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出版的产业定位和经济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功能论文,产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20(2003)05-0053-08
产业(Industry),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体。“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把一切从事生产和提供劳务的集合体称之为产业。”[1]波拉特发展了菲舍尔—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分类法,把信息产业从第三次产业中独立出来成为第四次产业。第四次产业(通常称为第四产业)是凭借一定的技术手段或技能,以自己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生活需要的知识产业,主体是信息产业。本文旨在说明,现代出版正在形成一个产业,成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它是信息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即信息内容,出版的正确定位应是信息内容提供者。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部分,出版产业在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现代出版产业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
1.信息产业的崛起
现代经济理论以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都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高增长率,主要不是由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增长决定的,而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及资本等生产要素逐步加快了从低次产业向高次产业的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相对比重和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在第一、第二产业中都呈下降趋势,而在第三产业中则不断上升,出现了“经济服务化”的现象;信息服务业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上述两项指标呈快速上升趋势,从“经济服务化”进而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并以信息化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信息产业的崛起是近二三十年来出现的重要经济现象。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和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经济增长的30%以上归功于信息技术(见表1),电脑和电讯业的增长速度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1996年有740万人从事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的产业,它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就业机会,成为美国雇用员工最多的行业,其员工的工资比全国私营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高出73%;高新技术在国内销售和出口方面也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部门,其直接产值占GNP的8%以上,这一比例到2007年将达到20%,而出口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占总出口额的40%;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美国的失业率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0年来的最低点。[2]
表1 IT产业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推动
* GDI指美国的货物和服务生产中劳务和资产部分的收益。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数字经济》,39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信息产业的规模在迅速扩大,一方面,从具体产品看,在其价值构成中,信息所占的比重在逐步扩大;另一方面,从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看,信息产业的比重也在迅速扩大。这包括:一是产业总产值扩大,据统计,当前世界信息产业的总产值已突破10000亿美元,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二是市场份额扩大,据统计,目前美国信息产业约有4000亿美元的市场,日本到2010年仅多媒体就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三是信息产业的比重增长越来越快,据统计,美国信息产业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重,1958年为40%,1974年为53%,到了20世纪末已达70%以上;1985年欧共体信息产业创造的价值占GDP的67%。四是信息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其他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平均每年3%左右的速度递增,比全部劳动力增加的速度高1倍。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经济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信息技术获得了超常规发展,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超过了任何其他产业的发展。它对GDP的增加值已从“八五”期末的2%增加到“九五”期末的4%,并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2.现代出版产业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
一般认为,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群和信息服务产业群。这里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不是指单纯的计算机设备(西方有的学者甚至把计算机设备归入传统产业),而是指包含操作软件的智能化的机器。而信息产业的中心也正在“软化”,向信息服务产业群转移。信息服务产业群包括:大众传播(广播、电视、出版)、教育培训、咨询、网络信息服务等。
现代出版产业是大众传播业的一个部分,它应属于信息服务产业群的一个子产业。出版产业是信息产业的“软件”,信息产业离开了“软件”,就像失去大脑活动能力的植物人一样,称不上是“信息产业”。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信息服务产业群的功能看,顾名思义,它们是为了提供信息服务,而出版的功能就是作为知识的载体,传播知识和信息。
第二,从信息产业群各组成部分看,无论是教育培训,还是网络信息服务、咨询服务,都和出版密切相关。在现代,教育培训及咨询服务等往往和出版互动,前者的发展带动后者的繁荣,后者的繁荣又反过来促进前者的水平提高。例如,我国历来对出版者有一个硬性的要求,就是对课本要保证“课前到书”,否则就是出版者的失职,这就说明了教育培训离不开出版的支撑。反过来,教育培训又扩大了出版的市场空间。
第三,从出版产品看,出版业所从事的是信息产品生产,它的形式虽然有所不同(纸张、磁带、光盘、多媒体等),但内容却都是为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
第四,从出版的生产过程看,它的工作流程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制作及交流传播,目的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第五,从出版的价值实现看,出版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信息和知识,只有它所提供的知识被读者接受、吸收、消化和理解,它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如果一本书被读者买走后束之高阁,图书的价值和功能就不能得到实现。
第六,从出版产业就业者的文化素质看,其劳动者必须是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人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整个团队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出版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产业。
第七,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已经使信息服务产业群的各个部分的界限模糊,它们正在相互交叉渗透,出版尤其是网络出版作为内容提供者正在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部分,在信息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出版信息的经济功能
出版行为在本质上是为人们提供信息,它是信息内容提供者,信息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出版的功能。现代信息经济学和信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信息具有很强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经济发展及生产力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1.信息是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信息具有如下特性:信息可以是事实、观点和方法;信息是可传递的;信息是持久的甚至是永恒的,它不可被耗尽但却可过时;信息是可再生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对行为决策是有用的;信息是生产的第四要素,它像传统三要素一样,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需的和基本的要素。[4]
过去我们一般把社会生产力归结为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这三个要素。马克思的巨大贡献就是揭示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及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和根本动力。现代生产力理论表明,生产力包含的要素是一个系统,既包括上述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还应包括管理、科学技术及信息等要素。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信息不仅作为生产力中的软件渗透到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管理和科学技术及其他要素之中,而且它本身又从其他要素中独立出来,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从信息对劳动者的影响来看,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劳动者,在现代已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高效率的劳动者必定是掌握了科学技术或其他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能力的知识工作者。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也表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现代社会正经历从以自然资源消耗为主向以劳动者的智力(即人才)消耗为主的转变,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5]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成为知识和信息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主体,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首先关注、吸引和争夺的对象。信息对生产力的作用还表现为信息劳动者占全部劳动者的比例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见表2),这表明信息工作者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大。
表2 美国信息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百分比
注:a:克林格的统计;b:波拉特的统计。
资料来源:马费成:《信息经济学》,110-111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从信息对劳动对象的影响来看,通过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开发,使新的劳动对象不断被发现,并纳入生产环节。通过信息的进步,不断改进旧的劳动对象,而且信息作为生产要素,本身已纳入劳动对象。信息沟通和交流对经济生活发挥着极端重要的作用,由于信息的快速传递,使得企业的所在地变得不像工业社会那样重要了,国际上一些大型企业的所在地并不在大都市,而是在一些不知名的小城市。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的那样,现代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巨大的朝阳产业。信息的开发、服务和利用所形成的产值在不断快速增长,而且它在使自身增值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从信息对劳动工具的影响来看,人类的劳动工具的进步实质上是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而技术的改进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信息的加工处理与应用。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了信息传播工具的变革,如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对信息传播手段的变革起到了革命性作用,两者相互促进,是一种正反馈的关系。信息对劳动工具的最重要的影响还在于,信息已不单纯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信息已成为劳动工具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劳动工具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工具,离开了信息(如管理软件等),劳动工具就无法运转和使用。
从信息对管理的影响看,现代管理实质上是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E化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它不仅使管理规范化,而且使管理更加透明、更加民主,同时也更有效率。
从信息对科技的影响看,信息和信息技术对科技发展的作用更为明显。尤其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成为高科技的先导技术和关键技术,按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高科技群的分类排序,信息技术居于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群之首。信息技术直接引导和带动了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其他技术之母,是“元”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至少使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英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3%,德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0%,法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0%,日本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30%。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使美国的能源消耗降低40%,劳动生产率提高30%,每年创造3000亿美元的新销售额,未来10年内将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35000亿美元。[6]
在我国,信息的商业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IT行业的重心正从T(技术)转向I(信息)。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是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真正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信息服务业已从服务于科技、教育领域,拓展到政府决策、投资决策、人民生活和娱乐等各层次,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提高。信息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的价值得到社会认可,证明了信息的独立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我国理论界和相关实际部门对信息的认识也经过了三次飞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信息服务必须延伸到技术、经济领域,从认识上拓宽了信息服务业的范围,为实现信息综合服务,满足市场需要创造了必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了信息有偿服务的观念,为实现信息产业化创造了必要条件;近年来在有偿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信息服务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独立价值,提出信息是独立的生产要素的思想。这样就把信息提高到和土地、资本、劳动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国外很多经济学家也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传统生产要素理论对现代经济的解释力正在下降,只有把信息等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才能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的变化趋势。
2.信息是社会财富
农业社会的财富是土地,工业社会的财富是资本,信息社会的财富就是知识和信息。过去,信息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或长期积累的经验,被看做是一种精神财富。如今,信息已进入生产过程,进入经济运行之中,直接就成为物质财富。谁拥有更多更优的信息,谁就可以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资源,从而就拥有更多的社会财富。例如,近几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凭借开发信息资源的优势,成为世界巨富。比尔·盖茨是信息财富的典型代表,他本人连续几年成为世界首富,他经营的微软公司连续几年排在世界企业500强的前列。
信息本身是财富,它同时还创造财富,其途径是:(1)以硅片为代表,运用信息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2)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信息取代劳动力、资金、材料等资源创造财富;(3)通过直接出售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来创造财富;(4)通过缩短信息的流动时间来加快财富的增值速度;(5)通过信息对空间的拓展来扩大财富的增值范围;(6)通过对信息的深度开发和再开发,使信息自身增值创造财富,等等。[7]
3.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减少了交易成本
信息对经济的作用还可以从新制度学派的所谓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加以说明。新制度学派认为,只要有产权存在,交易费用就不等于零,也就是说,存在着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企业对信息的搜寻需要一定的费用,同时信息可以减少经济行为的不确定性,节约生产和投资成本,带来效益,从而较好地解释了广告等信息活动的经济功能。
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表明,企业的广告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现在一般已达到生产成本的30%以上。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生产出产品并不是目的,它必须销售出去变成商品才能实现其价值。而如何让消费者知道这种产品的存在以及购买这种产品的好处,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同时,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等方面,还必须收集消费者的偏好,以便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要购买一件商品,需要对不同厂商的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等信息进行搜寻和比较。而中间服务商则需要同时了解这两个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构成了交易成本,而且随着分工细密度的提高和知识重要性的增加,交易费用或成本还在呈上升趋势。[8]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减少市场交易费用,节约信息搜寻成本,从另一个方面增加社会财富。出版业作为信息服务业,它为人们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对节约信息搜寻成本,减少交易费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管理结构上看,信息管理可以减少委托—代理成本,使企业扁平化,形成更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降低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4.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的核心资源
信息资源是人类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以及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的集合体。信息资源在目前已成为与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并重的决定社会命运的战略性资源。有人把三者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体质(物质)、体力(能源)和智力(信息)。对社会有机体来说,体质和体力固然十分重要,但使社会“有机体”更具有智慧光彩的还是其智力即信息资源。还有人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了这三者的重要性:没有物质的世界是空虚的世界,没有能量或能源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
正因为信息资源具有如此的重要性,各国都把对信息资源的争夺和占有看做是与对土地、能源等的争夺同样重要的国家战略。各国用于信息搜寻、分析和开发利用的情报系统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在迅速扩大,各国都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系统,而且情报工作的重点也发生转移,由原来的政治、军事情报变为经济情报。经济情报战成为各国之间经济和贸易竞争的重要内容。各企业对信息的认知程度也在迅速提高,企业中的CIO(首席信息执行官)正在变成与COO(首席运营执行官)和CFO(首席财务执行官)同样重要的管理岗位。而在出版领域,作者信息、选题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占有,更是成为与编辑、生产和销售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工作。
5.信息化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信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还可以从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方面加以说明。所谓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是指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由此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提高了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使得由于利用了信息和信息技术而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并占到主导地位。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信息化之所以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因为:第一,新的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不再取决于简单增加资本和劳动力的量的投入,而是越来越依靠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信息在生产中的运用,依赖于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促进新设备、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而信息技术在产品生产和技术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笫二,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将会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化工具的运用。第三,信息化促进了全球化,使市场变为世界市场,使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人、财、物、信息在世界领域内流通,这正是信息化的结果。第四,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处理、传播与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第五,信息化对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它同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了社会面貌。第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一个新兴的直接为信息化服务的产业——信息产业已经形成,并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发展。在21世纪,它将成为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先导产业。[9]
6.现代出版产业已成为信息产业的最重要部分
如果说工业社会使人的肢体得以延伸,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那么,信息社会则使人的大脑得以延伸,它正在并将继续成为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动力之源。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作为信息本身就是资源,是经济过程中的要素,信息资源成为诸多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与信息相关的一切行业都纳入了知识经济的产业范畴。这就使出版作为知识和信息载体的提供者,成为一种产业,最终使出版从产业外的行业(意识形态和宣传)进入产业内的行业(信息服务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产业。
在知识经济中,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人才的成长、培养和发展,离不开知识和学习。“干中学”、终身学习的观念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观念。学习的过程是和出版、出版物紧密相关的。出版、出版物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哺育,直接进入生产环节,进入经济活动之中,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
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版,不仅仅是文化现象,不仅仅属于文化范畴,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传承,而且它本身具有经济的属性,是经济过程本身的内在要素,它本身就是一种产业。承担知识传播、积累和开发任务的出版产业,在信息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出版产业的总产值、人均利润等指标在各产业部门中已名列前茅,成为国家具有独立产业地位的部门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起,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版印刷业的增长率在各工业行业部门中都居前10名,如美国居第10名,日本居第9名,德国居第7名,法国居第4名,英国居第3名。[10]
在知识经济尤其是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版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在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现代网络出版的媒体形式从传统的纸制出版物转向电子网络媒体,它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从而模糊了传统的图书、期刊、报纸甚至广播电视的界限,图书、期刊、报纸、电视、广播正在通过网络这种形式走到一起,一个综合的大媒体正在形成,这就改变了中国出版的格局,使出版从载体形式到传播方式乃至运行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得过去我们一直习以为常的把出版看做“以印刷或其他机械方法将文字、图画、摄影等作品复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并提供给众多读者的一系列活动”[11]的看法显得过时,而代之以更为广泛的把出版定义为“选择文字、图像或音响等方面的作品或资料进行加工,用印刷、电子或其他复制技术制作成书籍、报纸、杂志、图片、缩微制品、音像制品或机读件等以供出售、传播”[12]。这样,出版就成为大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起着大众媒体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的作用,出版的功能泛化了,外延扩大了,经济或产业功能凸现了。
三、出版产业与经济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新增长理论从一个方面对出版的产业性质和经济功能给予了很好的解释。新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经济增长是由内生变量决定的,而不像以前的经济学家那样,把经济增长中很多重要的因素如技术、知识等作为外生变量。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技术进步、知识积累、人力资本溢出等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运用新增长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出版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第一,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都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将取代物质资本产品,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现代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消费和应用。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高可以产生溢出效应,不仅对技术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隐性知识(生产经验)及显性知识(科研成果等)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提高生产率。[13]因此,知识是经济系统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内生变量;同时,知识又具有溢出效应,任何厂商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14]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是生产力关键性因素的结论。
第二,知识的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与知识的生产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一种知识的生产如果不能以有效的方式得到传播、推广和应用,它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现实中往往并不缺少知识,而是缺乏把知识得以尽快传播和应用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知识传播、推广和应用的作用还表现在它有助于知识存量的扩大,以及知识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反过来,知识的传播、推广和应用又可以推动新知识的生产和知识的创新。两者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第三,无论是技术、知识还是人力资本,都与图书出版产业密切相关。技术和知识的产生、传播、推广和应用都离不开出版。图书出版产业处于知识的生产和应用的中间环节,对知识和技术直接起到了传播和推广的作用,同时对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则是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或文化知识,有很高知识素养的劳动者,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出版物所承载的知识和信息。出版产业在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四,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存在着外部性。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分为各企业拥有的知识和公共知识。前者可以产生内在的效应,给个别企业带来垄断利润,又为企业提高研究能力和提供开发基金,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后者产生外在的经济效应,使所有的企业都能获得规模效益。同样,人力资本也是既有内部效应又有外部效应。人力资本的内部效应是指个人拥有的人力资本可以给他带来收益。人力资本的外部性是指个人的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产生正的外部性,这种正的外部性却不能给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带来收益。因此,我们考察人力资本的贡献不能仅限于其直接的投入产出,而且应考察它们的溢出效应,看它们对整个社会的贡献。这一理论的政策性意义就在于,我们应始终不渝地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大投入,使其产生更大的外部效应,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
第五,正因为知识外部性的存在,因此在知识的生产、传播、推广和应用,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由于知识溢出的存在,造成了厂商的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厂商用于生产知识的投资将太少,从而使分散经济的竞争性均衡增长率低于社会最优增长率。因此,政府应该向生产知识的厂商提供补贴,或者在对知识生产提供补贴的同时对其他生产厂商课税。由于存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如果不进行政府干预,那么,人力资本的投资将过少,将使经济均衡达不到最优状态。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单个的支持生产、传播、推广和应用的企业虽然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生产率的提高,但这种外部性并未给企业本身带来收益。分散的企业对技术研发,知识的生产、传播、推广和应用,人力资本的投资,使得经济增长均衡处于一种次优状态,政府的投入和干预可以达到帕累托改进,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这也是政府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各种出版基金,以促进一些学术性强、阅读面窄的专业图书能够出版的原因。
第六,要重视“学习的革命”,建立有效的激励学习的机制,开通顺畅的有利于学习的渠道,充分发挥现代传播技术的作用,开发有助于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为出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价值的提高,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已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终生教育是知识经济之本”,终生学习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已成为提高竞争力的根本手段。在这种大环境下,承担知识生产、传播、推广和应用任务的出版产业一方面有了大发展的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在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进一步加强。
标签:人力资本论文; 经济论文; 企业定位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价值定位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社会财富论文; 信息化农业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人力资本理论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