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防治脑动脉硬化的临床经验论文_李雁1,杨弦2

中西药防治脑动脉硬化的临床经验论文_李雁1,杨弦2

(1甘肃省西和县卢河卫生院 甘肃陇南 742100)

(2甘肃省西和县卫计局 甘肃陇南 742100)

【摘要】脑动脉硬化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导致各种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不适等,可归属中医学“眩晕”、“痴呆”等范畴。笔者在多年临床运用中医中药对其防治,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经验以总结、愿与同道讨论。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中西医防治;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149-02

1.现代西医学对CAS的认识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脑动脉硬化形成与性别、肥胖、年龄、脂肪代谢紊乱、高血压等有关,其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当前有多种学说,主要有:(1)脂质代谢紊乱学说;(2)内皮损伤学说;(3)炎症反应学说;(4)血栓学说;(5)同型半胱氨酸学说;⑥脑淋巴引流障碍学说等,以上均从不同角度说明了AS的发生[1]。大多数学者对AS支持“炎症反应学说”,认为一系列致病因素在炎症诱导作用下,动脉内膜发生损伤,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脑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一系列的脑功能障碍症候[2-3]。

2.祖国医学对CAS的认识

2.1 对本病的基本认识

祖国医学典籍中并未记载有关脑动脉硬化症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为祖国医学中“眩晕”、“头痛”、“痴呆”等范畴。刘完素[4]首先提出了风火致眩的理论,并在其著作中《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将眩晕之病因归于风火,认为火性炎上,火得风的帮助则旋,从而发生眩晕,并开创了痰火。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生以多痰、多瘀、多虚为主,与脾、肝、肾功能失调有关。

2.2 病因病机

脑动脉硬化症病位主要位于脑部,病因病机多分为四型:气血虚弱、阴虚上亢、肾精亏虚、痰瘀内阻等。若气血不足时,血不能濡养脑脉则出现眩晕;或因阴虚阳亢,因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气血逆乱;或因痰瘀内阻,气机不利,从而使清阳蒙蔽脑窍则出现头昏。可见人到中年,体虚多弱,津液水液不能及时吸收;痰浊乃有形之邪,其性多粘滞,痰浊阻于管壁出现脉管不通,最后引起血液粘稠产生瘀血,瘀血和痰浊两者常互为影响。近年来很多医家对脑动脉硬化症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探讨,如王淑珍[5]、周福[6]、魏彦宁[7]等的认识颇有见解。综上可见,本病的病理关键是痰瘀阻滞脑络,属“本虚标实”之证,因此,脑动脉硬化症发病的基本病机主要为痰瘀互阻。

3.CAS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3.1 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中药治疗研究

3.1.1辩证分型治疗 辩证分型治疗是最符合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脑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治疗在原则上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以益气补血,补益肝肾,填精益髓;实者潜阳息风,清肝泻火,化痰祛瘀等。平肝潜阳息风定眩法治疗肝阳上亢证、健脾燥湿化痰止眩治疗痰湿中阻证、活血祛瘀通络定眩该法主要针对瘀血祖窍证、益气补血安神止眩治疗气血亏虚证、补肾填精益髓止眩治疗肾精不足证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辨病治疗 基本方加减治疗属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这种治疗办法辨病治疗,主要针对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这一主要特点,重点选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药物,但根据疾病分期有所侧重:如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各期的专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急性期专方、恢复期专方和后遗症期专方等,应用于治疗,有比较好的效果。

3.1.3对症治疗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对症治疗,根据临床主症选择药物治疗,这一治疗的方法比较适合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比如治疗该病引起的肢体麻木的专方、肢体偏瘫的专方、语言障碍的专方、面瘫的专方、手足拘挛的专方、自发性疼痛的专方、健忘的专方、继发假性延髓麻痹的专方、继发性癫痫的专方、合并小便失禁的专方、抑郁的专方等,在临床上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1.4专病成药、中草药治疗 脑动脉粥样硬化专病成药、草药的治疗,主要是应用一些临床有效的中成药、中草药及其制剂,比如华佗再造丸、脑得生片、中风回春片。另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药物清开灵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偏瘫复原丸;中国处方手册药物川芎嗪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基本医疗保险用药指南药物灯盏细辛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3.1.5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 这种治疗办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按摩、保健仪等治疗,近年来引起高度重视。当下,中医学者们继续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论治进行更为广泛研究和探索,这些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2 西药治疗

前防治脑动脉硬化的西药主要有:(1)他汀类药物(应用广泛的调脂药之一)该类药物除了降血脂,还可调节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和炎症因子的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2)贝特类如[8]。(3)烟酸类;(4)抗血小板及抗凝类药物;(5)抗氧化类药物[9];(6)钙通道阻滞剂(CCB)[10];这些药物具有很好的抗动脉硬化的作用,但其副作用或者毒性给临床工作造成困扰。

4.中西医结合治疗CAS病例

患者张氏,男,70岁,于农历2015年12月20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述最近常常感到头晕、劳累是就加重、经常汗出乏力,气短,而且容易发生感冒,晚上睡觉时间比较短,睡一会醒来就再也无法入睡。余查舌、舌淡白,按脉,脉虚弱。血象检查提示Hb 90g/L、MCH 26pg、MCHC 310g/L;血脂化验结果是TC 6.6mmol/L,TG 1.8mmol/L、HDL-C 0.6mmoi/L、AI≈10。中医诊断:眩晕(气血虚弱型);西医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兼贫血。治疗则应益气养血、调和心脾、兼以固表。中药处方:白术14g,茯神去木16g,黄芪13g,龙眼肉14g,酸枣仁18g,人参10g,木香6g,炙甘草6g,当归4g,远志4g,防风10g,共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三次服用;西药治疗:甲钴胺0.5mg/次、3次/日,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10ml/次、3次/日,同时选取百会、气海、天窗、关元、中脘、足三里、脾俞等补法治疗。嘱患者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量、减少脂肪类、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类,比如动物油,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服药期间预防感冒。

12月28日二诊。诸症有所减轻,患者睡眠明显改善,疲乏有所减轻,血象、血脂化验明显好转。见患者贫血症状依然相对严重,中药中加熟地15g、阿胶10g,同时加合欢皮10g、夜交藤10g、柏子仁10g以增强药物改善睡眠的能力。嘱其继续使用治疗一个疗程,再观效果。

2016年1月8日三诊。见患者客气礼貌,反应灵活自如,自述睡眠非常好、一睡到天亮。但见其脉搏有些虚弱,嘱其改服归脾丸调理以善后。并门诊随访。后半年余前来就诊,经检查患者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正常。

5.小结

脑动脉硬化症虽然为临床上常见病,因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使临床上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可发挥中医药优势,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要根据理、法、方、药确立脑动脉硬化症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结合西医学的优点,从而将辨病、辨症两者相结合。因此,寻找有效的中西医疗法和预防是我们当代医学者的主要目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臻毅,徐强,梁自豪.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其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实验动物科学,2015,32(4):54-58.

[2]张建平,张祥建,杨永刚.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及脂蛋白(a)相关性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9,31(6):728-730.

[3]李艳红.黄文教授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2):4-5.

[4]邹勇.刘完素五运六气学术思想探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4):330-332.

[5]王淑珍,阎英杰,黄炳森,等.脑脉康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55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1):13-15.

[6]周福,史嵩海.化痰活血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J].吉林中医药,2013,33(7):688-689.

[7]魏彦宁,钱月慧,康浩浩,等.清脉饮及其拆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形成过程中氧化应激的调控[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8):15-17.

[8]马建林.调脂药物的分类及应用进展[J].海南医学,2011,22(3):36-38.

[9]李美佳.芪参益气滴丸对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

[10]王美芹,张建志.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抗动脉硬化作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6):514-517.

论文作者:李雁1,杨弦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中西药防治脑动脉硬化的临床经验论文_李雁1,杨弦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