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的效果论文_胡兴红

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的效果论文_胡兴红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惠丰分院 江苏启东 2262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给予干预护理后,观察在提升患者抗抑郁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观察组:干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通过对比患者表现出的抗抑郁程度差异,以突出干预护理的干预价值。结果:在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抗抑郁性提高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给予干预护理,可以将治疗中的抗抑郁效果显著增强,进而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干预护理;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抗抑郁治疗;具体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224-02

从目前来看,患有高血压的总人数日益在增加,高血压患者占有20%的总体比例。经济在快速进步,这种趋势下的多数人也变更了原先的生活方式。伴随习惯改变,高血压患者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向,患者群体也在扩展。高血压伴有多样要素的影响,患有高血压之后,患者很容易隐藏心理障碍,变得闭塞忧郁等[1]。对于此,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随心理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选择干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50例高血压伴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加以干预后,在提升抗抑郁治疗成效的方面,获得明显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高血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0岁~6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25±3.7)岁;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5岁~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75±2.3)岁。观察两组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明显(P>0.05)。

1.2 方法

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对照组高血压及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必备的干预,主要包括嘱咐患者服用降压药,服用每次5毫克的左旋氨氯地平,每天口服一次。在抗抑郁方面,叮嘱患者每隔两天服用1次黛力新药物,每次一片。选择干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高血压及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干预,我院对此构建了干预护理的专门性小组,专门为心理障碍及高血压患者构建了档案,护理人员随时关注收治患者的病情。

1.2.1给予心理干预 针对患有心理障碍的高血压患者,临床需要叮嘱其经常测量血压,每日服用降压药。患者若表现出异常的血压,则应迅速联系医师予以处理。护理人员在调配药剂过程中应能依照高血压患者现有的心态以及病情,适当调配药量。这样做,能确保患者具备平和的心情[2]。入住后,护理人员应能针对患者讲解必备的高血压护理常识,考虑患者具备的承受力。注意患者的心态,密切沟通高血压患者并且协助他们增强针对于高血压医治的信心。了解了病情后,患者更能配合护理。

1.2.2培育健康习惯 给予心理干预,也不应忽视平日生活习惯的培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要从根本入手来培育高血压患者具备的健康生活习惯,全面指导日常的患者饮食,鼓励高血压患者多运动。适当设置饮食方案,保持病房舒适且洁净。某些患者喜好饮酒或者经常吸烟,对此还需要耐心予以疏导,指导患者逐步戒酒和戒烟。

1.2.3构建友爱的护患关系 针对高血压及心理障碍的临床患者,护理人员有必要密切与之沟通,真心关爱患有心理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表现出耐心,指引患者适当宣泄情感,在这种基础上予以必备的心理安慰及支持。某些患者由于伴有心理障碍,经常会语言或者行动偏激,护理员对此需要谅解宽容。对于患者亲友,也需要多加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患者用最快速度适应入院后的环境,进而消除潜在的恐慌以及焦躁心态[3]。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所有高血压伴随心理障碍患者的干预护理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落实干预护理后,观察可知观察组心理障碍伴随高血压患者明显减轻了原先的抑郁心理。经过抑郁自评量表的对比后,可知观察组SDS的分值下降至40分或者更低,抑郁情况不再明显。具体来看,50例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接受干预护理之前平均为(51.15±4.24)分,经过干预护理之后分数减低至 (36.32±1.25)分。50例对照组患者具体接受治疗以前的SDS分数平均为(52.23±3.57)分,治疗后达到(47.45±5.25)分。 针对入院后的高血压患者在抑郁情况、参与日常运动、接受药物医治这些层面的改进状态,观察组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些年,城乡总体的生活水准在快速提升,人们也逐渐选择了新式饮食方式。日常在进食时,更多人喜好富营养或者偏油腻的食品,这就会带来更高的高血压概率。因此,近年患有高血压病症的患者表现出递增的态势,趋势十分显著。相比于其他病症,高血压具备了更强的威胁性,发病率也相对很高[4]。患上高血压后,患者只好服用较长时期的降压药才可以予以治疗。在服药影响下,患者很易展现出焦躁或者抑郁的不良心态。除了自身原因,社会以及深层的心理原因也经常干扰着患者,这种情况带来了时间较长的抑郁心态。

焦躁、混乱以及抑郁的心情很易引发混乱的神经调节,与此同时患者也变得逐渐抵触用药,不再密切配合高血压的服药治疗。这种情况干扰到用药依从性,治疗高血压因此也变得更困难。长期以来,高血压将会伤害到患者身心,降低总体的日常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在高血压频发的趋势下,有必要更新原有的高血压护理方式,从根本入手协助高血压患者逐步摆脱抑郁,强化自身的抗抑郁能力。

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具备了如下价值:护理人员更重视培育高血压患者优良的生活习惯,密切沟通患者,进而打消深层的抑郁心态[5]。在服药基础上,适当引导高血压以及抑郁患者多参与运动,摒除不良的日常习惯,例如饮酒和吸烟等。从总体来看,干预护理更有益于辅助高血压的服药治疗,进而稳定了高血压患者的深层情绪。同时,从依从性角度看,高血压患者摆脱了抑郁心情后,也不再抗拒服药。干预护理有助于改进抗抑郁治疗的综合成效,提供了康复保障。

综上所述,针对患有心理障碍以及高血压的患者积极开展干预护理,可以将患者在抗抑郁方面的效果明显增强,进而为高血压伴随心理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的提高做出有效保证,突显干预护理的抗抑郁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小芳,罗静静.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护理的抗抑郁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156-3157.

[2]魏丽.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4):142.

[3]廖华艳.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5):147-148.

[4]郭建玲,邹锦萍.护理干预对心理障碍伴高血压患者的抗抑郁治疗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3):29-30.

[5]刘米良.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J].海峡药学,2012(04):186-188.

论文作者:胡兴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的效果论文_胡兴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