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宏凱医院 1518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应用中医辨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8例(25%)、显效15例(46.88%)、有效7例(21.88%)、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临床控制3例(9.38%)、显效10例(31.25%)、有效11例(34.38%)、无效8例(25%),总有效率75%,P<0.05。观察组1例呕吐、1例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3例呕吐,2例失眠,2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更加确切,副反应少,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1],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多以控制症状为主,不良反应较多,同时以反复。近年来,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一定进展,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将合并肿瘤患者、心源性哮喘患者排除。对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9~67岁,平均(45.6±2.5)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2.2±0.9)年;其中急性期患者有18例,缓解期患者有14例;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5.9±2.3)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2.3±0.7)年;其中急性期患者有19例,缓解期患者有13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调节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纠正患者脱水症状,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并根据症状给予祛痰剂、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辨证分型,具体如下:
1.2.1缓解期
将缓解期患者进行分型,包括肺气亏虚、脾气亏虚、肾气亏虚。肺气亏虚型患者症状有恶寒发热、心慌气短、面色苍白、脉数;治疗中应以补肺为主,应用黄芪、白术、五味子、党参、麦冬、百合、甘草。脾气亏虚型患者多见咳嗽咳痰、心慌气短、神疲乏力、脉虚弱;治疗应以补脾益气为主,应用黄芪、白术、党参、半夏、陈皮、厚朴、甘草;肾气亏虚患者多见夜间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津少、脉细数,治疗采取补肾益气,应用熟地黄、山药、肉桂、山茱萸、附子、泽泻和磁石。
1.2.2急性期
中医将急性期患者分为寒哮和热哮,寒哮症状为心慌气短、呼吸急促、口渴喜饮、苔白滑、脉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多给予患者温肺散寒,选择药物麻黄、细心、五味子、厚朴、白芥子、射干、生姜。热哮患者表现为胸闷气短、痰鸣有声、呼吸急促、舌红苔黄、脉滑。治疗多给予患者宣肺平喘,选择药物麻黄、杏仁、黄芩、款冬花、磁石、黄连、甘草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完全消失,哮鸣音消失,对大用力呼气峰值相比治疗前增加≥35%为临床控制;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明显减轻,哮鸣音基本消失,对大用力呼气峰值相比治疗前增加在25%~35%之间为显效;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有减轻,对大用力呼气峰值相比治疗前增加15~24%之间为有效;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控制8例(25%)、显效15例(46.88%)、有效7例(21.88%)、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临床控制3例(9.38%)、显效10例(31.25%)、有效11例(34.38%)、无效8例(25%),总有效率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1例呕吐、1例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3例呕吐,2例失眠,2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在临床非常多见,是一种呼吸道系统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有所升高。患者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该病不仅发病率高,复发率也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西医治疗多采取抗感染、抗炎等对症治疗,但患者易复发。该病在中医中属于“哮病,喘证”等范畴,按照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将支气管哮喘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2],急性期属于实证,将其分为寒哮和热哮,根据症状辨证论治;缓解期属于虚症,多以补肺、健脾为主[3],调节患者身体状况,减少疾病再次发作。结果显示,采取中医辨证的观察组效果更加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汪燕妮.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3):119-120.
[2]张雪荣,李云海.扶正化痰合剂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4,(3):536-537.
[3]杨义.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4):168-168,170.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患者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中医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有效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