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林省高级专家现状、需求预测及培养后备人才对策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吉林省论文,需求预测论文,调查报告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吉林省跨世纪重点人才工程规划》和《吉林省培养选拔跨世纪高级专家规划》的要求,我们对驻吉林省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专家的现状、需求预测及培养后备人才对策进行了调查。
一、“高级专家”的界定
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的高级专家范围包括中直及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三方面人员:①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②博士生导师;③教授、研究员级专业技术人员。
二、现状及分析
(一)人才数量
吉林省现有两院院士16人;博士生导师200人(不包括两院院士);中直及省属企、事业单位的教授、研究员级专业技术人员3429人。
(二)年龄结构
调查对象中三类人员情况分别列表如下:
吉林省两院院士年龄结构分布情况是: (单位:人)
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 总计
院士 8 5
316
%) 50 31 19 100
吉林省博士生导师(不包括两院院士)的年龄结构情况是:(单位:人)
30岁以下
40-49 50-59 60-69 70-79 80岁以上 总计
博士生导师 1 5 39 112 35 8
200
(%)0.52.5 19.556 17.5
4
100
中直及省属单位教授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情况是: (单位:人)
(三)专业结构:
吉林省两院院士队伍专业结构列表如下: (单位:人)
社会科学工科 农科医科自然科学总计
两院院士1 15 16
(%) 6.2593.75 100
吉林省博士生导师队伍专业结构情况列表如下: (单位:人)
社会科学工科农科医科自然科学总计
博士生导师
2224
2
41
111
200
(%) 1112
1 20.5 55.5 100
中直及省属单位教授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专业结构情况列表如下:(单位:人)
(四)存在的问题
1.高级专家队伍数量不足,三类人员总数仅3645人,难以满足我省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需要。目前我省三类人员的比例是1:12.5:214,两院院士和博士生导师所占的比例偏低。
2.年龄偏高问题严重。院士的平均年龄高达70.9岁,最高年龄90岁,最低年龄60岁;博士生导师的平均年龄是68.6岁,最高年龄94岁,最低年龄39岁(仅1名);教授、研究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龄是55.3岁,50岁以下人员仅占15.96%。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到2000年时,高级人才队伍势必出现“断层”现象,难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3.专业覆盖面窄。高级专家绝大部分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其他的许多学科缺少学科带头人。例如:社会科学的院士为0;社会科学的博士生导师只占11%;农业科学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农科院士为0,农科的博士生导师仅占1%,这与吉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4.尖端人才匮乏,尤其是在高新科技领域缺少国际上知名度高、举足轻重的学术权威。
5.行业分布失衡。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度和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专家,较多地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而在一些急需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领域里,高级专家的比例过小。
(三)、培养目标及预测依据
(一)高级专家培养目标
第一阶段,到2000年,吉林省两院院士将达到20名左右,博士生导师将达到300名左右,教授、研究员级专业技术人员将达到4800名左右。
第二阶段,到2010年,吉林省两院院士将达到35名左右,博士生导师将达到500名左右,教授、研究员级专业技术人员将达到8000名左右。
(二)预测依据
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0%,专业技术人员增长速度为6%,专业技术人员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低3-4个百分点。根据吉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发达边疆近海省的战略目标,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吉林省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到1100亿元,平均递增10.9%,2010年达到3000亿元,年均递增10.6%。这同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基本相同。目前我省有82万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接近6%,这同国家专业技术人员增长的速度也基本一致。为了实现建设发达边疆近海省的战略目标,今后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应保持在6%左右。
按专业技术人员年均增长速度为6%计算,到2000年我省专业技术人员应达116万人,到2010年应达208万人。目前我省有教授、研究员级专业技术人员3429人,根据1994年这部分专家同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的比例关系,到2000年,我省教授、研究员级专业人员应达4860人,到2010年应达8710人。1994年我省博士生导师人数与教授、研究员级以上职称人员的人数百分比为6.4%,按这个比例计算,到2000年,博士生导师将达307人,到2010年将达557人。1994年两院院士与博士生导师人数的比例为7.27%,按这个比例计算,到2000年,我省两院院士应达21名,到2010年应达39名。
根据以上预测,到2000年和2010年我省各级高级专家所达到的人数应当是同我省建设发达边疆近海省战略目标基本相适应的。然而,考虑到目前我省各级高级专家的年龄结构等因素,我们提出的预测数字略低于这个预测数。
四、培养高级专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关于人才的思想为指导,遵循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战略纲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高级专家规划。
1.培养高级专家必须紧紧围绕吉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建设发达边疆近海省总体战略纲要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发展经济的总体战略,决定着高级专家队伍的素质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等方面。
2.培养高级专家必须发挥本省的整体优势,同时要挖掘潜力,外引内连,使高级人才培养达到一种平衡和均势。我省有三大优势:粮食与特产的优势、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优势和科技教育的优势。这些优势为高级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把这些优势作为培养专家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3.培养高级专家要求数量、质量、结构三兼顾。要做到数量充足,质量优秀,结构合理。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在保证数量指标的同时,要保证实现这一指标所需要的育人机制和各方面条件。要根据吉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目标,根据科技教育部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来确定较为合理的高级专家队伍结构模式。
4.培养高级专家必须各部门协同动作、相互配合。邓小平同志说,中国要“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这不仅是科学界、教育界的问题,而且是整个国家的重大政策问题”。今天这样大的宏伟育人工程没有一个各方面配套的健全优化的育人环境是绝对不行的。所以需要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协同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大批高级专家脱颖而出。
(二)基本原则
培养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高级专家则更需要遵循此规律。目前,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创造良好成才环境的原则。许多科技人才都有成为高级专家的潜势。管理人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创造必备条件,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让科技人才在发挥聪明才智的同时培养和锻炼他们自身。有了培养对象,环境和政策便是最重要的因素。
2.突出重点的原则。高级专家的目标是向国际学术水平看齐,作为吉林省培养的高级专家首先而且必须在全国学术领域举足轻重或有重要影响,对各类学术技术领域带头人也要有相同的要求。要把他们作为培养规划的重点,提出奋斗目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
3.高投入原则。投入指的是在人、财、物、时间方面保证培养对象能从容支配,此外还要有一些特权,比如因学术交流自由出国的权利。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财和物的短缺。培养跨世纪高级专家,必须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投入。
4.多模式原则。高级专家培养,是全社会的事情,在市场经济运作的条件下,培养的具体方法不可能是单一的,有的可以根据本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实行政府指令式,有的可以采取政府宏观指导下的市场运作式,有的可以与引进相结合。
5.阶段性原则。高级专家的培养决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分步骤分梯次培养,每个步骤和梯次都要有不同的指标和要求。
6.效益原则。高级专家的培养是一种“产业行为”,有投入,有产出;高投入就要有高产出。既要有经济效益,又要有社会效益。首先,要组织专家论证、审核培养计划,包括培养门类、专业和主要人选等。其次,要对培养对象进行长期跟踪,帮助他们尽快地出成果、出效益。
五、培养高级专家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鉴于吉林省高级专家队伍现存的突出矛盾和未来发展的战略要求,我们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政府调控下的高级专家培养机制
1.建立健全有效的选人机制。
(1)制定选人标准。在思想和总体能力上要看能否在本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中不断有新发展,能否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要看是否真抓实干,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有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和强烈的责任感。要在思想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根据学科和专业的不同,提出一些高标准。对于三个层次(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高级专家培养人选要注意调配。注意选拔新兴学科、应用学科、开发性研究的优秀人才,并扩大其比例。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为主。
(2)外引内连,扩大选择范围。第一,努力吸引国内学有所成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大学生、研究生落户吉林省,并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使他们成为高级专家的后备力量。第二,吸引出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及有发展潜力的留学生来吉林省工作,接收单位要为其提供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政府职能部门要为其提供各种服务。第三,对外籍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优秀人才实行“聘用制”和“荣誉制”,造成开放的育人和用人环境,在培养他们的同时,利用他们的成果为吉林省服务。
2.建立健全有效的育人机制。
(1)通过科研工作实践培养造就。例如:对国家和吉林省重大科研项目实行公开招标竞争,重点设立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应用学科领域的科研和开发课题;实行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制度,一旦立项,便要根据政策给予项目负责人以各种支持,帮助优秀人才从实践中脱颖而出。
(2)通过“压担子”来培养造就。改革学科带头人制度以及高级职称的评聘制度,为的是对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中青年培养对象,赋予人、财、物的自主权,在重任之下多出成果,受到锻炼,提高培养对象的综合的科研及科研管理能力。
(3)通过派遣出国来培养造就。根据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确定派出人员和进修项目。设立国外科研、学术、商务调研基地。同国外大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确定培养专家的研修项目和计划。
3.建立健全有效的用人机制。
改革学科带头人职务“终身制”的管理体制,建立“任期制”、“退休制”和“荣誉称号制”。首先,学科学术带头人评选程序要科学化、制度化。实行任期制。一般任期为5年。第二,学科学术带头人到退休年龄要让出职务,实行“退休制”。第三,学科学术带头人退休时发给“荣誉称号”证书,退休后仍享受学科带头人的待遇。第四,改革和完善考核制度。根据学术带头人的工作业绩制定相应的升降奖惩制度。第五,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务逐步实行政策倾斜。鉴于各类学科领域的高级专家年龄断层及某些专业缺口严重,根据吉林省的实际情况,结合职称改革,每年专门拿出一定量的高级职称的评审指标,用于选拔中青年人才。
4.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实行“效益挂钩、实行重奖”的政策。引导高级专家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到社会上找项目,到市场中选课题,围绕市场需要开展科技攻关,加速成果转化。对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可以根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按比例提成,余额回报个人。由政府部门结合各类评奖,加大原有的奖励金额,给予一次性重奖,真正建立起高级专家的竞争激励机制。
5.建立健全严格的专家培养目标考核机制。
在选人的基本素质要求的基础上,设立高级专家培养的目标和更高的基本素质指标。各类高级专家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无论在政治思想、学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方面都要有严格的标准。
(二)建立政府调控下的高级专家培养的运作系统
这个系统由政策系统、操作系统和追踪系统这3个子系统构成,由省政府调控,培养吉林省跨世纪高级专家。
1.政策系统:作为培养工程的主体,它由一系列前后出台的政策措施组成。
(1)制定培养标准,建立评价体系。由省政府主管部门协同有关单位,制定各学科领域、各个类型的具体、科学、客观的培养标准。对基础研究型带头人、开发型带头人、应用型带头人分别制定出客观公开的评价指标体系。
(2)制定改善科研环境条件的政策。例如,明确高级专家的用人权和分配权;尊重他们的科研思路和工作;根据科研需要,允许他们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申请优先使用各种科学仪器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项目配套,资金迅速到位等等。
(3)制定培养高级专家的阶段性战略目标。①阶段性数量指标。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00年各类高级专家培养人数力争达到:两院院士20名,博士生导师300名,教授、研究员4800名,高级专家后备队伍15000名;第二步,到2010年,培养人数力争达到:两院院士35名,博士生导师500名,教授、研究员8000名,高级专家后备队伍25000名。②形成人才梯队。坚持近期、中期和远期三大梯队,既分阶段又体现连贯性的原则。第一梯队为现在50岁左右的现职高级人才。主要体现知识构成的领导性、综合性。应特别注重对他们在实践中的培养和提高。第二梯队为现年40岁左右的优秀人才。主要体现知识构成的尖端性、实用性。培养的时间不宜过长,但培养的手段可灵活多样。第三梯队为现年30岁左右的杰出人才。主要体现知识构成的权威性、发展性。培养的时间跨度可以长一些。
2.操作系统:作为整个培养工程的领导、运作体系,它是该工程得以有效进行的组织保证。
(1)建立吉林省高级专家培养工程的组织机构。①建立“吉林省跨世纪高级专家培养工程联席会议”,负责对全省有关工作的协调、指导、决策等。联席会议由吉林省的组织、人事、宣传、计划、经济、科技、教育、卫生、财政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②联席会议下设工作办公室,主要通过规划、政策、评估、基金资助、奖励、信息跟踪等手段开展工作。工作办公室挂靠在省人事厅。③根据培养对象的分类情况,成立相应的若干个专家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由高知名度专家组成。主要责任是,受联席会议委托,对各类培养计划(包括培养对象、条件、方式、考核及可行性等)进行评估,对各系统培养工作提出咨询建议,提出资助的方案建议,推荐奖励对象等。④创立吉林省高级专家培养基金会,用于对重点培养的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级专家的资助。基金来源: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二是社会各界捐赠和赞助。⑤建立吉林省高级专家培训、信息、服务中心。中心网罗全省各行各业培养高级专家的信息,重点跟踪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综合水平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骨干。同时,为各系统培养工作提供高水平的外语、计算机、心理素质以及出国培训等服务。
(2)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省政府宏观调控:一是抓重点项目,二是抓横向协调,三是抓制度政策;各委办厅局、行业协会,实行中观调控,负责上下协调,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专家特点,采用专门立项、竞争入选、重点投入、跟踪考察的管理方式,实现人员、资金、项目三到位。
3.追踪系统:它是高级专家培养工程在不断的运作、追踪、修正、再运作的大循环系统中,保证该工作始终沿着良性循环轨道正确运行的制度化保证。
(1)建立高级专家培养的追踪调查报告制度,不断纠正培养使用上的各种偏差。
(2)每年修正和制定全省高级专家培养的滚动计划。省政府应当明确有关部门作好年度的培训规划报告,并结合追踪调查和经济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三)启动阶段工作步骤
启动阶段关系重大,它对这个跨世纪育人工程能否进入良性运行轨道起着决定性作用。
1.组建吉林省高级专家培养工作联席会议;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工作范围和职责。
2.建立不同学术技术的专家委员会,明确工作范围和职责;制定出高级专家的培养标准和评价体系。
3.成立委办厅局、行业协会(包括大型企业集团)的工作小组制定培训规划开展此项工作。
4.按照本规划确定的方案,制定下一年的培养计划。
5.开展首次“吉林省高级专家奖”评奖活动,重奖一批科技拔尖人才,以推动该培养工程的实施。
6.筹建吉林省高级专家基金会。
7.出台高级专家工作、生活待遇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并付诸实施。
8.建立国内外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络,制定培训计划。
在以上工作启动后,吉林省高级专家培养工程便可以进入全方位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