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心理治疗对儿童少年抽动障碍的效果分析论文_戴立彬,程祺,吴灿灿,张隽,杨春(通讯作者)

戴立彬 程祺 吴灿灿 张隽 杨春(通讯作者)

(解放军第102医院 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研究阿立哌唑与心理治疗对儿童少年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12日—2017年12月期间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取阿立哌唑医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其YGTSS评分更低,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心理联合治疗对改善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阿立哌唑;心理治疗;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077-02

抽动障碍在医学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运动性障碍,多发于儿童与青少年人群[1]。抽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肌肉存在运动抽动、发声抽动症状,且发作规律具有快速性、反复性与不自主性特点[2]。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尽早接受有效的救治措施以控制病情必不可少。目前,治疗儿童少年抽动障碍多采取药物治疗法,如盐酸硫必利、利培酮、阿立哌唑药物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率,同时近年来心理治疗法也引起医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故本文意在评价阿立哌唑与心理治疗对儿童少年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对在本院治疗的50例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患者进行实验,以下是详细叙述。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2日—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依次排号,奇数是对照组,偶数是实验组,一组各25例。在对照组中,13例女性,12例男性;年龄(10~14)岁,平均年龄(9.67±1.44)岁;患病时间(2~1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8.12±4.11)个月。在实验组中,15例女性,10例男性;年龄(9~16)岁,平均年龄(10.08±1.76)岁;患病时间(2~16)个月,平均患病时间(8.37±3.89)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占比、年龄与患病时间方面均差别不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阿立哌唑治疗。提供阿立哌唑(生产厂家: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304),患者口服,初始服用剂量每天2.5mg,治疗7d后药量调整至每天5mg,14d后药量调整至每天10mg。实验组:予以阿立哌唑与心理联合治疗。阿立哌唑使用方法和对照组一致。心理治疗法内容包括认知支持疗法、心理转移法两部分[3],增强患者与家属的医学知识水平,清楚抽动障碍的发病诱因、临床形状、高危因素避免措施;并通过心理疏导以消除他们的负性心理情绪。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8周。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抽动程度进行组间对比。抽动程度采取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YGTSS)评分判定[4]。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数据均要进行处理统计,软件应用SPSS20.0版,50例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患者的YGTSS评分以“(x-±s)”形式表达,采用t检验。若P值小于0.05,则组间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YGTSS评分

实验组治疗后2周、4周与8周的YGT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具体数据见表。

3.讨论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患上抽动障碍的人数逐年增加[5]。抽动障碍在医学临床上属于一种较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病情复杂,儿童与青少年人群是高危群体,尤其在3~14岁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抽动障碍的发病诱因复杂,经多数研究证实此病的出现是遗传因素、药源性因素、神经生长因素、器质性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共同影响的结果。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人体突触后DRD4(多巴胺D4受体)出现超敏反应,或是多巴胺释放量较大,从而导致细胞相互间无法维持正常的信号转导,最终引发抽动障碍[6]。一旦患上抽动障碍,自身肌肉会存在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症状,且发作规律具有快速性、反复性与不自主性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与学习,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

为探讨阿立哌唑与心理治疗对儿童少年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阿立哌唑是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一种,可双向调节DA能神经系统。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患者服用药物后,药物对D2、5-HT1A 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能产生较强的激动作用;同时有效阻滞5-HT2A 受体相关反应,最终达到抗精神分裂症的功效[7]。

考虑到患者年龄普遍偏小,医学知识水平不高;或家长对抽动障碍存在错误认知,易引发负性心理情绪,无法积极配合与坚持治疗。本研究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法,目的是通过心理疏导与加强健康教育力度等途径,纠正患者与家属的认知方式,并矫正自身不良行为,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提高对治疗的配合度。经大量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改善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患者负面情绪具有积极作用,可督促他们对治疗工作保持积极正确态度[8]。

据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YGTSS评分显著减少,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言而总之,儿童少年抽动障碍患者选择阿立哌唑配合心理治疗,临床症状能得到控制,可在今后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婉婉,罗强,和宁辛,等.阿立哌唑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9):29-32.

[2]徐欣欣.阿立哌唑用于抽动障碍中对疗效和患儿依从性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0):77-78.

[3]毛光兰,杨世昌.针灸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5):446-448.

[4]邱金花,孟令丹,马良,等.乌灵胶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慢性抽动障碍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4):5398-5400.

[5]周围,张咏梅,周朝雄.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对照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13):230-231.

[6]陈宇,钟燕,丁大为,等.氟哌啶醇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4):489-490.

[7]方琼,陈琅,陈巧彬,等.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7):715-720.

[8]彭榕,刘叶明,黄俐.心理行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儿童抽动症的改善作用[J].当代医学,2016,22(15):91-92.

论文作者:戴立彬,程祺,吴灿灿,张隽,杨春(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  ;  ;  ;  ;  ;  ;  ;  

阿立哌唑与心理治疗对儿童少年抽动障碍的效果分析论文_戴立彬,程祺,吴灿灿,张隽,杨春(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