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同时越来越关注自身所处生存环境,而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正好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园林景观建设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来建设工程,工程中的材料会用多种形式的来进行建设。所以,园林景观中的植物绿化方面,每个时间段呈现的效果也自然不一样,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提出了一些对园林景观绿化种植施工技术的看法与意见,为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种植;施工技术
前言
在当前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是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一部分,其实城市在建设中,美化绿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为居民提供了休息和放松的场合,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绿化质量的好坏。所以,想要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减轻环境的污染,净化城市空气,就要高度重视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确保质量卓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1 园林景观绿化的重要性
1.1美化城市建设
园林景观绿化种植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一抹不一样的色彩,让充满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多了几分清新自然的美感。园林设计大多以符合城市文化氛围、城市建筑风格为主,将植物以不同的造型设计融入到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为不同的城市增添了不一样的艺术气息,使到其他城市游玩观光的群众能够感受到异于自己生活城市的文化氛围。
1.2改善空气质量随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筑业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但是在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气与噪音,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严重降低,热岛效应日益严重。园林景观绿化种植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减轻了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植物能够调节气温,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很好地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
1.3吸引游客,发展城市旅游业园
园林景观设计有着丰富的文化与艺术气息,设计出众的园林景观能够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规模的园林景观绿化既有植物自身的美感,又与现代工艺雕塑相结合,能够形成与其他自然风光不同的景色,为城市吸引大批游客,有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1.4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在城市发展中,重视园林景观的绿化工作,积极主动地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放到同一位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对环境的重视。将园林景观绿化技术广泛应用到城市建设中,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推动城市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园林绿化技术施工规范
2.1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园林绿化设计建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植物至关重要,在选择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确认适合生长的植物,避免出现植物生长不良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支出。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充分考虑植物生长环境,不同习性和种类的植物在生长环境的要求上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当地气候以及土壤等条件选择植物种类,确保实际环境可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进而实现园林绿化功能。其次,园林生态系统具备环境净化功能,部分园林中的湿地还具有水资源的储存和净化功能。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具备抗污染和净化能力的植物,例如,地栽型植物,以提升整个园林的生态功能性。
2.2绿化植物配置
完成植物种类选择后,施工设计人员应考虑的是园林美观性。根据区域建筑特点和空间结构,选择科学的植物配置方式,使得园林空间可以和植物色彩形态等相搭配,保证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性。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从而给予人们不同的观感和审美体验。因此,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应选择多种植物类型相搭配,确保色彩的多样性和和谐性。在实际设计中,可以使用整齐式、点缀式等多种布局设计方式,增加景观的美观性。
2.3植物配置基质选择
为了提升植物成活率,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首先测定建设区域的土壤成分和结构等,便于保证其可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建设区域土壤中的养分不足时,可以采用人工施肥方式增加土壤中的养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正常进行。在补充植物生长养分外,还要针对区域土壤的理化性质选择栽培基质,保证其可以满足植被生长需求。
在土壤取样过程中,测量土壤的 p H 值和有机质含量,在p H 值<7,且有机质含量>10g/km2 之后,才能正式种植植物。若是土壤 p H 值以及有机物含量不满足建设需求,需要合理改良土质,才能确保绿化工程顺利实施。种植前,对园林土壤进行松土处理,确保土壤的疏松性、透气性以及渗水性,保证植物可以顺利生长。
3.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在园林立体绿化施工过程中,绿化施工工程是项目建设重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如下施工要点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3.1 绿化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计划进行
在园林绿化过程中,施工计划包括: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空间配置设计、工程建设规划等项目,严格按照施工规划进行建设施工,保证建设质量,并提升绿化工程施工效率。在绿化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施工规划进行。除此之外,在施工时间的选择上,一般为了保证植物成活率,常会将建设时间确定在 1~3 月的雨季,对于植物成活率有很大的提升。
3.2 施工前调查施工现场
在施工规划和正式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现场调查,包括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土质成分、水源分布以及建筑建设情况,根据区域建筑分布情况合理优化施工过程。施工环境的检测可以优化绿化植物的配置过程,合理的植物选择和配置可以提高绿化质量。绿化种植的合理设计包括植物颜色的搭配,应当满足当前园林设计和美化需求。在设计中,将单体植物进行重叠式的种植设计,也可以将不同种类的植物相搭配,在保证绿化质量的同时,确保园林的生态稳定性。
3.3 确认绿化种植时间
在园林绿化工程进行中,要想保证绿植成活率以及绿化质量,在实际种植中应当注意绿植的种植时间,以此提升植物种植成活率。应充分了解绿化工程中所使用的植物生长规律,针对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确定种植时间。除此之外,在绿化种植中,也要注意对植物生长自然环境的考虑,避免在种植中出现环境不适,造成成活率下降。
3.4 植物造景
在当前园林绿化工程中,除了需要保证绿化质量外,还需要在园林中进行景观美化设计。在植物造景过程中,根据植物形态设计景观,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还能增加园林的美观性。借助植物的搭配以及空间分割作用,实现对园林景观的层次化设计,运用合理且具备艺术特色的创新设计,合理搭配花丛和树丛等,全面提升园林的美观性。
3.5 后期养护
在绿化施工完成之后,为了保证成活率和植物景观的美观性,需要进行后期养护,主要的养护工作内容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修剪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第一,水分是土壤之中直接影响植物成活和生长的主要因素,水分不足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因此,在绿化建设结束之后,需要加强水分管理,帮助植物健康生长。秋冬季植物休眠阶段,浇水工作不宜进行,应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这一时期水分含量的增加会直接影响植物对氧气的吸收,抑制植物生长,降低植物成活率。
第二,施肥管理。在部分土壤养分不足的区域,施肥会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其可以为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从而推进其生长发育。同时,施肥过程还会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和结构,从而建设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但是,施肥量过多也会导致植物酸碱度状态大幅改变,直接影响植物成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确保园林景观顺利的完成,需要在施工前进行准备工作,设计稿样要详细,出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要重视当地的特点合理选择苗木,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同时对种植苗木的选择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苗木栽培完毕后,还要妥善安排后期的管理工作,提高养护人员的技能,全面提高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在为人们制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时,美化了城市,净化了空气,还要其充分发挥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这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宋爱华.园林景观绿化种植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7(9):226.
[2]张岭.关于景观园林绿化种植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0)
论文作者:王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植物论文; 城市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土壤论文; 过程中论文; 园林论文; 成活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