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产妇,回顾分析所有产妇出现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因素、治疗方法以及效果等。结果: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较多,经及时的对症支持综合治疗,所有产妇获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明确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以及治疗措施有助于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因素;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016-03
Analysis of clinical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 Wang Kaiying.
Sichuan Yibin 644000, Shunan Hospital, Yibin City, Sichuan 64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factors, terapeutic measure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 Methods 120 cases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7. The factors, treatment methods and effects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many clinical factors in obstetrical hemorrhagic shock. Conclusion Identifying the clinical factor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 is helpful for 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and reducing obstetric hemorrhagic rest.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 Clinical factors; Treatment masures
产科出血作为产科急症,临床文献报道指出,产妇在出血量较大的情况下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与此同时,对于出血性休克产妇如果抢救不及时,即使产妇最终能够抢救成功,出现相关后遗症的可能性也较大,对此需要明确影响产科出血性休克的相关因素以及抢救治疗措施,进而做好防控与应对,改善产妇预后[1]。本文结合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产妇,回顾分析其临床因素、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等,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产妇,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3±4.0)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40.0±0.8)周,其中经阴道自然分娩48例,剖宫产72例,60例为初产妇、60例为经产妇,生产过程中出血量在520~1900ml、平均出血量为(1340.5±180.5)ml。所有产妇在发病后出现皮肤粘膜 苍白、紫绀、口渴、少尿以及意识障碍等表现。
1.2 方法
回顾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人员的相关临床因素,对于出现产科出血性休克人员采取的措施有:保证产妇处于平卧状态,确保产妇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确保氧气的供应,快速帮助产妇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便于根据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以及血容量,对产妇出血量评估的基础上快速对产妇输入冰冻血浆、新鲜浓缩红细胞等,在补充血容量过程中密切关注产妇各项生理指标以及体征变化情况;对于出现心功能减弱的产妇,还需要采取强心治疗。在补液过程中应该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宁少勿多。产妇在出现休克后1h内需要完成1000~2000ml生理盐水输注,并观察产妇血压恢复情况,血压恢复说明失血量较少,对于补液后血压改善不明显的,则应继续输注成分血。整个抢救期间需要控制好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为产妇营造良好的抢救环境[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有:(1)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2)产妇的抢救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对观察指标参数进行分析,相关因素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教案表,其中宫缩乏力属于主要影响有因素,而凝血功能异常、胎盘早剥以及其它因素相对而言所占比例较小。
2.2 产妇预后情况分析
12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产妇经过综合急救处理,119例产妇出血性休克相关症状得到缓解,病情控制,1例产妇经产妇以及家属同意后实施子宫切除术,术后产妇症状缓解。所有产妇最终均痊愈出院,没有死亡病例的发生。
3.讨论
出血性休克在产科中较为常见,大量临床文献研究显示出血性休克具有病情发生突然、病情变化快、出血量大、并发症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同时出血性休克也是造成围产期妇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急救技术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产科出血性休克抢救现状,降低产妇死亡率。对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因素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在产妇分娩前期采取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可能,对急救措施的研究有利于对产妇突然发生的出血性休克快速做出反应,依靠综合性急救治疗与护理纠正产妇出现的休克状态,帮助产妇恢复健康。
本文研究中结合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产妇,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的相关因素以及积极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宫缩乏力、凝血功能异常、胎盘早剥、软产道损伤、多次流产史、多胎妊娠、妊娠相关并发症等都会影响到产妇的产后出血,在出血量较大的情况下发生出血性休克,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宫缩乏力属于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中占到了65.0%。在产妇出血性休克治疗效果方面,所有产妇均获得成功,保证了产妇在出现出血性休克后的生命安全。
对产科产妇出血性休克的诊断是进行及时治疗的基础,因而掌握产妇出血性休克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早期对出血性休克作出反应。结合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对于产科产妇出血性休克的诊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临床症状表现,产科出血性休克产妇在发病后存在反应迟缓、疲惫、面色苍白、皮肤干皱、意识逐渐模糊等;(2)尿量减少,产妇尿量减少或者无尿;(3)血压下降,产妇血压低于90mmHg,同时脉压差缩小不超过20mmHg;(4)脉率变化,脉率明显加快;(5)中心静脉压出现明显下降。在产妇生产过程中通常会进行心电监护,而且会密切关注产妇精神状态,通过对照上述条件可对产妇出血性休可作出快速诊断,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研究分析明确了产妇出血性休克的临床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预防出血性休克的关键,在相关因素中,出血性休克属于最常见的影响因素,因而对其分析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比如有学者在文献保报道中指出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一氧化氮合酶值可作为预测宫缩乏力的参考指标。当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89.099pmol/L、一氧化氮合酶值超过32.493U/m通常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的可能性较大[3]。在产前应注重对产妇基础情况的询问和调查,比如存在贫血的产妇需要纠正贫血,对于存在妊娠期的可高血压、糖尿病的需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在分娩过程中一方面密切观察产妇的神情变化,强化心理疏导,视情况可采用预防性宫缩剂,在分娩结束后可静脉维持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避免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以及产后出血性休克。通过前期调查有利于更具有针对性的从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等方面进行出血预防,降低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发生率,预防相对于治疗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出血对产妇影响。
虽然对产后出血性休克采取了相关的预防措施,但是仍然会有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对产妇进行快速治疗干预,及时纠正产妇出现的失血性休克问题。在产后出血性休克治疗方面,如果产妇的失血量较少,属于低血容量休克产妇,此时需要快速补充血容量,根据预测的失血量情况补充等量的血容量,保证相关组织气管及时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建立静脉通道过程中通常需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便于同时补充血容量以及液体等,对于条件允许的医院还可以通过颈部静脉穿刺后插入中央静脉压测试导管,根据产妇的个体化特点控制好补液量、血容量。在补液以及补充血容量期间还应做好血压、心率、呼吸等常规生理指标监测,明确抢救治疗效果。抢救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处理,一般情况采用面罩吸氧,对于严重休克产妇可事实气管插管或者是气管切开等。治疗同时相关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产妇出现了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需要快速使用强心药物或者纠正心率失常药物。整个抢救治疗期间,明确出血点以及采取止血措施属于重中之重,明确出血点才能进行止血,避免继续出血造成的休克加重。在出血治疗方面,可采用腹部按摩、阴道-腹部联合按摩、使用缩宫素药物、前列腺素制剂药物、宫腔纱条填塞等,对于出血量较大一时无法明确出血点,产妇后续不具有生育需求的,经产妇同意后可切除子宫,便于控制病情发展。实际处理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处理,确保产妇各项体征恢复,成功止血。
临床应不断加大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相关病例的研究分析,依靠大量数据资料逐步完善不同因素下出血性休克的综合治疗护理流程以及方法,便于在出血性休克发生后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综上所述,明确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以及治疗措施有助于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雪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8,31(01):175-177.
[2]努尔古?吾斯曼.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7):52.
[3]高颖.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65-266.
论文作者:王开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产妇论文; 产科论文; 性休克论文; 因素论文; 产后论文; 治疗措施论文; 乏力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