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保证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在投入使用后给用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不仅要关注工程设计的合理有效性,还应该从施工管理出发,综合采取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本文就针对如何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展开探讨,以供同僚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 现场施工 施工技术 质量管理措施
一、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的技术要点
1、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
在搅拌与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相关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得混凝土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时,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要对混凝土搅拌站采取一些有效的遮阳降温措施;其次,在选择混凝土搅拌站的地点时,我们要尽量使得混凝土的搅拌站距离混凝土浇筑现场要尽可能短,这样一来,便能够大大缩短混凝土运输距离。
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表面比较容易出现泌水现象,这就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混凝土表面的泌水现象进行处理,才能使得混凝土浇筑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在浇筑完混凝土之后,还必须要采取一定的保养措施。
3、施工工艺技术
3.1 基层施工技术和保温板施工技术
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下(包括20m)时,最好采用黏贴式固定保温板这种方法。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而小于100m之间时,且当不足20m高的旧房外墙表面黏贴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和房屋的外凸檐口、装饰腰线、外门窗洞口四周边等特殊部位时,应采用黏贴结合法固定保温板。其黏结面积不得小于保温板面积的40%。黏结胶应随拌随用,必须在24h内用完,保温板竖向缝应错列拼接,且在墙角处交错互锁。黏贴保温板在5℃以下、大雨以及四级以上大风时禁止施工。保温板拼缝宽度超过2mm时,应采用同类保温材料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密实。当基层平整度偏差超过6mm时,应采用1:3水泥砂浆进行基层找平后,方可黏贴外墙外保温板。砖砌体主要控制垂直度和砂浆饱满度要求。除此之外,拉结筋的设置也应受到重视,两个相邻的工作段高度差一般不会超过一层楼的高度,脚手架的设置也应该参照相关规定来设置。
3.2 混凝土浇筑技术
对建筑物进行大面积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势必会有泌水出现,如果不及时处理掉泌水便会影响整体的浇筑质量。因此在每次浇筑完混凝土后都应该对此采取相应的保温养护,在实行保温养护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保湿。另外还要降低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块体承载抗裂能力。在浇筑完混凝土后的4至6小时内,表面可能会有塑性裂缝出现,因此还需要进行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筑等处理。
3.3 桩基础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施工技术
在制作钢筋笼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制作方法进行控制。主要控制措施如下:在设计中尽量选择闭口螺旋箍筋,在绑扎时,要错开主筋与箍筋的接点并用铁丝拧紧,其余各点均采用点焊的连接方式;以2m为固定间距设定架立筋,以此来提高钢筋笼的刚度;另外可以在钢筋笼的内外两侧延轴线方向安设支柱。在沉放或安装钢筋笼时要特别注意,一般利用吊车沉放或安装的,通常在10m左右设置大约为2m高的吊线,至少从两个以上的方向控制钢筋笼的垂直度。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插入钢筋笼时插入不当而导致主筋插到桩尖处的地基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待沉放钢筋笼到位后,应用钢管或型钢对此加以固定。如有误差要重新调整并固定。
二、房屋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改善施工的技术水平
技术作为房屋建设的施工重点,同原材料、施工人员一样也贯穿在完整的施工过程中。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除了与施工技术人员紧密联系,与此同时在进行机械设备的审查维修与保养、建筑数据的测量等有关的涉及到准确性以及精确度的问题也有很大的联系。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问题急需解决。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利于实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首先,房建项目的施工企业应该以企业为单位,营造良好的技术氛围,在施工过程中加大对施工技术人员的重视。不断的培养新的技术人员充实整个技术团队。再次,加强对项目施工人员以及技术操作人员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的培养。最后,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其中包括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准确理解、施工技术的落实能力、大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操作能力以及进行质量判别的能力等。对于现场的施工人员也应该进行施工技术教育,尤其是大型设备等特种技术操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施行。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问题,不断的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施工技术水平为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
2、强化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形成的主要环节,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加强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重点关注一下五个方面工作:第一、监督检查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试验仪器、测量仪器是否齐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第二、监督检查各级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运转是否正常;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是否到位,有无更换现象;工程款是否挪用,是否有转包和未经业主许可的分包现象;是否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第三、对工程质量隐患和不合格工程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并认真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对质监通知的落实情况。施工单位要重视和落实监督工程师通知中所提出的问题,及时将整改后的书面信息反馈质监站。第四、依据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相关规范,对工程施工活动个项目进行综合检查、巡视检查专项检查等工作。第五、重视项目工程质量的存档,对工程质量检查过程中的各项抽验检测结果、工程设计变更以及有关图像照片等档案进行规范化存档。
3、钢筋笼制作、安装、施工技术的控制
3.1 钢筋笼制作方法的控制
为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变形,应采取以下措施:在设计时宜采用闭口螺旋箍筋,绑扎时,主筋与箍筋接点梅花形错开,用铁丝固定后,其余采用点焊连接;每隔一定的间距布置架立筋,并与主筋点焊或绑扎牢固,以此提高钢筋笼的刚度;在钢筋笼内侧暂安设支撑梁,以此进行补强加固。将钢筋笼插入桩孔时,再卸掉该支撑梁;在钢筋笼外侧或内侧的轴线方向安设支柱,为了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一般都在主筋一侧安设钢筋定位器。
3.2 钢筋笼吊装沉放与安装的控制
通常都是利用吊车进行吊装沉放,如使用旋转式机械吊装时,要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桩孔对准后,才能沉入党桩孔中。一般在距离桩位l0m左右设置约2m高的吊线坠,至少从两个方向观测控制钢筋笼的垂直度。
3.3 钢筋笼施工技术措施
为防止钢筋笼在插入桩孔时主筋插到桩尖处的地基土中,一般将箍筋与架立筋预先牢固地焊接到骨架的端部。钢筋笼沉放到位后。宜用大钢筋、钢管或型钢承托固定。如测量钢筋笼顶标高与设计有误差时,不可采取敲打或用力压钢筋骨架的方法,宜用吊车轻轻起吊,并卸掉承托待调整到位后重新固定的方法。为预防浇灌桩芯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与承托件、桩护筒宜焊接固定。
3.4 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控制
保温层与基层以及保温层与抗裂砂浆层的粘结强度应按现场拉拔试验结果确定。均在保温层内区域才能符合规范要求。成套外保温体系应做大型耐候试验,即热/ 雨50 ~ 70℃周期试验不少于80 次,冷/ 热50℃,-20℃~ 5℃,5℃周期试验不少于5次,且不得出现表面裂缝、气泡或脱皮等缺陷,即为合格。
4.结语
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高程度的要求。特别是建筑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论文作者:易鹏,张道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措施论文; 现场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