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地区民居形态分析与成因论文_石越1,张俊磊2

娘子关地区民居形态分析与成因论文_石越1,张俊磊2

1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2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摘要:娘子关地区受到关防体系影响,作为长城重要关卡,有极强的防御性,同时在长城庇护下成为商业枢纽。本文针对当地居住、商业建筑进行综述和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其选址、形态、功能等方面特点,并找出形成这种特点的影响因素。为长城体系中其他关隘型村镇聚落与建筑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娘子关;长城;防御;边塞贸易

1娘子关地区概述

娘子关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脉中段,今属阳泉市平定县与河北省井隆县接壤,是衔接晋冀两省的重要通道。本文主要涉及与娘子关关防体系紧密相关的上下董寨村。

1.1 作为“塞”的娘子关

古人惯讲‘山川都会’。一般说来,在那些既有山地险要可以凭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的地方容易形成战略要地①。娘子关背倚太行支脉绵山,下凭桃河、温河、绵河三条水道,即有高山天险作为自然屏障,又有河流谷地作为对外交通渠道,因势就利,自然成了至关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娘子关上连平型关、龙泉关,下接九龙、马岭,形成了沿太行山南北贯穿数百里的坚固壁垒,扼晋冀之咽喉,开三晋之门户。战国起赵长城,汉代建董寨、隋代修岩崖大道、唐代建承天军城,明代修建娘子关城。

1.2 作为“陉”的娘子关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开凿岩崖大道,贯通晋冀,娘子关则为必经之路。借此发展出诸多骡马店、客栈、餐馆等商业建筑。清咸丰七年(1857)的《重修石桥碑》载:“董寨村东阁外有旧桥,上通秦晋,下接燕赵,往来商旅,靡不遵行,诚上下之要路,出入之总途也。”

2 娘子关地区的居住建筑

2.1 居住建筑综述

娘子关地区山地较多,早期居住建筑以靠崖窑洞为主。依山傍坡而挖掘,洞门用石料或砖垒成,后多用石头整体拱券而成。后以平房、箍窑为主,有料石砌筑和石基砖墙两种,形式更讲究。

靠崖窑通常在适宜的坡地条件下出现,同时从山顶到山底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在平地条件的,村民常建箍窑或者瓦房、平房,住宅多以一层为主,少数正房为二层。

表1- 居住建筑形式分析

2.2防御性的影响

在选址上体现防御性,比较有代表性的王家大院坐落于上董寨村的“龙头”老虎嘴岩下。度其地势险要,且南望凤凰岭,前临温河,不失为宝地,故选址于此。大院西面、北面依靠山崖,以为屏障;南边为悬崖,地势险要,有易守难攻之势。整个院落入口靠近悬崖的平坦空地,其北侧为一条自北向南上坡的石路,地势险峻。外闭内敞的合院性格是建筑防御性的另一重要体现。合院外墙高大、厚实,只有门是沟通内外空间的通道,极少开窗。而各自庭院内空间互相贯穿,房屋对庭院开放,与严肃的外立面形象形成对比。在精神层面和形象上凸显防御性。院落大门门洞为石拱券,大门砖坯整齐,顶上做成规整的城楼式的箭垛,在形象上令侵犯者望而却步,利用符号进行暗示。

2.3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中国传统的宗法等级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形制和材料和装饰的使用。兄长王宿钢宅,建筑面积最大,居东方,两弟之宅略小,居其西方,体现了“长幼有序”。在装饰等方面,三兄弟各自院落院门形制相似,装饰细腻,但斗拱的复杂程度依长幼而变化。三兄弟各自院落多为坐北朝南四合院,建筑空间舒展宽敞,空间方正。工院在靠近王家大院大门的最东边,是佣人居住和劳动的场所,面积较小,日照也较差,形状不规则,依地形而变化。充分体现了“尊卑有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地理资源与气候影响

王家大院巧妙地结合了地形,下层窑顶为上层房舍的基础,下层房舍又是上层的院子,使得建筑形体层层跌落。四级阶梯的台院分别用于家畜、庭院、晾晒、庄稼,平添了浓郁的劳作气息。其交通组织具有明显的高程变化,上下两层之间设置楼梯,使得院落上通下达,造就了丰富有序的村落景观。受气候影响,这一地区建筑常出现“明柱夏檐高屹台”的形式。正房为窑洞,窑前出挑了单坡顶的檐廊,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挑檐由木柱支撑,建于屹台之上,称“明柱夏檐高屹台”,强调了正房的重要性,也很好的完成了室内到室外的过渡,还有利于排水。

3 娘子关地区的商业建筑

3.1 商业建筑综述

娘子关是商旅过往的必经之地,留下了许多古店铺、古客栈,形成极具历史特色。随着古街道的形成,特征鲜明的商业铺面也大量形成,其布局大都以前店、后院的形式出现。店面大多为面阔5-7间为主,经营的范围有杂货、药铺、茶店、当铺、驿站、书店、煤炭、粮油等。普遍采用前店后院的平面布局,兼具商业和居住的两种功能,店面向街道开放,与街道相互渗透;店面也有隔离街道噪声,保障居住部分的相对安静和私密性。大板门在当地商业建筑中也普遍流行。每块门板宽约40厘米,长度就是大门高度。关店时,店家把门板一块块排满开口,留出最后一块板,作为平开门,用以店家和店员的出入。

商业建筑巧妙利用披檐增加建筑的开放性,延伸商铺销售空间。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外墙及其门窗不作任何改变,只是通过用柱子承重的披檐为顾客遮风挡雨,创造出可以停留的灰空间,白天营业时在披檐下还可以摆放更多的货物用以展示;另一种是直接将外墙拆除,并在厦棚外柱间安装木质活动门——白天营业时将木质门拆下,开放空间,晚上打烊后将木门安装好,而拓展出来的披檐空间则可用来储存货物。

3.2 边塞贸易的影响

娘子关地区上通秦晋,下接燕赵,往来商旅,靡不遵行。受到长城的保护,使得这一地区成为晋、冀之间贸易往来的纽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商旅目的地并不在此处,而此处是往来贸易的商业枢纽,连接两地的重要集镇。因而贸易集中在村子的主要街道,以下董寨古街、娘子关兴隆街为主,而远离街道之处,商业建筑分布较少。商业类型上以骡马店、驿站最有特色,同时秦晋燕赵之处的产品也在这里进行交换。其发展均凭借关隘为基础,防御与商贸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边塞贸易特征。为了加强外地商旅在此处的商业活动,商业建筑形成开放的外观和空间特点。下董寨6号还选用较大的板门,门洞2.8米宽,高大宽敞,院门与街道的高差仅为一步台阶,大门高大、宽敞,都利于商贾的驮队、车辆进出。

3.3 关防供给影响

娘子关关城为防御要塞,屯兵城内,而上下董寨则提供其供给,解决守关边军的部分粮饷,提供将士日常生活用品之处。因而茶店、煤炭、粮油得以发展,同时为了满足当地人生活需求,杂货、药铺、当铺均有出现。

4 结语——村寨分离的娘子关

由于娘子关地区的“塞”、“ 陉”两面性,形成“依山筑关,傍水结村”的独特聚落格局。娘子关防御体系中,娘子关关城定义为“寨”,占领军事制高点,防御性极强,完全依托于军事镇守发展起来。而周边的上下董寨以及娘子关村定义为“村”,一方面提供资源供给,另一方面受边塞贸易影响,开放性大。其建筑选址、形态充分展示了一个村寨分离的娘子关。

参考文献:

[1] 薛林平,石越,白茹等.娘子关古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

[2] 秦潇.关隘型古村镇整体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7

[3] 何依,李锦生.关隘型古村镇整体保护研究——以山西省娘子关历史文化名镇为例[J].城市规划.2008(01)

[4] 秦葵,蔡唯为.山西平定县娘子关镇建筑特色探析[J].山西建筑.2010(01)

注释:

①引自饶胜文《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论文作者:石越1,张俊磊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娘子关地区民居形态分析与成因论文_石越1,张俊磊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