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战略规划体系构建探析论文_薛萌

交通运输战略规划体系构建探析论文_薛萌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003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私家车的数量和外出旅游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大,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所以,相关部门还必须从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着手,科学合理地规划我国交通运输工程,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战略规划体系;构建

1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相关概述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公路、铁路、航空以及水路几种,而交通运输工程主要研究的就是各种交通方式的线路布局、设施修建、通信等。交通量是交通运输工程中非常重要一个概念,交通量主要包括3种,即正常态势下的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以及转移交通量。所谓的正常态势下的交通量就是:根据相关发展规律可知,通常情况下,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和铁路呈现自然增长态势的交通量;一些道路或者路线有时会需要进行改进,经过改进后道路以及相关设施一定会发生改变,这时交通量也可能会随着路线发生转移,即为诱增交通量;由于有新的道路或路线增加,所以原本的交通量会受到影响,从原本交通线路转移到新增加的交通线路上的交通量就是转移交通量。可以看出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相似性较大,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交通运输工程规划工作时要注意把两者区别开。交通运输工程规划就是针对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运输系统的通信网络、交通设施、交通路线等进行规划,目的是确保交通运输系统科学、有序地运行,降低交通事故率,方便人们的出行。

2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随着我国各种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量和交通运输距离也逐渐增加,现阶段,常用的交通运输系统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几类运输系统。从装载能力来看,装载能力最大的是水路运输系统,然后是铁路、航空,公路是最小的。从运输成本上来讲,成本最高的是航空运输系统,第二是公路运输系统,第三是铁路运输系统,第四是水路运输系统。几种交通方式的运输成本、运输距离、运输量和运载能力都有较大的不同。从环保角度来看,水路运输方式耗费的能量最小,产生的污染也最小,而且占地面积最少,但是速度也是最慢的。相比较而言,航空运输的能耗消耗量最大,速度最快,公路运输的环境污染最大,占地最大,铁路运输的能源消耗量高于水运,低于公路。

3战略规划体系设计的基本框架

3.1交通运输战略

第一层次:愿景类战略。解决价值观和总体发展方向问题,包括交通运输自身总体战略如交通强国战略和交通运输外部性战略。自身总体战略需要动态跟踪、定期修订。外部性战略包括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两方面。愿景类战略指导实施类战略和管理领域战略。第二层次:实施类战略。在愿景战略的指导下编制实施类战略,包括核心要素战略和专项战略。其中核心要素涉及基础设施、出行体系、货运体系和装备。专项战略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交通运输发展实际灵活编制发布。第三层次:管理领域战略。为便于推进工作,指导下一步规划和政策制定以及具体工作开展,对应现行管理体制,编制分管理领域的发展战略。

3.2交通运输规划

第一层次:空间规划。以空间布局为主要特征,重点解决空间资源(土地、岸线、空域、海洋等)合理保护、有效利用和预留问题,涉及与外部资源的协调,需要法律制度强制保障。空间序列规划涉及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其中宏观以基础设施布局为主,中观以节点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主,微观以详细资源控制为主,宏观指导中观,中观指导微观。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布局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国家层面审批的规划主要包括全国和区域(流域)性铁路、公路、港口、航道、管道、综合性枢纽(站场)、水上安全与救助系统等的中长期布局,以及中央事权港口、机场、枢纽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由地方审批。第二层次:发展规划(“5+3+1”五年实施规划+专项规划)。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预算编制等国家制度安排,发展建设类规划主要包括五年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解决交通要素资源在时间维度上的合理配置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行的交通运输五年发展规划缺乏绩效考核,导致规划执行不到位,缺乏约束机制。从问题导向出发,考虑在交通运输五年发展规划框架中确立三年滚动规划和年度绩效考核的落实机制。五年发展规划、三年滚动规划和年度绩效考核的配套编制,实现了规划的制定→修编→考核的闭环,增强了规划落实的科学性,保障了规划的执行力。因此五年实施规划包括“五年规划及专项实施方案+三年滚动计划+年度计划及绩效考核”。五年规划的专项实施规划,主要考虑包括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管道、城市交通和交通科技五年规划。在五年实施规划外,还可根据形势要求灵活安排各类专题或主题规划。

4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策略

4.1?战略规划编制制度化

增强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研究,加强战略编制工作。将战略规划体系制度化,长期开展行业发展总体战略、核心要素战略和管理领域发展战略的编制工作,原则上修订周期与政府换届保持一致,每五年修订一次,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外部环境重大变化等特殊情况可临时调整修订时间。同时配套建立健全战略编制、发布和修订的相关管理制度。

4.2?完善规划体系及管理制度

根据规划体系,制度化的开展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善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审批、评估调整和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全面加强五年发展规划绩效考核,保障规划的科学性,避免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健全编制、审批和修订程序。尽可能固定周期修订空间规划,减少规划修订的随意性。

4.3?保障空间规划体系的法律地位

空间规划体系需要法律制度保障。建议修订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相关法律,明确规划分级分类、编制主体和审批流程。在开展交通运输立法研究时,应充分考虑规划体系相关条款。

4.4?合理界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效用和功能

过去传统意义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交通运输发展方向问题,交通运输资源空间配置问题和交通运输发展时序问题。交通运输发展方向问题应该通过战略予以长期引导,交通运输资源空间配置问题需要更高层面协调批准,交通运输发展时序问题应通过五年发展规划明确。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审批、管理主体不同,研究方式有差异,放在一个规划里不符合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要求,不利于实际工作开展。因此,建议通过战略和政策来引导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在时间序列发展规划中不再考虑编制传统意义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也符合国外发达国家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体系的通常做法。

4.5?建立部省区域协同发展协调机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区际交通协调机制,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大都市区概念的发源地,也是大都市区发展进程最快和最明显的国家,主要依靠大都市区地方政府协会或者大都市区政府牵头规划区际交通运输发展问题。目前我国是中央、省、市三级行政体制,没有区域这一层面的体制机制架构,部分区域、流域建立了区域协调会商机制,但多是协调区域内部具体事务,难以将区域交通发展置于全国交通运输发展整体视角下考虑。建议部层面设立常设的部省区域协同发展协调机制,从国家层面参与解决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等具体问题,推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

5结论

交通运输战略规划体系的构建,从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交通运输设计的基本框架、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策略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地规划我国交通运输工程,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月明.浅析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的特点与步骤[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21):34-35.

[2]谢军军.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的特点[J].装饰装修天地,2016(4):45-46.

论文作者:薛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2

标签:;  ;  ;  ;  ;  ;  ;  ;  

交通运输战略规划体系构建探析论文_薛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