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院 健康管理科 510515
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应用于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5~2015.4之间我院收治的142例高热惊厥患儿,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2%(69/71),与对照组的84.5%(60/7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高热、惊厥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71/71),与对照组的90.1%(64/7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全面考虑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有效提高了整体疗效,加速了症状的消退,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儿童病患;高热惊厥;综合护理;护理满意度
高热惊厥(hebrile convulsion,FC)属于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惊厥性疾病[1],主要症状为伴随有高热的惊厥发作,多是发生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疾病的早期,但也有无热惊厥的病例[2]。由于小儿形体娇嫩,各项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一旦体温升至38.5℃及以上就有可能引发惊厥,而长时间的惊厥和短时间内的反复惊厥会造成小儿脑组织的严重损害,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甚至导致患儿死亡[3]。因此做好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尽快控制症状提高疗效是十分必要的。综合护理措施属于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护理方案,主要是针对某种疾病的特点,综合考虑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4]。本文就综合护理应用于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5~2015.4之间我院收治的142例高热惊厥患儿,患儿就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呼吸紊乱等症状,确诊为高热惊厥。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包括男性39例,女性32例,年龄1~4岁,平均2.4±0.6岁;对照组包括男性40例,女性31例,年龄1~5岁,平均2.5±0.5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将患儿平放在病床上,头偏向一侧,面罩吸氧,清理口腔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如果患儿抽搐剧烈且存在牙关紧闭的现象,则酌情使用开口器,防止患儿咬伤口舌,遵医嘱给予地西泮静注进行抗惊厥治疗,并肌注地塞米松、复方氨基比林等进行降温,轻轻按压患儿的合谷、内关、颊车等穴位,减轻症状,履行告知义务,向监护人说明患儿的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及配合。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内容包括:
1.2.1 对症护理
在给予患儿药物降温处理的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将冷毛巾湿敷在患儿的手心、前额等部位,用温水或酒精进行头颈部、腋窝、大腿根擦拭,头枕冰袋,或使用退热栓剂加速高热消退,但在患儿惊厥症状消失前禁止口服退烧药物。如果患儿出现长时间不能控制的惊厥或短时间内频繁惊厥则给予甘露醇等脱水剂进行降颅压处理。
1.2.2 密切观察
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瞳孔、意识、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一旦出现异常改变则立刻反馈给值班医师。在应用退烧药物后要密切观察是否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记录惊厥的次数、时间及意识改善状况。
1.2.3 支持护理
首先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声光刺激,减少探访人数,确保患儿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在症状改善,患儿清醒后,要做好饮食指导,加强营养供给,多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于意识状态不佳的患儿要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内细菌再次引发呼吸道感染。
1.2.4 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主要是针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宣教。患儿家属心系患儿,因此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此时要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指导工作,平复家属情绪,使其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其次在患儿确诊后要做好家属的健康指导工作,告知此类疾病的特点,减轻患儿家属的紧张感,在救治过程中要向家属普及高热惊厥相关的防治知识,使家属学会基础的护理技能,例如加强营养供给、及时增添衣物、合理饮食运动、避免流行病的传播等。嘱咐家属家中常备一些退热药物,防止病情反复。
1.2.5 出院指导
告知家属在患儿出院后也要加强对患儿体温的检测,并学会观察患儿的表现及体征,一旦发现有再次发热的表现立刻进行干预,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1.3 评价方法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5],显效: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在24h内得到控制,意识恢复,且在一周内未再次出现高热惊厥现象;有效: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在48h内得到控制,意识恢复,在一周内未再次出现高热惊厥现象;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或病情出现反复。以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症状消退时间统计发热、惊厥的消退时间,由患儿入院起开始计时。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将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统计总体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用x2检验,P<0.05视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2%(69/71),与对照组的84.5%(60/7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主要是由于高热引起的惊厥症状,其病理机制是由于脑组织异常放电导致骨骼肌群发生间歇性的机械性收缩[6],患儿的典型表现为意识丧失、肌肉强直或痉挛、口吐白沫、眼球上翻、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情况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此类疾病发病急、进展快,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对患儿的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影响患儿的健康发育[7]。
此类疾病的护理要点在于加速患儿症状的消退,减少高热、惊厥给患儿造成的损伤,常规护理措施中,主要是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控制,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采用药物控制的效果并不显著。有文献[8]研究显示,声光刺激会加重高热惊厥患儿的症状,且易导致症状反复,而在常规护理中,并未针对此点进行干预。综合护理则全面考虑了疾病的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从患儿的整体需求出发,针对性的实施干预措施。一方面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加强对症处理,加速症状的消退,一方面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休息环境,减少刺激源对患儿病情的影响,最后从家属方面入手,做好心理指导及健康宣教工作,减少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避免家属方面对治疗、护理形成的干扰[9],提高了家属的配合度,使治疗、护理工作能够更顺利的开展。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观察组患儿的疗效达到97.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主要症状消退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综合护理措施对患儿疾病的有利影响。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价来看,观察组的总体满意度达到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1%,这说明患儿家属更认可综合护理这种全面、科学的护理方案,直观的反映了综合护理对整体护理质量提高的促进效果。该结论与钟小燕等人[9~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措施全面考虑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有效提高了整体疗效,加速了症状的消退,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凤艳.4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及护理体会[J].妇幼保健,2014,8(8):206-207.
[2]瞿永胜.4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J].临床医学,2014,2(7):305-306.
[3]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04-306.
[4]Coan AC,Morita ME,Campos BM,et al. Amygdala enlargement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and hippocampal sclerosis with early epilepsy onset [J]. Epilepsy Behavior,2013,29(2):390-394.
[5]薛群.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8):224.
[6]张凤伟,郭秋菊,陈小萌,等.0 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29-30.
[7]张洪莹,郭丽,赵秀芹,等.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及出院指导[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6):110-111.
[8]何莉,陈继.B-2 内啡肽在复杂性高热惊厥中的作用及纳洛酮的治疗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66-67.
[9]钟小燕,赵春兰.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方法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222-223.
[10]张志斌.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2,2(17):190-191.
作者简介:周霞,女,1978-06-10,湖南省衡阳市,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方向研究。
论文作者:周霞,张琪,吕微,邓艳莉,冷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患儿论文; 高热论文; 家属论文; 症状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