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对此应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政府以及人民应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新机制,同时还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法制化,做到依法治理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发展平衡,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意义;策略
1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意义在于可以保护自然文化遗产,保持先进的人类文明,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自然资源,有利于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富强民国的目的。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破坏地球生态环境,就是破坏人类的家园,并且剥夺了除人类以外其它物种的生存权,这种损害会波及子孙后代。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全球生态危机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严重威胁各国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对于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观念逐渐增强,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改善了局部生态环境,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生态危机仍然存在,不利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将其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保证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基础之上,促进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2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群众的环保意识不足
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是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环境污染是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累积起来的,比如生活过程中的一些垃圾随意丢弃,积少成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随意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有的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却还是故意为之,比如随意砍伐树木,导致森林环境被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现象。
2.2 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健全
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健全的机制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例如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责权制度不明晰,主导部门不明确,存在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因此导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及时治理。
2.3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投入力度不够
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资金、人力支持,例如对已经受到污染的水环境、大气环境进行治理,需要购买相应的设施设备,投入人力进行监管,但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投入力度不够,一方面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人员不足,极大地影响了环境保护水平。
2.4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法律法规是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控制的保障和依据,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一些违反法律法规而出现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要进行惩罚,但是当前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内容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有效策略
3.1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党和人民长期坚持,从长远利益出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利益,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因此人们应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并将这一观念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我国生态环境。首先应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加强对这项任务的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人们能够真正做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以及尊重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良好互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转变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建立“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升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次对于自然资源,应做到合理开发、高效开发,在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3.2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新机制
生态环境是重要的资源以及资产,为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以及效益,应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新机制,对此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颁布相应的法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其次加强对相关产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设备,同时还应优化产业结构,倡导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绿色产业以及技术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再次还应充分发挥各企业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对有利因素的整合,调动企业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加强环境治理的速度以及效果。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法制建设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过程中,加强法制建设,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所以首先国家以及政府应颁布有关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使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法可依,引导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污染超标的企业,应做到依法治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法制力度。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规政策,加强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效性。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并做到严格执法,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执法队伍,在执法过程中,不会姑息迁就,打击一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再次,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发挥民间组织监督作用,及时举报污染生态环境的企业以及个人,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3.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投入力度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措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必要措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一方面,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规章制度,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要出台政策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行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例如拨资金用于生态治理设施设备的购买、环境检测与治理人员的招聘等,将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监管的项目支出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体系内,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并且鼓励民间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展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投资渠道,确保资金充足,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3.5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
科技创新是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的关键,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例如水污染问题治理过程中,可以开发生物治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水体进行净化,节约成本,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另外,国家要发挥引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如创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且研究更多生态、节能、环保的新技术,使得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程度。
结束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活动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而自然生态环境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索取,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而人类不得不承受这样的后果,并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逐渐树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海顺.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探讨[J].甘肃科技,2017,33(01):34-36+50.
[2]黄忠平.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初探[J].环境与发展,2017,29(03):261+263.
[3]吴晓梅.循环经济理念下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低碳世界,2017(14):7-8.
[4]王立国.强化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3):47-48.
论文作者:尤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生态论文; 环境论文; 自然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