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价值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_市场经济论文

新时期价值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_市场经济论文

新时期价值观教育应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一元价值导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本论文,新时期论文,价值观论文,导向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逐步克服“左”的思想影响,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实现了思想大解放。求实、开拓等新观念已深入人心,极大地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也在社会上滋长、蔓延,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使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价值导向紊乱和价值观教育疲软的状况。面对这种现实,如何切实加强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培养跨世纪的“四有”新人,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 以人民为本的一元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前些年“金钱万能取代权力万能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等论调曾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颇能对一些理论根基不深,社会阅历较浅的大学生产生思想误导。尽管在这一强音中也能听到一些反调,但毕竟黯淡无力。在这样氛围中,价值标准也似乎只能是钱了。此外,在我国经济转型之时,也有人提出,应该构建一个具有市场经济特质的、开放的新价值体系,应该提倡多元价值取向、提倡多元价值导向。这种观点有其合理一面。就社会整体而言,人们的价值取向允许也应该多元化。但高等学校从培养目标来说必须坚持高标准,不能也不应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多元的价值导向,而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民为本的一元价值导向。

现阶段,我们的社会成员由于经济基础、思想道德、文化层次的不同,其价值取向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是客观现实。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们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在经济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它还受社会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受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观和各种伦理学说的影响。包括道德在内的价值观念并不是单方面地被动地为经济关系所决定,相反,它积极地能动地作用于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因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既要重视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更要坚持符合社会主义根本利益的价值导向。这一价值导向应该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应该体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才能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社会成员不断形成有巨大资源力的强大精神力量。

就一般社会成员乃至高校学生的现有价值观而言,尽管纷繁复杂,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只有两种基本的价值观。一种是以个人为本的价值观,另一种是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前者是以个人利益和要求为价值的最高准则。在这一价值观的支配下,钱权交易,贪污腐败,坑蒙拐骗,黄、赌、毒等污垢充斥社会。在其影响下,学生的政治意识淡薄,集体主义观念,社会责任感减弱。后者是以国家、集体、人民的利益要求为最高准则。这一价值观具体地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旋律,它决定我们的党员、干部,国家权力以及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既是党的重大任务,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目标和根本的利益要求。因而决定了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一共同目标而开展,也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应该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导向。

有人认为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导向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笔者认为,恰恰相反,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导向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导向,有利于肃清“左”的影响,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

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我们曾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简单化。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就不需要也不应该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从成忽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甚至错把贫穷当成社会主义。我们也曾把社会主义政治标志片面化。认为社会主义的标志只是政权,政权就是一切。离开现实基础和群众基础,片面地看待政权建设和政治建设,忽视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只能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基础上这一客观现实。这极大地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严重削弱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基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导向,既有利于肃清“左”的影响,澄清认识,纠正以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认识,避免长期“姓社姓资”的无休止争论,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又有利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搞好改革开放,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和要求。

我国的政治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它赋予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的民主权利又通过民主集中制来实现。这决定了我们的国家是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实体;国家的方针、政策应该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换言之,我们的政治关系是实现人民整体利益的根本保证。尽管目前存在多种经济成份,但我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不变,社会主义本质不变,生产资料公有制仍然是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存在,它仍然是最根本的经济关系,其它各种经济成份只是一种从属的、辅助性的经济关系。因而决定了广大社会成员不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而是社会的劳动者;个人利益不仅仅是私有者的利益,而是劳动者的利益。从这角度而言,国家、社会、人民是三位一体的。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导向从根本上是社会主义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反映和要求。

最后,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导向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理论层面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和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的经济,它既要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作保障,也离不开健全的法制和完善道德的支持。这要求人们自觉地以国家、集体、人民的利益为最高的行为准则。否则人们就会为个人私利的驱动而行为失范,丧失共同的理想、信念,各行其是,甚至违法犯罪,从而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实践层面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必须注重产品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只有符合社会成员利益要求的产品才能成为商品,实现其价值,这是经济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益时所作出的必然选择。毫无疑问,这已经把经济主体自身的利益同社会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这既有利于培养人们树立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毋可讳言,现阶段确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惜牺牲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甚至憎恶,从而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为某些人怀疑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准则的可行性提供口实。如何抵制这些不良行为并引导人们走出认识的误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人们真正理解人民的内涵。社会主义社会里,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阶层和社会团体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因而,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就是坚持科学的集体主义原则。这里的集体是“真实的集体”,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这个集体必须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放弃个人利益服从和维护集体利益。其二,集体的发展是以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同时,集体发展又是个人发展的保证。而虚幻的集体则是以少数人的利益作为“集体利益”,把集体利益与一般的个人利益绝对对立起来,抹煞正当的个人利益。任何以虚幻的集体代替真实的集体,以个别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代替人民的整体根本利益的行为都是有悖于党的宗旨和人民的意志,有悖于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的。

二 切实加强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教育,培养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学生出现一些偏离正确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是不足为怪的,也是难免的。问题的关键是高校的价值观教育能否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能否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认为,当前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应该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一元价值导向,并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强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恩格斯便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这充分揭示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又为共产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毛泽东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并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在以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准则,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因而,我们更加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邓小平同志“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①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本价值观的典范,也是我们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教材。

2.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国情意识

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中国共产党人把艰苦奋斗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联系起来,取得了建立新中国等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有些人忽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片面提出消费促进生产的论调,并以此否定艰苦奋斗的作用。既造成思想混乱,又危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笔者认为,今天倡导艰苦奋斗同过去的其他历史时期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经济建设的手段而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对于遏制和克服腐败现象,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曾充分肯定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底子,目前处在现代化的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一定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提倡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共产党员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③

对学生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关键是培养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培养了解群众关心群众,集体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激发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艰苦奋斗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到艰苦地区、落后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参加抢险救灾等都是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大学生到艰苦地区进行社会调查,有利于了解国情,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从而增加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地形成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思想品格。如广州某高校九三届毕业生张雪峰,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贫困山区因缺教师,许多适龄儿童无法上学的情况,她毅然放弃广州大城市的优越条件,辞别父母和亲朋到英德大洞中学任教,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山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加强英雄模范教育,提倡效法英雄模范行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建国以来,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焦裕禄同志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英雄形象激励着千千万万青年献身于人民的事业。当前,在大学生中特别要提倡学习孔繁森同志“为人民而活着,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而献身”④的模范事迹,使他那种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化为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动力。

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优秀分子的示范和良好社会环境的熏陶。我相信,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随着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孔繁森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的社会风气也能因此得到良好的改善,从而促进大学生确立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审稿 马世品]

注释:

①《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3年11月4日第一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90页。

③《半月谈》1992年第二期,第22页。

④胡锦涛同志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书所作序言。

标签:;  ;  ;  ;  ;  ;  ;  ;  ;  ;  ;  ;  

新时期价值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