)。这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由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机理。

2.深入考察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立的逻辑和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批判和继承关系。从方法论上看,马克思是在系统批判“欧洲中心论”的过程中建构起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作者认为,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之间的批判和继承关系中,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中的“欧洲中心论”倾向的批判。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在他对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德国中心论”和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的“世界主义”的深刻剖析上。据此,作者考察了科学“世界历史”范畴的四重规定性,并阐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原则及其与“西方中心论”的区别。(2 )搞清楚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否是对历史哲学的否定问题、“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共产主义的关系问题、“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以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否是“单线论”或“多线论”的问题,是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建构的四个主要的逻辑环节。抓住了这四个主要逻辑环节也就等于抓住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及其发展的本质和基本线索。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贯穿于马克思理论学说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建构,就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体系及其形成过程。作者指出,从方法和逻辑上系统考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3.依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逻辑,结合对学术界在关于马克思晚期思想研究中所存在不同看法的分析,作者提出并系统论证了这样三个对于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思想至关重要的论点:(1 )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资本论》创作与“人类学笔记”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作者认为:《资本论》创作与马克思人类学研究在材料准备上有很大程度上的相通之处。当《资本论》创作深入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需要扩展到对人类学的系统研究,而对人类学研究进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使《资本论》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资本论》创作与人类学研究在目的上和方法论上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2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逻辑上看,马克思在其晚年并没有从所谓经济学研究转向人类学研究,其根据是: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研究并没有“超越经济学逻辑所能达到的范围”;从历史观的角度上看,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际上就是唯物史观的方法。正是从这个意义说,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包括对人类学的研究);马克思的人类学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学考察,确切地说,他这方面研究的指向是:批判地吸取他同时代人类学研究的具体成果。不过,绝不能把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理解为狭隘的学科性质的研究。他的经济学研究是以不断地汲取他同时代人类各个知识领域的具体成果(包括人类学研究的具体成果)作为补充和前提的。(3 )从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上看,在马克思那里不存在所谓“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说。因为:马克思晚年关于作为整体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及其演变规律的认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马克思晚年“跨越”思想不能作为“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说的凭证;“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与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和逻辑是相悖的。作者认为,只有从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演变发展的过程和逻辑的角度上,才可能科学地考察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来龙去脉”,并进而正确、全面地把握马克思整个思想发展的脉络。

4.昭示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指导社会历史发展研究方面的方法论功能以及它的当代价值。(1)从广义的逻辑联系上看,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他的世界历史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方法论功能在于确立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作者从对“世界历史时代”、“社会形态”与“民族和国家”这三个范畴之间关系的辨析入手,重点考察了世界历史过程的阶段性与社会发展图式之间的逻辑联系,并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作了结构性分析,从而达到对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方法论功能的科学认识。(2 )作者从是否能在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关系的认识上贯穿历史主义、是否能揭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规律和发展极限、是否能为科学地考察有关当代社会主义问题提供“世界历史”依据和正确的方法论思路等方面,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西方“世界体系”理论作了比较性研究,从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如果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现时代”作为重大研究课题,那么仅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上考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还是不够的。该书的下篇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运用于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研究,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的方法论,从而全面昭示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原则。

1.提出了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正确、全面地运用于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及其相互关系考察,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考察的逻辑前提。这一逻辑前提就是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生产的国际关系、生产的民族内部关系和生产的民族间关系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作者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系统大体上有三个层面:生产的国际关系、生产的民族内部关系和生产的民族间关系。前者构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系统的国际性,而后两者则构成了这一关系系统的民族性。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系统的这三个层面相适应,人们可以从生产的国际关系构成,生产的民族内部关系构成和生产的民族间关系构成这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视角上,来考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系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系统的这三个层面的内在联系就在于:生产的国际关系规定着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系统运行的总的导向,同时,它和民族内部关系又共同制约着生产的民族间关系。因此,只有紧紧把握住世界历史时代发展的总脉络,才能居高探视生产的民族内部关系,并进而全面审度生产的民族间关系;另一方面,生产的民族内部关系和民族间关系是生产的国际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前两者的发展变化最终会导致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三个层面的内在联系在方法论上要求人们:当把这一关系系统的某一层面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加以考察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层面与另两层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只有科学地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在对当代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及其演变发展与世界历史各个构成部分及其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据此,作者还阐述了作为世界历史时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与作为国家社会制度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从而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由“逻辑层面”推向“应用层面”。

2.作者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应用于指导对当代重大社会历史问题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如:只有对时代性质与时代特征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辨析,才能从世界历史的高度上全面地把握“时代问题”;只有从世界历史时代演变发展的角度,才能正确地昭示历史必然性与当代两种不同社会发展道路选择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中的发展极限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阶段性和局部性质变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竞争和共同发展的长期性及复杂性;应从现代科技革命世界性的高度上,正确、全面地把握当代社会主义的改革及其历史地位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改革及其历史地位之间的关系,等等。

3.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认识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方法论意义。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业,因此,从事这一伟大事业的人就必须要具有“世界历史眼光”。这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因果关系。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才能使从事这一伟大事业的人具有真正的“世界历史眼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学地解决了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及其演变发展与世界历史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发展之间关系的问题,因此,它在逻辑上必然内在地包含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根据。同时,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正确、全面地应用于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作者认为,从世界历史的高度上看,一个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在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直接标示着社会主义在这个国家发展的程度,所以,只有从世界历史时代的高度才能认识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法。为此,作者从“民族特色的世界历史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定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条件和机遇”等方面,系统考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世界历史性。

该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从方法论上看,其理论意义几乎涵盖了整个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其实践意义涵盖了一切重大社会历史活动。在当代,任何重大社会历史问题如果不纳入世界历史的范围来研究,是根本无法说清楚的。随着历史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向“世界历史”转变,人们也越来越迫切地感到:对重大社会历史问题的考察离不开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指导。这种“紧迫感”也就是贯穿于该书各篇章的时代感。但是,该书有些观点值得作进一步探讨,如马克思是否预见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局面的出现?能否说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基本矛盾、基本结构及其运行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只能首先在某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初步胜利?这些问题既涉及如何正确认识“早年马克思”和“晚年马克思”的关系,又涉及列宁的思想与马克思的思想的关系,也涉及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这些问题尚须学术界同仁作深入研究。此外,关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之间的关系,该书的观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标签:;  ;  ;  ;  ;  ;  ;  ;  ;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系统化--解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