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郭聪,孙华杰,赵长耀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郭聪,孙华杰,赵长耀

(国网泰安供电公司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三集五大”的要求,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制定新的调度、监控合并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并同时加强技术支持系统建设,达到提高电网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电网运行管理业务的高效运转,从而达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主配网运行管理能力。

关键字:调控一体化;智能电网;调度

1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现状

在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下,调控中心与运维操作站采用监控与调度合一,按作业半径设若干运维操作站,变电站无人值班,调控中心采取全天候值班,运维操作站采取少人值班模式。调度下达的预令直接到运维操作站,正令直接到变电站。调控人员负责变电站设备调控、远程遥控指挥等方面的工作,运维人员承担变电站设备事故处理以及抢修、检修、现场操作、消缺等方面的工作。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扩大了调控维护管理的范围,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设备运行信息,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有效提高了电网调度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通过先进的调度运行监控系统,其调控中心应具有监测分析、信息发布、遥控校验与操作、数据分流分区处理、故障动态分析判断等功能。基于传统运行模式,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时,融合了电网调度和运行监控业务,构建了组织合理、资源集约融合、业务流程清晰、运转协同高效的管理和技术体系,有效减少了电网运行管理的中间环节,缩短了电网调度的同常业务流程,加强了电网的应急能力。

2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2.1调控一体化职责划分

(1)调度人员主要职责:担负电力运行方式安排的重任;负责地区电网与省调之间的所有调度业务来往;履行电网调度工作职责;担负所管辖区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电网运行遥视、遥测、遥控与遥调及消防和防盗告警信号的监视;负责配10kV线路、开关所、环网柜、分支箱、柱上开关及其它配网设备的运行情况监视;负责单一开关的拉合操作、无功补偿、主变调档等操作;保证所有无人变电站的远方操作,包括设置光字牌,改变运行方式等;负责远方投退软压板、复归信号等操作;负责区域内新投运变电站的自动化设备及远方传动系统的验收工作和自动化系统资料的收集。

(2)监控岗位职责:担任与调度、运维操作站之间的操作联系;负责监视所辖站的运行监视,如遇有设备缺陷、电网运行异常等情况,及时向有关调度汇报并进行相关处理;填写或审核各种记录;参加区域内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新建、扩建、改造及检修后有关监调自动化设备的验收及资料收集工作。

(3)运维站值班员岗位职责:执行调度命令,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现场倒闸操作、设 备定期巡视、设备综合维护、一二种工作票许可工作、现场事故处理等工作;通道异常、工况退出无人值守改有人值守的情况下,对改变管理方式的 变电站进行管理工作;发现视频监控设备、自动化设备有缺陷时汇报给监控部门,由其上报维修;负责区域内变电站的现场环境卫生、设备安全、防盗防小动物、消防设 备维护等工作;负责区域内新投运变电站的设备验收、投运、协助调控部门相关设备的验收、并收集好变电站土建图片资料、新设备出厂资料等一切有关所辖站的管理工作;编制月、季、年的工作计划与总结;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及主要节日的保电计划等;保管好安全工器具及五防锁。

(3)配网运检的相关工作:负责完成调度指令,负责配网设备的送停电操作,线路巡视与维护工作;负责配网定期检修,带电作业,大修等工作;负责新增用户的初查、接入、验收、投运工作;负责配网24小时抢修工作。

2.2调控一体化组织结构

(1)调控一体化下正常操作流程

有关电网的停电、检修、改变运行方式等设计内的停、送电操作,由调度统一下达给监控。有关单一开关的操作由监控人员远方遥控完成,涉及到刀闸、接地线等需运维站人员现场操作的,由监控告知,再自行联系调度,听从调度指令。监控不能直接转达调度操作指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调控一体化下事故处理流程

电网发生事故后,调控中心监控人员跟据OPEN-3000上所显示的保护报文情况总结出事故发生的时间、线路名称及保护信号及时汇报给有关地调或配调、通知运维站人员到现场检查。调度人员跟据监控人员上报的保护信息及运维站 人员到现场检查后上报的现场情况做出相应的故事判断,并下达处理指令。如试合开关恢复送电,或发现设备有问题断开开关进行现场检查。

2.3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

(1)信息分区分流功能。信息分区分流功能是电网监视的技术基础,系统按照变电站以及电压等级划分为不同的责任区,所有厂站的实时信息根据责任区的设置发送到不同的监控站 点,每个监控站点只处理该责任区域内需要处理的信息,告警信息 窗也只显示与该责任区相关的告警信息,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响 应速度和工作性能,同时有效地起到了各监控站点之间的信息分层和安全隔离的作用。

(2)调度安全约束系统。调度安全约束系统是主网控制的技术基础,系统基于EMS中已有的电网模型和实时数据,将电网拓扑和“五防”规则结合起来实现电气设备间的操作闭锁,同时提供一个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的图形化界面用于操作票的起草、校核 及调度员、监控员的操作仿真。调度安全约束系统具备全站五防、跨站五防及跨电压五防的特点,确保对变电站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远方操作的安全性。

(3)配网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是配网监视和控制的技术基础。通过两遥、三遥功能的上送,实现配网线路的全境遥信、遥测监视、部分开关的遥控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发配电网合环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该决策系统从配电网 SCADA 数据库中读取实时网络和状态数据,识别网络环路状态,分析当前合环操作的安全 性,实现配网不停电合环转供电。

(4)网络电子发令系统。网络电子发令系统通过网络进行调度令的传输,取代传统电话发令模式。其中配网部分基于3G 通信网络和综合数据网构建,实现移动网络接令。网络发令避免了电话发令错误记录、谐音误会等危险点,提高了调度员工作效率。

(5)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AVC 系统基于EMS 一体化平台,通过对电网内各变电站的有载调压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集中监视、统一管理和在线控制,从全局的角度对广域分散的电网无功装置进行协调优化控制,实现全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闭环运行。

(6)变电站遥视及环境监测系统。系统利用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环境信息及视频图像的 高清晰度、高帧率远端传送,使调度监控人员可利用此系统实现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设备,代替运行人员日常例行巡视,直观显示远方操作结果、运行设备外部情况等。

(7)保信系统。保信系统基于EMS 一体化平台,共享 EMS 模型、图形和实时数据,以网络拓扑分析为基础,实现一、二次 设备模型建立和保护故障信息处理。主要用于调度端查看保护故障信息、核对定值、上传录波文件等,为调度监控人员提供实时的故障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方式,为事故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8)气象信息电网调度策略研究系统。基于气象信息的电网调度策略研究系统通过电力、气象深度合作,通过气象数据传输平台,将相关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暴雨云团追踪系 统所需数据、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天气预报等海量信息送至电网调度技术平台,由平台通过科学分析手段,分析实时、历史数据,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为电网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9)用电调度管控及辅助决策系统。用电调度管控及辅助决策系统在主配网模型数据拼接的基础上,以电网实时拓扑分析,通过“电源点追溯”,获取用户供电路径。根据电网实际运行状态 及设备检修信息,动态分析电网运行风险并提供预警功能。实现电网故障隔离、故障恢复路径搜索、故障恢复预案编制、故障恢复预案 推送、故障恢复模拟预演、故障报告生成等。

3总结

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推进调度业务模式转型,优化整合电网运行资源,大大提升电网集约化控制能力,重建电网运行管理组织架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效融合实现调度、集控、运行等多项业务,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吸引力,能够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是调度运行方式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姚远.探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57.

[2]赵亮,钱玉春.适应集约化管理的地区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建设思路[J].电力系统自 动化,2010,34(14):96.99

论文作者:郭聪,孙华杰,赵长耀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郭聪,孙华杰,赵长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