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方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_陈振举

建筑施工方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_陈振举

河南双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安阳 456550

摘要:我国的大型建设项目发展迅速,部分建筑基础工程的承重平台混凝土浇筑量甚至达到数万立方米。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对于目前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从质量保证措施的角度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原因加以分析,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材料选择、施工方法以及对混凝土养护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上,简要分析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相当快,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由于材料价格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装饰性强,混凝土结构得到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技术问题。一旦裂缝形成,特别是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分,它是极其有害的,它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并可能危害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减少混凝土表面蜂窝表面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技术难点及原因

总体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缓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预防,而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个是由于千缩所产生的裂缝,另一个是温差裂缝。首先,由于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其水泥水化过程的用水大概只占到水泥重量的五分之一,所以在混凝土的浇筑硬化以后,拌合水中多余部分的水分蒸发以后的就会使混凝土的体积缩小.从而出现干缩的现象。虽然于缩的过程跟温差所产生的裂缝过程相比较为缓慢,但是最终出现的裂缝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在大体积的混凝土的浇筑凝结以后.其内部的温度就迅速上升,最快的会在三到五天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点。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特点,其水泥水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一般的很高,而外部由于面积较大,所以散热比较快,这就会出现较大的内外温差,并且在这种温差的作用下,内外部就会出现彼此相反的作用力,尤其是在内外温差超过25℃以后,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裂缝。而当混凝土的内部开始散热冷却以后,由于熟胀冷缩的原理。就会出现收缩现象,但是由于基底以及已经硬化的缓凝土的约束,因此无法自由的收缩,因此就会产生一定的拉应力,而当拉应力超过了缓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自然出现开裂的现象,而且裂缝会随着实践的推移不断的加长加宽。从而最终破坏了混凝土自身的机构性和耐久性。

2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及材料要求

制备混凝土时,首先应根据工程对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其配合比例,以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求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使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同时又考虑到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由于目前大体积混凝土许多都是由商业砼专业厂家提供,在这里,只简单论述。由于温差主要是由水化热产生的,故尽量采取早期水化热低的水泥。实践表明,降低熟料中C3A和C3S的含量,效果较好;部分水泥用粉煤灰代替,可使硬化后的混凝土更加致密,相应收缩值也减少;粗骨料,要尽量扩大粗骨料的粒径,对防止裂缝的产生有利。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这样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就可以减少,水化热就低,裂缝就减少。同时,细骨料尽量用干净的中粗沙,使含泥量越少越好。

3大体积混凝土合理的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

3.1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3.2混凝土振捣方式。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每道设2台振捣器。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ra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3.3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3.4表面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再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

3.5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结构中,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为防止裂缝,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4.1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多而产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对混凝土采用保温措施,并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在混凝土内预埋测温点,本工程在浇捣混凝土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并浇水进行湿润,在基础承台处共设置24个测温点,另在薄膜下设置有8个测点,配备了专门的测温人员,按时对测量温度进行记录,在此过程若发现温差超过30度时就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此温控过程需持续至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

4.2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本工程中,为保证混凝土具有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在混凝土找平之后,即在其表面洒匀水分,并紧密覆盖塑料膜,并在塑料膜外面覆盖保温材料,在塑料布下预设补水管道,间距保持为20米一根,并沿长度间隔每一米开设一补水孔,对养护中的混凝土及时测量其湿度情况,水分不足时立刻打开补水管道,对于一些重点保温对象,如柱、墙插筋部位,要严密进行覆盖,防止其温差过大或出现冷桥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一天内,不允许任何人踩踏混凝土。在测温监控结束且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差小于15度时即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膜揿掉,以便于混凝土散热。在养护的整个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因高温而破坏,特采用钢管循环水体系装置进行降温,每隔一米设置一根通水钢管。当混凝土温度过高时,即采用在钢管的一头加快钢管的水循环,流入的水温可根据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确定,这样,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加快混凝土施工进度。

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大型设备和高层建筑的与日俱增,大体积混凝土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如果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工作处理不好,就常常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贯穿性裂缝和表面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整体性以及防水抗渗性。这就要求建筑单位不断加强基础性投资力度,配合先进的施工技术,特别是能积极研究并克服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力求为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完善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林肖.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6(10)

[2]郭春轩.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8)

[3]赵人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7)

论文作者:陈振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6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方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_陈振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