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比哲学思想简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拉论文,哲学思想论文,简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02)01-0080-07
一
阿拉伯人把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尊称为“第一导师”(“哲学 大师”),把中世纪穆斯林哲学家法拉比(870-950)尊称为“第二导师”(“哲学亚师”) ,可见后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
法拉比全名是艾布·纳赛尔·穆罕默德·法拉比,公元870年出生于中亚锡尔河畔的法 拉卜(Farab,又译法腊勃)镇,现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法拉比一词即由该字派生 出来的,意为法拉卜镇人。父亲是波斯人,是一名军官,母亲是突厥人。法拉比的少年 和青年时期,是在家乡度过的,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据说,有位朋友在他家中寄存 了一批希腊哲学书籍,他读了以后,思想上受到很大影响,便立志钻研哲学。
大约在40岁时,法拉比离开了家乡,来到阿拔斯王朝的京城巴格达,他在这里学习工 作生活了近30年,主要从事编著、注释和教学,他自己的著作硕果累累,同时也培养了 一批优秀的学生。公元941年,由于政治动乱,他离开巴格达,到了大马士革,后又到 阿勒颇,受阿勒颇国王赛夫·道来(915-965)的器重,参加了国王征讨大马士革的战役 ,于950年逝世,享年80岁,葬于大马士革郊区。
法拉比生活的时代正是阿拔斯王朝从兴盛开始走向衰落的时代,也就是史书中称阿拔 斯第一王朝的末期。在经历了阿拉伯人100多年的统治以后,原来在阿拉伯帝国版图内 的突厥人、波斯人和塞尔柱人等的社会政治地位逐渐上升,其中许多人在朝中担任了文 武要职,大权旁落,阿拉伯人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这些人在地方的势力颇大, 成为多个权力中心和群雄割据的局面,加上当时阿拔斯王朝中央权力削弱,宫廷政变频 繁发生,哈里发更迭不已,开始了阿拉伯帝国的不稳定阶段。
但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却是繁荣的,商业贸易、农业灌溉和手工业都有重要发展,当时 的巴格达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和物资交流中心。当时的巴格达,宏伟高大、富丽堂 皇的宫殿和精巧玲珑的楼阁鳞次栉比,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阿拉伯传统建筑形式,同时也 汲取了波斯和罗马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在科学文化方面,帝国仍保持着繁荣发展的局面 。巴格达是当时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医生和诗人们云集的地方,他们除了自己的 创作之外,还翻译了各国的学术著作,包括哲学、数学、医学、化学、物理、天文、地 理和音乐等,使中世纪的阿拉伯哈里发国家成为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国家,在世界历史 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意识形态方面,特别是伊斯兰教内部的派别斗争,是随着政治的变化而起伏的,主 要表现为逊尼派与十叶派的斗争,另外还有与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哈瓦利吉派 等派别的斗争。这些派别随着当时政治舞台上的斗争和哈里发的更迭而兴衰起伏,尤其 是十叶派的活动和力量,当时曾波及哈里发帝国的大部分疆土。而在思想领域方面,当 时矛盾的焦点集中表现在穆尔太齐赖派、艾什耳里派和十什派对一些教义基础、理论和 哲学问题的不同见解上。穆尔太齐赖派坚信只有真主才能认识真主本体的一切,理性是 信仰的准则,是判断和衡量是非善恶的尺度。他们提倡立疑,由怀疑通过证实达到真理 。艾什耳里派接受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关于第一基因的观点,极力调和宗教和哲学在 许多问题上的分歧。也就是说,法拉比生活的时代,正是阿拉伯伊斯兰思想界十分活跃 和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阿拉伯和伊斯兰哲学体系从酝酿到建立的时期。
二
关于法拉比青少年时期的活动,有关史书上记载的很少,他到巴格达后的活动,则有 比较详细的记载。
法拉比知识丰富,博学多才。他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和库尔德语等多种语 言,通晓伊斯兰教义经典著作,了解哲学、数学、医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逻辑 学和神学等各种知识。法拉比的著作很多,涉及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长篇著作 不多,主要是短篇著作和论文,特别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大部分著作都已失传,我们现在 能看到的仅有数十篇左右。
法拉比在中世纪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许多犹太学者研究他的思想和理论,并把他 的著作译成希伯来文和拉丁文,现在欧洲许多国家图书馆都收藏有法拉比哲学著作和论 文的这两种文字的手抄本。19世纪,他的著作又被译成多种欧洲现代语言。法拉比的许 多著作是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盖伦(Galen129-199)著作的注解和评述,他注释亚氏 的著作最多,包括逻辑学、物理学、法律学、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等,所以法拉比又以亚 里士多德的诠释者著称,在注释中他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仅大大丰富了原 来著作的内容,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的学说和思想体系。法拉比通过注释不仅把亚氏的著 作收集起来,而且加以整理编纂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其大体的编目次序在以后也没 有多大改变。这些著作和注释对后来的阿拉伯伊斯兰哲学家也有很大的影响。伊本·西 那曾说过,他读亚氏的《形而上学》一书,读了40遍,仍有许多地方不明白,后来他读 了法拉比《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文,许多问题迎刃而解[1](P93、159)。
但是法拉比的学术地位,主要还是由他的各种哲学著作中表现的思想水平来决定的。 法拉比的主要著作有:《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两哲人 观点的综合分析》、《美德城邦居民阶层分析》、《论灵魂》、《知识分类》、《论政 治》、《文明策》、《幸福之道》、《音乐书》、《星体运行规律真伪辨》、《超然和 差异》、《哲学问答》、《哲学入门》、《十大范畴注释》、《大综合论注释》、《埃 利亚·芝诺论文注释》等。
三
1.法拉比的哲学思想和观点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逻辑学和自然物理学方面,他是亚 里士多德的观点;在道德学和政治学方面,他是柏拉图的观点;在形而上学方面,他又 接受新柏拉图主义的理论学说。同时在他的思想和学说中,又保持了鲜明的伊斯兰宗教 教义立场和十叶派的思想倾向。对待各种哲学思想和流派,他采取折衷主义观点和调和 派立场,在他看来,哲学观点和派别虽然很多,但“哲学真理”只有“一个”,哲学具 有“同一性”,哲学真理是统一的,因此,主张采取折衷和调和,协调各个派别之间的 关系,使它们彼此接近,而不是背道而驰。这与穆斯林大众温和派的思想非常接近,艾 什耳里派的观点介于唯理派和经典派之间,因而受到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欢迎;沙斐仪学 派对马立克学派和哈乃斐学派各取所长,采取折衷主义,自成一家,也受到了广泛的欢 迎和赞同。
最能代表法拉比折衷主义思想和调和派立场的是他的论文《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两哲 人观点的综合分析》,在他看来,两位大家是哲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们两人在“同 一的哲学真理”上不应该有分歧,他从两人的生活背景、创作方法和他们理论观点的陈 述方法等方面分析他们的异同,他认为他们的分歧是表面的,在实质问题上他们之间不 存在分歧。法拉比这一做法是否成功,各家说法不一,见仁见智。但他却为阿拉伯伊斯 兰哲学家开辟了一个研究领域,那就是调和宗教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伊斯兰 教与希腊哲学的差异是表面的,本质上没有分歧。
2.在认识论方面,法拉比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因为在肉体之前不存在灵魂,否 定了人的认识是对理念的“回忆”和“摹仿”的观点。他说:“人的认识的取得来自感 觉,从对具体事物的感觉,达到对整体抽象事物的认识。人的灵魂有潜在认识能力,感 觉器官是人的灵魂得到知识的途径……通过感性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各种具体事物,然后 上升到对整体事物的认识。……知识是通过对本质的实践取得的。”[1](P132)
法拉比把对事物的认识分为两大类:
①通过感官可以确信的,即感性知识。它是通过人的五个感官对具体事物和形象直接 感受后,得到的认识,如大小、冷热、颜色、时间、地点、数量、状态和动作等。
②通过思考可以接受和确信的,即理性知识,如真、善、美、信仰、概念等。
他分析人的认识过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
①人具有接受知识的能力,可以接受最基本的公理和原理,如全体大于部分,同一量 相等的诸量也相等……
②由人的感官把被感受的具体事物形象,传递给人的灵魂。
③被感受事物的形象,经过几次认识和抽象,人的灵魂接受这些抽象的形式,人的灵 魂成为“潜在理智”,这些抽象的形式成为“潜在可识事物”。
④然后“潜在理智”上升为“实在理智”,“潜在可识事物”上升为“真实可识事物 ”,从而成为人的知识。
⑤这些理智等级的上升要靠外界的力量,即“能动理智”,法拉比称之为“形象施主 ”。
根据法拉比的这个认识过程,知识的取得最终要靠“能动理智”的“溢出”,或“形 象施主”的“施舍”。
法拉比的认识论,前段是唯物主义的,承认人的知识的取得是通过感觉和实践。后段 就是唯心主义的,他不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在事物内部,而借助一个“能动理智” 或“形象施主”。法拉比没有详细说明这个“能动理智”或“形象施主”到底是什么, 只说它是超出人的理智的“理智”,但又不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推动力”,即不 是“神”。
3.在道德观方面,法拉比把人的行为分为三类:
①善行,应该褒扬的。
②恶行,应该贬抑的。
③非善非恶行,不褒不贬的。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自觉地不断地从事有益的工作,他才能得到幸福,干好事干坏事是 由他自己决定的。人的品德无论是优良的还是恶劣的,都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缺乏 优良品德的人,可以通过习惯养成好品德,习惯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断重复同一种 行为。同时,优良品德的培养还需要善于思考,有坚强毅力和识别力,为了达到这一点 ,就要学习逻辑学,它会帮助人们思考和识别。
法拉比主张“万事中为上”,因为过度和不及都是有害的。但是如何界定哪些事物是 适中呢?他认为这要根据具体时间、地点、目的和途径来确定。例如,勇敢介于怯懦和 鲁莽之间,贞节介于纵欲和禁欲之间,慷慨介于悭吝和挥霍之间,因此都是美德。
他还认为,我们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快乐又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前者 是通过我们的感官得到的,它来得容易去得快;后者如胜利者的快乐、博学者的快乐, 它得之不易但能长存,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后者。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知识、思想、道德和 技能四个条件后,他才能得到幸福,要达到这四个条件,就要通过教育和惩罚两种手段 ,技能还需要通过操作和强制训练的方法。
法拉比关于道德和教育的观点,包含了许多唯物主义实践论的因素。他强调人的道德 的形成,是通过磨炼和实践取得的,品德和习惯是后天的,是可以改变的。这些观点对 后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具有很大的影响。他主张“万事中为上”与中国儒家的“中庸之 道”十分相似,也是他研究各类学术问题时的一个主导思想。
4.灵魂论。法拉比认为:“灵魂是具有潜在生命的、能动的自然体的第一个完备者。 ……灵魂是不同于肉体的单纯的精神实质。……在肉体之前是不存在灵魂的,灵魂也不 能从一个肉体转到另一个肉体,一个肉体不能有两个灵魂。”[1](P122)
关于肉体死亡之后,灵魂是否还存在的问题,法拉比没有明确肯定的意见,他时而认 为人死亡后灵魂是不灭的,时而认为灵魂随着肉体的死亡而灭亡。他认为人的幸福存在 于现世生活中,人通过知识和实践可以得到这种幸福。但是,在另外的著作中,他又说 :“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幸福,并尽力去争取它,他的灵魂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灭亡的 。”[1](P124)
法拉比关于灵魂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下列三种情况:
①具有善行和美德的人,他的灵魂是不灭的,他的灵魂永在幸福之中。
②具有恶行和低劣品行的人,他的灵魂也是不灭的,他的灵魂永在苦难之中。
③非善非恶、庸庸碌碌的人,他的灵魂是灭亡的。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更不知 该如何去争取幸福。也就是说,他的灵魂还没有达到“可用理智”的程度,这种灵魂离 不开肉体,一旦肉体死亡,它也就不存在了。
法拉比关于灵魂的学说,是为他的道德观服务的,他把灵魂的存亡与人的道德行为联 系在一起。他不承认灵魂可以经过苦炼和净化而转化上升的说法,也不相信来世和末日 。
法拉比关于灵魂的一些看法,是与宗教教义相违背的,受到了伊斯兰教上层人士的强 烈反对,但也引起了后来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极大兴趣,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伊本·西那和伊本·路西德在法拉比关于灵魂看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这一观点。
5.理智论。理智是法拉比研究的一个重要哲学问题,也是他的哲学理论的一个基石。 虽然亚里士多德和其他一些古希腊哲学家在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时,也提出过形式与质料 、潜能和现实的关系,但都没有像法拉比对这个问题提得这样明确和系统。法拉比认为 ,人的灵魂中包含许多表现形式不同的力量,也就是智力,或称理智,并由理智引申出 理智性、理性、理念等抽象概念名词。法拉比认为理智有种类和等级的不同。
①实用理智。是人用以熟悉和掌握各种生活技能的能力,它更多地表现为体力的训练 和操作。
②思维理智。它分为三个等级:a.潜在理智,或称原质理智。法拉比说:“潜在理智 是某种灵魂,或部分灵魂,或灵魂中的某种力量,或一种可摄取事物本质和形式的单质 。”[2](P12)它的功能是摄取存在事物的形象和本质,而不包括这些事物的质料,使它 们存在于这个理智中。这时这个理智称为“潜在理智”,这些被认识的事物称为“潜在 可识事物”。b.真实理智,或称直观理智。当潜在可识事物存在于潜在理智后,潜在理 智上升为“真实理智”,这些潜在可识事物成为“真实可识事物”,并具有直观特性。 c.可用理智。当真实理智领悟了由物质抽象出来的真实可识事物后,它就可以接受纯粹 形象。这时真实理智上升为“可用理智”,它是人类灵魂的最高一级理智,它与超越人 类的“能动理智”也就没有多大隔阂了。
法拉比在解释这三种理智的关系时说,第一级和第二级理智由物质抽象出来,是为高 级理智服务和作准备的,领悟它们离不开物质,一旦物质不存在,这两种理智也就不存 在。而第三级的可用理智是可以直接从超越人类的“能动理智”那里领悟到的,因此它 不需要物质,也不随着物质的消亡而消亡。当人的灵魂达到“可用理智”的境界时,它 就已经摆脱了物质性,上升为纯理性,这时它就是不灭的[2](P21-22)。
③能动理智。它是超越人类的一种理智,法拉比说:“它从未存在于物质,也根本不 存在于物质。”并把它称为“圣灵”。它的作用是把一切潜能变为现实。
法拉比借用“能动理智”来解释潜能如何变成现实,具体事物如何上升为抽象事物的 ,这一点与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现实学说中的“隐得来希”或“第一推动者”很相似, 但是并不相等。
法拉比关于认识事物过程中的这个“理智说”,对伊斯兰哲学和中世纪基督教经院哲 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这个“理智说”的最后阶段,完全陷入唯心主义的神学中去了 。
6.形而上学。法拉比生活的时代,在伊斯兰世界的理论界和宗教界之间,围绕真主、 宇宙、人类、造化等问题,正展开激烈的争论和斗争,法拉比不可避免地也参加了这场 大辩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论点:
①自在和可在。法拉比把所有事物分为“自我存在”和“可以存在”两大类。所谓“ 自在”,就是自身决定自己的存在,如果他不存在,宇宙一切存在就变为不可能,他是 一切事物存在的第一原因,这个“自我存在”就是真主,也就是说,真主是惟一的“自 我存在”。所谓“可在”,就是说他自身有存在的条件,但还必须有一个推动的因素, 才使他的存在成为事实,除了真主,宇宙万物皆为“可在”,即“可以存在”,也可以 不存在,从而也就有了产生和毁灭的过程。“可在”也可称为“依附存在”。
法拉比说:“真主是单纯的,惟一的,无偶的,没有多,没有少,没有运动变化,也 没有区别,他是万物的始因,这也就是真主的本质和特性……而真主的‘美名’,只说 明与万物的关系。真主是高居宇宙万物之上的。……人们所知道的万物,存在于物质之 中,天界的灵魂对此并不是全知的。这些存在的万物是彼此派生或衍生出来的,它们存 在的第一原因即是真主,即真主是万物存在的第一原因。”[1](P110-112)
②溢出说。法拉比认为,真主是远远超出物质的理性,那么真主与纯物质性的宇宙万 物的关系又如何认识和理解呢?真主是“独一无偶的”,那么又怎样产生这么“多”的 宇宙万物呢?这些存在的事物是先前就有的呢,还是后来产生的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法拉比提出了“溢出说”。
“溢出说”最早是由新柏拉图学派提出的,但说法混乱,含义隐晦。法拉比用理念的 方法,进一步阐明了“溢出说”。他说:“世界和宇宙是根据真主的‘知’而产生的, 万物的存在仅仅有真主的‘知’就够了。宇宙万物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真主的动作或机体 产生的,溢出是一种理念行为。”[1](P113)
关于“溢出”的方法,他说:在真主的自我存在的理念中,存在着溢出和造化的力量 ,因而由真主的本质溢出第一存在,即第一理念,这一理念具有双重性,开始有了“多 ”。
由第一理念产生第二理念,即最高天体和灵魂。
由第二理念产生第三理念和恒星。
由第三理念产生第四理念和土星。
由第四理念产生第五理念和木星。
由第五理念产生第六理念和火星。
由第六理念产生第七理念和太阳。
由第七理念产生第八理念和金星。
由第八理念产生第九理念和水星。
由第九理念产生第十理念和月亮。
由最后一个理念产生地球和水、火、风、土四大元素,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各种物质[1] (P110-115)。
这就是法拉比著名的“十大理念说”的主要内容,它既包含了新柏拉图学派的神秘主 义,也包含了伊斯兰教苏非派的神秘主义。
③天启和先知。天启和先知是伊斯兰教建立的最重要基础,因为所有经典和教义都是 “天启”的,是通过先知传授给人们的。所谓调和哲学思想和宗教教义的矛盾,实际上 也就是调和思维和天启的矛盾:是相信人的理智和理性思维,还是全盘毫无保留地承认 和接受天启?穆斯林学者中第一个探讨天启问题并全面提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的哲学家 就是法拉比。他运用心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学和道德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来阐述 这一问题,企图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使他的这一部分哲学思想,成为他的哲学学说和 理论中最突出的一部分。
法拉比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很多很长,他的最后结论可以概括为:先知和哲学家是一 个意思,只是用词不同,表达的同一个概念,名异而实同。他说:“一个人要达到上述 的任何一个等级,他本人首先要达到可用理智的等级,然后才可以理解宇宙的真谛。区 别仅仅在于,一个是通过个人幻觉直接得到真主的启示,另一个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领 悟到真主的存在和宇宙的规律。”[3](P85)
法拉比把哲学家和先知相提并论,同等看待,很难让广大穆斯林群众所接受,因为两 者之间的差距太大。同样,他在企图调和宗教和哲学在认识论、宇宙观、人生观等许多 问题上的矛盾的尝试,也没有成功,也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正如他企图调和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分歧而作的另一种尝试,也没有成功,因为两人在许多哲学观点上 的确存在着严重分歧。法拉比这两种尝试虽然都没有成功,但对后来的阿拉伯哲学的发 展,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就是对许多尖锐的矛盾,大都采取折衷主义的调和立场, 尽量缩小学术界和宗教界之间的矛盾。
④世界和宇宙。法拉比关于世界和宇宙构成的理论,是建立在他的“溢出说”的基础 上。他认为宇宙是由星球组成的,是运动的,低的星球是由高的星球“溢出”来的。星 球的运动和接触产生了水、火、风、土四大物质元素,这些元素以不同的比例和运动, 混合成地球上各种物体,这些物体是由质料和形式结合而成的。
法拉比认为,宇宙(上界)共有六级:a.第一原因,即自在的真主。b.天界的理智,即 众天使。c.能动理智,即圣灵。d.灵魂。e.形式。f.质料。
地球(下界)也分六级:a.天体。b.人类。c.动物。d.植物。e.矿物。f.水、火、风、 土四元素。
这里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法拉比在关于“溢出说”的论述中,和关于宇宙、世界、 人类的造化过程中,都没有说明怎样从抽象的理念中,产生出这些纯物质的形体来。二 是他对宇宙的了解和认识,受到当时天文学知识的局限,他谈的仅仅是太阳系。
7.政治和社会思想。法拉比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社会意 义,他的政治和社会观点概括如下:
①社会的形成。法拉比认为,政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各种美德和达到真正的幸福 。他说:“一个人没有其他人的合作,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因为人生来就要与其他人 相联系的,他必须有其他人的帮助,才能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是这样, 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合作,需要与他人结合,与同类一起居住和生活。……这种共同的 需要,就使人们结合起来,产生了生产结合体,产生了人类社会。”[4](P14)
他把人类社会分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大类:
a.完全的社会,它包括:“大社会”,由“许多国家结合在一起,互相合作”,或者 “地球上所有国家结合在一起”。“中社会”由“一个民族在地球某一部分结合在一起 ”。“小社会”由“一个城市的居民在一个国家中的某一部分结合和生活”[3](P77-79 )。b.不完全社会,它是农村、社区、街道和家庭的结合。“这些不完全的社会中,最 不完全的是家庭社会,它是街道社会的一部分,街道社会又是社区社会的一部分,社区 社会又是城市社会的一部分……社区社会和农村社会都是为城市服务的,其区别是:前 者是城市社会的一部分,后者却完全是为城市服务的。……城市社会是国家社会的一部 分,国家分为许多城市,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分为许多国家[3]”。
②国家的差异。法拉比认为,地球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是由自然条件的原因引起的 ,因为他们居住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存在差异。首先,由水蒸气开始,地球 表面蒸发的水蒸气有差异,引起了空气和水的差异;由于空气和水的差异,引起了动植 物种类的差异;由于动植物的差异,引起农作物和自然资源的差异,造成人们食品的差 异。由于人们饮食的差异,形成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和语言的差异。……各个 国家在这些差异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的合作、接触和来往,从而形成各种不同 类型的社会体和城邦。
③城邦的种类。法拉比认为,人的最终目的是取得幸福,所以最理想的城邦,应该是 “人们结合起来,进行合作,以得到真正的幸福,这就是‘美德城邦’。……一个国家 的所有城邦,若都能互相合作,以得到幸福,那它就是一个‘美德国家’了”[3]。
法拉比把城邦分为四类:
a.美德城邦。法拉比为美德城邦下的定义是:该城邦居民知道什么是最大幸福,也知 道该如何去争取它;各个人根据城邦社会的需要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这样的城 邦是建立在劳动、知识和高尚道德的基础上;该城邦最重要的是领导者选择,因为他是 一城之主,相当于人的心脏,他既要有天赋,也应该十分勤奋。
法拉比为美德城邦的领导人列举了十二个条件:身体健康。天资聪明。理解力强。善 于辞令。集思广益。饮食适中。不贪酒色。宽宏大量。除暴安良。扶危济困。性情温和 。勇敢有胆量。
如果一个人不能同时具备这十二个条件,那就要由哲学家来领导,否则该城邦就要面 临毁灭性的灾难。
b.愚昧城邦。该城邦的居民不知道什么是最大的幸福,有人来指引他们,也不肯相信 ,更不会去争取它。他们生活的宗旨,就是追求物质享受,满足肉体需要。
c.堕落城邦。该城邦的居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也领悟到宇宙的真谛,就是不履 行职责,甘心堕落。
d.迷途城邦。该城邦的居民原来信仰真主,但城邦领导者自称“先知”,伪造“天启 ”,破坏信仰,使整个城邦误入迷途[1](P140-152)。
法拉比这里把一个人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扩大到社会群体,并以此为标准,设计出 人类社会中的“理想国”,虽然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但也代表了当时人们对未来的美好 憧憬。
四
法拉比在阿拉伯伊斯兰哲学史上的显著地位,是由于他创立了完整的阿拉伯伊斯兰哲 学体系,树立了严谨的治学方法和鲜明的学术派别而取得的。他在学习、继承古希腊哲 学家各种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各个哲学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始终不偏离自己的 宗教信仰。他对前人的观点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和选择,并根据自己的 认识和理解加以发展的,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渊博的知识。
铿迪(801-873)首先把希腊哲学介绍到阿拉伯人中来,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但他没有 能够形成哲学体系,他所涉及到的各类哲学问题仍然是涣散的,杂乱无章的。而法拉比 却创立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和学说,对古代哲学中所涉及的问题,都有自己明确的和系统 的观点。在涉及到宗教上一些敏感的问题,他也敢大胆提出个人的见解,为后来阿拉伯 伊斯兰哲学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法拉比涉及的学科也很广泛,有人文学科 、自然学科、宗教学科、军事学科等,几乎包括了当时的所有学科。法拉比也因此得到 了人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阿拉伯哲学家伊本·萨巴因(1216-1270)说:“法拉比是伊 斯兰哲学家中理解问题最深刻和知识最渊博的,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历史学家麦西 纽说:“法拉比是第一位穆斯林思想家,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哲学家。”阿拉伯历史学家 伊本·赫里康(1211-1282)说:“法拉比是穆斯林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后来的阿拉伯 伊斯兰哲学家伊本·西那(980-1037)和伊本·路西德(1126-1198)等人,都是遵循法拉 比开创的道路前进的。因此,人们把法拉比尊称为仅次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亚师”并 无夸张,法拉比也是当之无愧的。
收稿日期:20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