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娜
哈尔滨市道里区康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70
【摘 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引起动脉血管的狭窄,进而导致血管堵塞引起冠状动脉的痉挛,从而导致心脏的血流灌注不足,进而造成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后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产生的情况【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技术被引入到医疗事业中,冠心病的诊治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现在还出现了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基因治疗以及细胞治疗中医治疗等新型手段。其中药物治疗冠心病更是贯穿冠心病治疗的始终。因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从而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发展。本片文章就冠心病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探讨,目的是在临床中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冠心病治疗方案。
【关键词】冠心病、治疗方法、进展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血管狭窄故而导致心脏灌装不足的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2】。冠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而导致动脉内膜出现脂质物质堆积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冠心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3】,当然还有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如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其次还有基因治疗以及中医针灸治疗。所有治疗的原则都是改善由于冠脉狭窄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系列症状,进而维持心脏良好的关注情况。其次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也是临床很好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1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冠心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位于冠状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位置),因此位置成直角【4】,所以当血流冲击力量增大时容易使得该处受到损伤。同时冠状动脉内膜和中膜中的含氧量以及营养元素的含量均由冠脉直接提供,故血液中的脂质也较易进入冠脉从而引起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当其内分泌功能异常时往往会导致血小板的聚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白细胞的黏附力,以上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基础。同时,由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亢进,会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血小板的聚集,致使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增加了血栓发生的概率【5】。另一方面,高凝状态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冠脉的血管通透性同时还损伤了血管的内皮细胞。
2冠状动脉的治疗
(1)外科治疗:最初冠心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因为通过手术可以直接离断交感神经以及甲状腺对心脏的影响,从而来缓解心肌缺血时的临床症状。但是外科手术治疗冠心病具有疗效不确切的缺点,故临床上已经逐渐弃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也引进了许多新型的治疗设备,并将新型设备成功的引入到心脏手术治疗的范畴之内。如今已经可以解决大网膜包心、心包人工黏连、静脉窦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等疑难杂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介入治疗:伴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心脏介入手术也顺利开展。该技术较外科手术具有更加简便、对机体损伤小、治疗效果良好、更利于患者恢复的特点。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具体原理是指通过外周动脉尤其是对股动脉及桡动脉进行穿刺后,沿血管走向置入球囊导管,从而更加直接的明确冠状动脉内部狭窄的情况。同时利用球囊的压力对血管病变部位进行扩张、疏通治疗。目的是增加心肌血流灌注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等症状。因该方法主要通过解决血管障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与阻止冠脉粥样硬化带来的危害。
(3)基因治疗:该方法是新兴的治疗方法。主要从治疗性血管生成、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止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三个方面着手来治疗冠心病。其中治疗性血管生成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基因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是基因治疗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被利用治疗冠心病的基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促血管生长因子基因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基因载体的构建、靶基因的界定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使得基因治疗在冠心病这一领域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4)细胞治疗:大量关于内皮细胞的研究证实细胞治疗能在体外生成成熟内皮细胞,另外动物实验也证实细胞治疗可以增值血管的平滑肌细胞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同时多项报道也提示在缺血的心肌内植入骨髓源性干细胞后,能够有效的帮助血管新生,在修复受损细胞以及进一步改善心脏的功能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5)中医针灸治疗:中医常采用辨证的方法来治疗疾病。祖国医学认为心肌缺血缺氧其症候为虚。只有调节气血的阴阳平衡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虚的症状【6】。而冠心病又同时存在着心阳虚、心阴虚、及气阴虚的症状,所以掌握好冠心病的本虚标示及病理机制,并对现骨干临床表现给予重视,才能在治疗的同时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讨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生比例也逐渐升高。加之各项先进的技术也被不断被引入到疾病的治疗中。所以临床医师更要扎实对疾病的诊断技能,及时对疾病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罗量.冠心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63-3366.
[2] 李梦莎,李颖,张宏伟等.干细胞治疗冠心病的进展[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4):778-778.
[3] 郑玉霞,何阳,张海梅等.冠心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5,(10):378-379.
[4] LIU Jian,丛洪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16):2512-2516.
[5] 吕树铮.冠心病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5):5-8.
[6] 耿威.冠心病现代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2):11.
论文作者:李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冠心病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血管论文; 动脉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细胞论文; 心肌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