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_模糊理论论文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模糊语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本论文,模糊论文,语言论文,高中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模糊语言主要是指由模糊词组所产生的,表示概念的外延难以确定的语言。在生活中,当人们无法具体或精确地确定思维对象的范围时,语言就带有模糊色彩。一般来说,模糊语言语义不清,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从而产生模糊结论。

现行高中生物课本中使用了大量的“模糊语言”,主要有:“重要”“最重要”“非常重要”;“主要”“最主要”;“基本”“最基本”;“一般”“大致”“大约”“约”;“有些”“较多”“许多”“很多”“最多”“大多数”“绝大多数”“很少”“大量”;“几乎”“相近”“极为”“通常”“广泛”等二三十种。

那么,作为理论体系要求非常严密、准确的教科书,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模糊语言呢?

我们知道,词的意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却又不能同客观所指的事物划等号,万事万物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而语言的单位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人们就必须以最经济的语言单位传达最大的信息量。用同一词去表达不同的感受,这就必然导致语言的模糊性。而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这就要求用最简短的语言去描述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来完成的。但是概括就必须放弃对象中的一些个别属性。因此,经过概括后形成的概念就只能表示一个大致的范围。一般来说,概括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所形成的概念就越带有模糊性。

一、高中生物课本中模栅概念产生的原因

1.整个高中生物课本总共分为3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生物学的方方面面。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描述和介绍大量的生物学内容,这就不得不对这些知识进行高度的概括,找出其中最本质、最一般的规律,而舍弃大量的个别属性,不得不使用大量的模糊语言。

2.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物质运动形式高级,个体之间在结构和生理等方面差异性很大,特异性强。这就使人们对生物学知识的描述和概括产生了较大的难度。为了保证概念的准确性,在总结共性的同时,又要保留个性,这就使得在这些概念的定义上使用模糊语言较多,具有强烈排他性的语言较少。

3.一些事物的现象或运动规律具有间断性和跳跃性,而另一些事物的现象或运动规律具有连续性,要用语言来描述具有连续性的现象或规律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如人体的身高,什么叫高?什么叫矮?这本身就有很大的模糊性。因为人的身高是具有连续性的,至于什么叫高,什么叫矮,只能放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处理。

4.生物科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虽然产生得早,真正发展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在这当中,还有许多未知和未解开的谜,很多现象和本质还处在探索阶段,而高中生物课本由于改版引入了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前沿内容,这些内容有一些还处在研究发现阶段,没有定论,这就使得在介绍中不得不使用模糊语言。例如,在讲述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时就用到了“目前认为”“大致”这两个模糊词语。又如,教材在讲述细胞衰老的特征时就用到“主要”这个词;讲到细胞衰老的原因时就用到了“可能”这个词。

模糊词语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时值得注意。例如,“遗传和变异”这一章在讲述DNA的时候用到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定义,如果将“主要”去掉,那就成了“DNA是遗传物质”,就与实际不符了。又如,教材在讲述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时:“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OOH)”。如果将其中的“大约”“至少”去掉,就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绝对化。

二、准确把握模糊语言的有效方法

如何解决好中学生物教学中语言的模糊性和知识要求的准确性,以克服语言的模糊性给教学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并将其转化为教学的有利因素?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结合有关资料,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入为主。在开始讲授绪论课时,利用课本中就有的“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为切入点,就明确告诉学生教材中存在许多模糊语言,要注意正确理解和应用,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生物奥妙的欲望。

2.当作关键词语提醒学生注意。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概念教学中,当遇到“主要”“重要”“大部分”“大多数”“大致”“大约”等关键词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讲,应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及作用。

3.模糊并不模糊。有些概念和内容采用模糊词语并不是本身模糊,而是限于篇幅或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不能讲透,但考虑到知识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只能采用模糊语言,所以处理好精确与模糊的辩证关系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必须心中有数,真正弄懂其含义,应该从科学的、客观的角度出发,做到使教学用语该模糊时就模糊(因为教学时间、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是有限的),该精确时就精确,不然,处处精确无法做到,处处模糊无从学起。

4.“反例”教学。对重要概念、规律等的教学,举一些典型的“反例”与“特例”,有利于学生掌握语义的范围,从而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是因为少量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5.适当拓展。对含模糊语言的有关内容,教师要根据现在新课标“立足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的总体思想,适时引入课外知识,以加深对其所学内容的理解,但在拓展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尺度。

6.在练习中加深理解。高中生物课本中的模糊语言特别多,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是无法完全让学生理解的,教师要有意编制一些各种类型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认真讲评,纠正错误,深化理解,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来描述生物现象、原理、概念的能力。

总之,生物学中的模糊语言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是比较多的,模糊语言的使用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给生物学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如何处理好语言的模糊性与定义的精确性以及内容多与课时不足的关系是上好生物课的关键。

标签:;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_模糊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