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84例临床分析论文_卢环球

岳阳县红十字急救医院(岳阳县新墙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 4141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4例疝气患儿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分为微创治疗组(n=42)与常规手术组(n=42),分别采用微创与常规手术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数据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自主活动时间上都优于传统治疗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微创治疗组为11.9%,低于传统手术组的28.6%,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疝气患儿,采用微创疗法损伤小,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该种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微创手术;小儿疝气;临床分析

疝气是儿科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源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目前对于疝气患儿,主要的疗法就是外科手术疗法。就目前来看,对于小儿疝气的治疗,主要由传统手术法与微创手术法,为了分析微创手术疗法对于小儿疝气的疗效,现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4例疝气患儿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为(4.8±0.6)岁,其中,直疝19例,斜疝65例,男53例,女31例。按照手术疗法的差异将84例患儿分为微创治疗组(n=42)与常规手术组(n=42),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会对治疗疗效造成影响。

1.2 治疗方法

1.2.1 微创治疗组

将患儿调整为仰卧位,进行常规静脉麻醉,分开并固定双下肢,于患侧耻骨结节与外环口体表位置作横切口,将患儿皮肤切开,将腹外斜肌腱膜与腹股沟管外环显露出来,对内下侧进行牵拉,使用手术刀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将精索充分显露,剪开提睾肌,切开疝囊,缝合结扎时注意避免扎入患儿腹腔内容,剪除多余的疝囊,在内环深处结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与提睾肌,止血后将皮肤组织逐层缝合[1]。

1.2.2 传统手术组

手术麻醉方式与体位同微创治疗组,但是本组切口长度大于微创治疗组,后续手术操作疗法同微创治疗组。

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儿自主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自主活动时间上都优于传统治疗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微创治疗组为11.9%,低于传统手术组的28.6%,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疝气是儿科常见疾病,会对患儿的消化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表现以便秘、腹痛、下腹坠胀、腹胀气为主,身体免疫力会逐渐下降,由于疝气位置与泌尿系统紧密相连,在疝气的挤压下,生殖系统会无法正常发育,疝囊也会挤压周围的肠管与大网膜,引起炎性水肿,出现疝气回纳困难,甚至引起嵌顿,导致患儿出现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危机患儿的生命健康。因此,临床中建议,对于疝气患儿,应该遵循及早手术的原则。在手术方法上,有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两种方法,均需要采取全身麻醉法,若患儿存在阴囊水肿表现,可以延缓手术,若症状未消失,再考虑进行手术[2]。

小儿疝气手术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找到疝囊位置,为此,医护人员要对这一区域的解剖结构有全面的了解,在切开时,切口需要适当超过皮下筋膜,在筋膜中找出疝囊,可以适当提起筋膜,稍稍分离即可,还可以拉紧睾丸,维持好精索张力,向上寻找,若精索消失,则说明疝囊位于外环口,此时只要撑开外环口,即可找出疝囊[3]。若采用上述方法还是未找到疝囊,可以提起整个精索,在精索中进行寻找,找出疝囊将其剥离即可,在剥离的过程中,要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输精管与动静脉血管,完成后即可进行高位结扎[4]。

传统手术对于疝气患儿造成的损伤较大,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也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容易导致病情复发,因此,目前临床中开始推行微创手术疗法,微创手术疗法手术时间短、患儿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5-6],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横切的手术疤痕小,几乎无明显疤痕,受到了患儿与家属的欢迎。

本组研究显示,微创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自主活动时间上都优于传统治疗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微创治疗组为11.9%,低于传统手术组的28.6%,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疝气患儿,采用微创疗法损伤小,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该种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James Wellwood,Mark J Sculpher,David Stoker,Graham J Nicholls,Cathy Geddes,Anne Whitehead,Rameet Singh,David Spiegelhalt.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mesh repair for inguinal hernia:outcome and cost.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1(12):1152-1153.

[2] 魏小龙.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可行性分析及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8(32):397-398.

[3] 马远明.腹腔镜下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 2015(17):19-21.

[4] A.J.Pikarsky,Y.Saida,T.Yamaguchi,S.Martinez,W.Chen,E.G.Weiss,J.J.Nogueras,S.D.Wexner.Is obesity a high-risk factor for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J].Surgical Endoscopy and Other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2015(5):56-57.

[5] 白鹤.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术术后SF-MPQ评分及相关情况的对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 2014(6):45-46.

[6] E.R.Winslow,M.Quasebarth,L.M.Brunt.Perioperative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of open vs laparoscopic extraperitone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in a mature surgical practice[J].Surgical Endoscopy.2011,23(2):221-223.

论文作者:卢环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84例临床分析论文_卢环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