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论文_郭洪珍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康复科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 观察行为改变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25例/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行为改变模式,将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满意度及知识掌握度展开对比。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2hPG、FPG及HbA1c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糖尿病掌握率及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上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给予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行为改变干预,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增进患护关系,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脑梗塞;行为改变;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血糖

糖尿病是临床较普遍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管病变为其多发的并发症,两者相互影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危害[1]。当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塞时,其病情相对复杂,血糖升高明显,且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增大临床治疗难度。相关文献报道[2],将行为改变理论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在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基于此,本研究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行为改变干预,效果满意。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25例/组。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8-74岁,平均(59.42±3.45)岁;病史1-10年,平均(5.87±3.45)年。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6-75岁,平均(59.83±3.49)岁;病史1-9年,平均(5.58±3.22)年。统计学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告知患者口服药物时间、名称、用法、剂量及胰岛素注射情况,并指导其进行合理饮食、肢体肌力锻炼、血糖监测等,出院后采用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开展行为改变模式:(1)意向阶段。采用讲座等活动形式,使患者了解掌握糖尿病相关疾病知识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权衡行为改变利弊,并告知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原因、危险因素等,1次/周,共4周。(2)准备阶段。采用讲课、发放资料、培训等方式,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与患者家属进行访谈,充分调动起参与性。(3)行为阶段。组织患者们进行问题讨论会,互相介绍成功的经验,树立其治疗信心;针对行为转变失败者,进行总结,并实施进一步改进,共干预8周。(4)巩固阶段。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掌握并巩固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避免不健康行为出现,强化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1)血糖控制效果。记录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水平。(2)满意度及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两组满意度及糖尿病知识(熟悉、知晓及顾问水平)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60%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2hPG、FPG及HbA1c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满意度及糖尿病知识掌握度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效果 干预后,干预组2hPG、FPG及HbA1c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塞是一种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伴有语言障碍、肢体偏瘫等临床表现。由于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病程较长、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疗效差,常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阻,对其躯体功能及生理功能均造成巨大负面影响[3]。因此,在治疗期间给予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高效、规范的护理方式在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医疗纠纷中具有积极作用。

在本研究中,干预后,干预组2hPG、FPG及HbA1c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与张莹[4]等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表明给予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行为改变联合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分析其原因在于对患者实施饮食、药物管理、疾病知识、血糖监测等干预措施,有助于稳定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对相关疾病的了解程度,进而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在本研究中,干预组糖尿病掌握率及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上升,差异显著(P<0.05),提示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实施行为改变,有助于增进糖尿病合并脑梗阻患者与医护人员间关系,强化其对相关疾病的掌握度,改善预后。究其原因在于行为改变包括意向、准备、行为及巩固4阶段,其中1、2阶段有助于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正确权衡行为改变利弊,深入知晓危险行为的不利;第3阶段通过组织问题讨论会,可帮助患者树立康复自信心,消除不良行为习惯;第4阶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运动等方案,可正确引导患者行为方式趋于健康化,并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

综上所述,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给予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行为改变干预,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增进患护关系,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海星,邢倩倩.126例双C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149-150.

[2] 谢红莲,黄志军,刘莉.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常见危险因素研究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6):2107-2108.

[3] 李晓静.行为转变理论在胸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06):68.

[4] 张莹,曾俊,蔡丽玲.行为转变理论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02):74-75.

[5] 黄柳华,李荔,汤垂丽.行为转变理论在骨外科糖尿病前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05):441-442.

论文作者:郭洪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  ;  ;  ;  ;  ;  ;  ;  

行为改变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论文_郭洪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