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教师教学设计差异及其建议——基于A、B两位数学教师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位论文,实证论文,新老论文,教学设计论文,差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和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它受教学目标与预期学习结果制约.新课程改革倡导三大基本理念,即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和重视以学定教.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设计能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尽快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新行为.现实情况中,新老数学教师的这种转化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将对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深入探讨:(1)立足于新老数学教师真实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证分析.(2)以课改新理念为参照,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有关理论,对新老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某实验中学2名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教师A教龄1年,是本研究中的新教师.教师B教龄为18年,职称为中学高级,是本研究中的老教师.两位教师的授课班级学生在组班之初是由电脑随机抽选组班,因此班级学生成绩及学生素质具有基本一致性.
2.教学内容
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选修1-2《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该课程是对实数系的扩充,对完善学生对数系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3.研究方法
采取个案研究方法.分为3个阶段:一是观察并录制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二是让学生填写针对授课教师的调查问卷;三是将录制的课堂视频交与专家点评,并将得到的数据与统计的学生数据进行比较.
二、实证分析
1.学生和专家的教学评价分析
课后,对A教师和B教师课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提问设计、例题设计3方面能力由低到高分为5个水平,让随机抽取的30位学生自主评分.然后,在请教有关的10位数学教育专家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后,也分别进行评分.最终,得到学生和专家的评分结果,用SPSS进行独立t分布检验,对两组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从表1表2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专家评分,B教师的得分都高于A教师.学生对A教师的评分要高于专家.分析问卷数据,主要是在A教师运用多媒体引入新课项目上,学生评分高于专家.专家对B教师的评分要高于学生,则是因为专家们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评判.
综上分析,学生和专家对B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于A教师的评价具有基本的一致性.下面,将根据教学观察结果,结合学生感受和专家意见,以课改新理念为参照,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对新老教师教学设计进行科学评价.
三、新老教师教学设计差异性分析
教学设计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它具有可改进性、生长性.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在专业活动与行动中表现出的专业品质,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是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表现.[1]新老教师由于自身条件和经历的社会环境不同,教学设计能力上必然会存在差异性.
1.老教师比新教师在情境设计上更善于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
根据维果茨基等人的理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认知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当学生习得了新的知识,心理会获得满足,认知会暂时处于平衡状态.若学生又由已知转化为未知,则平衡状态被新的情境所打破,又会产生获得新知识的动机.[2]此时他的学习将是自发的,主动的,也是有效的.所以在对课堂的引入阶段进行设计时,我们可以遵循这一认知规律设置探究领域.问题的情境就应该设置在学生“已知区”和“未知区”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内.若超过了“最近发展区”,设置在“未知区”内,则太难,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自信心,学生就不可能自发主动地学习了.反之,则太易,无法打破认知平衡,情境的创设更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两者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都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
通过对新老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老教师在情境设计中比新教师更善于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更善于促进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
B教师没有直接选用教材提供的在实数域内无解的问题引出复数,而是把学生看作真正的学习主体,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起点,根据实际起点确定教学起点.符合新课程提倡的“生本位”、“发展本位”的必然要求.
B教师安排了下面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堂情境引入,它源于教材,但是又高于教材,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好奇感.当得出答案“-1”时,学生心理得到了满足,即认知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学生又马上发现:
2.新教师比老教师在情境设计上更善于借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种感官刺激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先进性、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和直观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这些特点.它视听相伴、动静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学习合力.[3]
A教师直接选择了使用多媒体,邀请同学们观看了一段3分钟的视频,视频内容主要介绍了复数理论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其中有突出贡献的数学家,例如意大利米兰学者卡当、达朗贝尔、棣莫弗、欧拉、高斯等.
观察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图像音频等刺激表现出较强的兴趣,能够集中注意力将视频看完.A教师通过视频给学生介绍了有关的数学历史背景,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增强了探究精神.而且视频中的数学历史故事中含有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观念很有好处.
在观看完视频后,A教师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把学生的注意迁移到教学内容上来,指导学生认真思考,避免了学生只被现代教育技术的形式所吸引,而对教学内容视而不见.
3.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善于高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有检查评估、启迪思维、引导学习等多种功能.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它不是单指教师向学生发问这样一个特定的行为,而是表现一定的过程性,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和评价.教师的“问”可以提供思维的某种特定信息,诱使学生围绕“问”的内容展开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之中,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的“答”可以促使学生回忆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已有的现状反馈给教师,有助于教师调整进程.[4]
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A教师的提问多集中于认知中的“已知区”,大多为识记层次的问题,对学生的挑战性不大,不能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而B教师的课堂提问将重点放在了由“最近发展区”向“未知区”的引导层次上,重点放在认知复杂性问题上,且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其设计的提问具有启发性,但又没有让学生对教师的启发性形成依赖,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独自从“已知区”跨越到“未知区”.
4.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善于选择适合学生的例题
数学教学常常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定理的发现和证明、例题习题的求解和引申等,都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没有必要的恰当的例题讲解和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就难以理解深刻,也难以形成解题的基本技能;不经过必要的习题解答演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难以得到巩固,难以体会隐含在数学知识与问题解决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
通过教学课堂的观察,发现:
A教师很大程度依赖教材和参考资料上现成的证明和解答,将自己的教学任务简化为照本宣科.A教师较少联系人的认知水平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在选取例题时经常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太易或太难.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太易的题目提不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不愿动笔自己演算;太难的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学生只是在草稿纸上写画了几笔,就开始等待教师公布答案.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反而失去了题目本身的价值.
B教师则对例题、练习课和习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选择.因为多年的教学积累,B教师已认真地将教材上的所有定理、题目证明或演算了一遍.这样有利于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每个题目训练的目的要求、难易程度,同时也了解教材中例题习题的编写与本班学生的实际距离,使例题习题选取更有针对性,课外练习的安排更合理.
在例题的选择上,B教师采用了题组形式,围绕目标,层层展开.通过典型例题的讨论,对这类问题的条件和解题的思想方法,学生理解更深刻,不仅能思考问题本身,还能思考更广泛更深远的一般性问题.因此,B教师引导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向“未知区”跨越,提高了学生探索未知的能力.
例如,B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题组形式.
例题中在从“解不等式”到“求m的取值范围”,B教师在分析这一过程中,将学生的能力分为三级,当A级能力具备就可以直接实现预期目标(“未知区”),当A级能力不能具备时就考察B级是否具备,这样一层一层向下推,直到决策分析的起点状态(“已知区”)为止(见图1).
B教师从教学的预期目标出发,采用递推分析法一步步靠近学生的起点状态时,其本质就是在于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数学认知过程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进行了理性分析,弄清学生什么是知道的,什么是不知道的,为实施有效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当B教师对学生的起点状态,终点状态以及“最近发展区”一清二楚后,便将学的“最近发展区”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层次,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有序教学.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B教师的教学的确具有连续性,每道例题讲过后,细细体会,便会发现之前有许多铺垫.B教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仔细划分为若干层次后,对每个层次进行铺垫,不得不佩服B教师的匠心独运.所布置的例题是“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下工夫,通过设疑巩固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的知识内容,使得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而且知识的“增长点”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机.
四、建议
从上述调查结果看出,大部分的老教师已经基本完成了从“传统教学”向“新课程教学”的过渡,并没有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老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不能很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与时俱进.
因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过程,所以新教师在开始教学时自然会遇到教学水平不足的问题.但是,新教师一定要注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以下列出对新教师的一些建议.
首先,新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新课改的建设中来,思考如何真正实施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教师是课程方案的主要实施者,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参与者.虽然新课标知识内容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新的三维教学目标和合作教学方法几乎没什么可供直接学习模仿的案例,教师要花更多时间更大精力去理解消化教材,思考教法,查阅资料,形成全新的教案,才能教给学生.所以,不管是有多年经验的老教师还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课改后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于新教师来说,由于从事教学的时间较短,其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擅长的教学法、喜好或偏好的教学方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小,所以能更快地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并运用到实践中来.新教师从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新课程改革,因此减少了由“传统教学”向“新课程教学”过渡的时间.
如今,新课改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新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找到真正实施新课改的有效方法.尽管新课程理念逐步被学校和教师所理解并接受,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困惑,继而引发了教学行为上的许多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例如,有些教师认为好像只有把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全部舍弃,才体现了新理论,否则就是对新课改的认识不到位;有些教师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就是给予表扬;有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小组讨论”,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学生还是一种被动的客体.所以,希望新教师能在实践中努力解决这些矛盾,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不断提升教育理念.思考如何转变观念,如何转换教师角色,如何改革课堂结构,如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做改革的有力推动者.
其次,新教师应在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思考如何真正发挥其巨大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在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克服传统教学中某些缺陷,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工具.但是,真正的CAI应用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需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显然年轻教师已经走在了老教师前面,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目前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个重要误区就是重视演示现象、说明问题、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忽略了切实关注由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形象思维与数学所要培养的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课堂设计中经常用一些幼稚的没有教学意义的动画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或者使用技术的检验结果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而忽视对数学本质的挖掘,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简单化.所以,如何把握使用CAI时的一个“度”,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的新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引导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何用好多媒体网络机房、多功能教室、多媒体课件制作等问题.最后,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的运用CAI之路.只有对CAI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当前的教学所起的作用做出正确评估,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性这一特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新教师应特别重视经验的积累,不仅仅是“知识的原始积累”,而且还要重视“数学素养的理论积累”.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原始积累”,而且是“数学素养的理论累积”.但是许多新教师只埋头于“题海”,很少进行过教育教学研究,就连“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教数学”、“如何教数学”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思考过.这样的数学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但却忽略了数学素养中两大理论支撑: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心理学,以致忽视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对学生学习动力源的影响;忽视不同个性心理品质的学生对知识获取的不同教学需求;忽视教师的个性魅力在对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人格不断建全过程的双重作用.
所以,新教师应当高度重视经验的积累.向老教师学习,使自己在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对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在大脑里呈现出教学场景、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理解该内容有什么特点、难点,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错误要有一定的认识.要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某一具体内容可能表现的特征.能在头脑有许多现存的教学模式,从而能在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中迅速运用这些模式.能够整合各种知识,如学科知识、学生知识以及教学法等,从教学实践中学习与反思,在教学情境中学习各种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更多运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一些惯例,帮助提高教学效率,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主要问题的解决上.而这些教学模式和惯例,是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丰富的实践知识.这些经验的积累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
最后,新教师应注重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新教师要勇于且乐于尝试与原有方式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从而寻求更有利于传授学科知识和演练专业技能的新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师讲解说明的新形式.新教师应该建立自己对课堂的驾驭方式、对知识的不同传授方式以及对个性的不同展示、感染方式.不应当只是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自己的教学特色.新教师与在校学生之间年龄差距较小,可以更多地与学生加强沟通.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容易彼此接受,更不容易产生“代沟”.而且,新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起到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让学生不仅在知识的学习上,而且在思想上也有一个努力的方向.
新教师必然需要通过向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育教学艺术、技巧、方法,来大大缩短自己的成长周期,但是新教师绝对不能将这种学习弱化为“听课”.听课是需要的,但是要明白为什么听、如何听、听什么.缺少正确目的性导向的大量听课极易导致新教师教学的机械模仿,失去形成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的难得机会.听课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听完后思考越多越好;听课不是只听题目的解法,而更要听解法前的思维引导过程;听课不是听有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是听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识”欲.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