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论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文 任峻宏 中共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委副书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18年以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工作安排部署,研究谋划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特色助农、品牌强农、融合富农,加快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有序、开局良好

产业发展方面。力争到2020年底红塔区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打造了烤烟、花卉、蔬菜、水果、生物药、畜禽等6大重点产业,农业总产值逐年稳步增长。一是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凸显。全区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6个,家庭农场5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5家。二是优质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17个养殖场、4个优特作物获得出口备案基地认证,23家企业、39个产品通过“三品认证”,其中绿色企业7家,产品22个,无公害企业16家,产品17个。三是农村发展活力提升。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清回账款350.87万元,村、组“三重一大”“四议两公开”基层工作法更加深入人心。

生态宜居方面。近年来,红塔区持续加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城乡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统规联建”建设工作,全面启动1万户以上改造工作,并全面推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统规联建”的建设模式,使全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截至目前,全区12060户农危改任务已经全部开工,竣工10221户,竣工率84.75%。全区参加统规联建的小组超过256个,惠及人口接近5万人,涌现了李棋街道下赫社区一、二、三号地块和张石井自然村,北城街道梅园社区梅园村、研和街道关箐河村等多个优秀案例。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项目,以农村民房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科技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彰显特色、打造亮点。投入资金1.48亿元先后完成了17个示范村(省级示范村9个、市级示范村8个)、110个市级整治村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两污”治理、村庄绿化亮化、民房改造建设、村内道路建设、村庄乱象治理等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统筹推进各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深入改善村容村貌。截至目前,红塔区66个建制村中建成镇区污水管网128.8公里,建成镇区污水处理厂(站)20个,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100%。

乡风文明方面。红塔区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精神。一是弘扬振兴乡村主旋律。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增设宣传栏、宣传牌、主题文化墙,让文明新风得到多方位体现。二是典型带动文明乡风新风尚。设置善行义举榜,建设及举办道德讲堂。三是深入挖掘激发乡贤文化新活力。通过对人民音乐家聂耳、风云学士雷耀龙等历史名人及徐家清、陈宝贵、李明定等一批新乡贤的宣传,大力弘扬“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传统,让村民以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为荣,保持良好乡风民俗。四是破立并举构建文明乡风新态势。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情往来负担重、侵害妇女权益等基层治理难题;建立道德评议会;积极开展家风建设活动,以好家风塑造好民风,带动文明乡风。

治理有效方面。全面开展104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破除陈规陋习,推动全区法治意识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更上新台阶;建立社区岗位评价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薪酬分配体系,大幅提升社区工作者收入,有力激发了治理活力;实施党建与基层治理“联建双推”,建立综治党建网格将党群服务、基层治理等延伸进网格。当前,刑事案件连续7年下降,命案从两位数降至一位数,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成功获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设立的最高奖项——“长安杯”。

综上所述,对各模块对数据进行精确处理后,小车各部分性能稳定,波动现象不严重。基本实现项目组规定的功能,各项数据与理论上基本相符,误差比较小,但有些数据还需要精确处理。车模选用传统四驱玩具车,体积小,质量轻,便于驱动。

力争实现乡村振兴工作新突破

地形因子 地形因子是间接因子,其本身对植物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地形的变化(如坡向、海拔高度、盆地、丘陵、平原等)可以影响到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等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报告指出,我国地热能产业体系已显现雏形,浅层地热能利用快速发展,水热型地热能利用持续增长,干热岩型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开始起步。

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一是垃圾处理。因地制宜建立“分级负责、全面覆盖”和“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运行管理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链条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水平。加快玉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红塔区垃圾收集转运系统项目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二是污水治理。按照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度、污水产生量,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建立完善上下游联防工作机制,加快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三是厕所革命。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施策,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开放一批,提升整体功能。围绕公厕新建改造70座和户厕改造8443座任务目标,按照“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全区“厕所革命”的实施工作。

全面加强调研协调,制定出台统揽全局的工作机制。

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全域立体生态高效特色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把发展生态高效特色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构筑产品精品化、农民组织化、经营品牌化、产业外向化、发展持续化。一是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做大做优红塔区已形成的烟草、花卉等特色产业。二是充分发挥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作用,使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四是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五是继续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六是开展生态休闲农业建设,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生活富裕方面。201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9.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2019年1至9月实现农业总产值24.2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30.6亿元的79.25%;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0元,完成全年目标18461元的76%。

一是持续关注“三农”发展政策和趋势,超前研究应对红塔区乡村振兴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二是开展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农”工作重大课题研究。当前要着重研究整合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建立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等问题。三是制定出台全区乡村振兴考核办法。切实履行好党委、政府赋予农办的综合协调、检查督促职能,与各乡(街道)和区直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解决全区乡村振兴遇到的问题。

建立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制度,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农村指导员工作要创新工作机制,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教育管理新机制。加强走访督查,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指导员实行召回重派。二是完善工作指导新机制。创新问题交办机制,构建交流平台,建立工作组长列席有关会议制度。三是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专职指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推广乡、街道驻村指导员工作新机制。四是完善服务“三农”工作新机制。强化部门结对帮扶。五是完善激励导向机制。开展评优工作,完善考核体系。

盘活用好农村土地资源,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土地是农村最好最大的资源,要盘活用好这个优势。一方面引导农民依法、自愿、平稳流转土地经营权,其中要探索中长期流转模式,发展稳定而适度的规模经营,实现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同时,充分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用集体土地、农民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按股份分红,用股份带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实现土地资源保值增值,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做精做优粮、烟、菜、花、果、药、畜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储运、批发,打通农业生产全过程,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和政策资金扶持,全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鲜花产业链,目前以迪瑞特花卉公司为龙头带动,做优做强“一县一业”试点。坚持特色发展,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康体养生结合起来,推进大营街数字小镇、春和街道“春和景明”田园综合体建设,构建运行高效的乡村产业链。

多方加大支持投入,改善乡村振兴物质条件。一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财政的投入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率,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实现财政支出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补齐农作物设施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短板;优化政策导向,完善农业信贷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建立健全适合乡村产业特点的金融体系。另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优化服务乡村产业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力度,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

(1)临终关怀事业在中小城市资金来源少。临终关怀事业具有一定公益性,决定了相关产业自身不以盈利为目的发展特点。由于我国中小城市经济实力不强,临终关怀的发展无法得到与其他大城市水平相当的政府资金支持与专项拨款;又因为大众对相关事业的了解程度较低等原因,临终关怀机构在中小城市收到的社会援助较少,令不少开设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资金周转困难,在市场经济背景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标签:;  ;  ;  ;  ;  ;  ;  ;  ;  ;  ;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