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布局与政策选择_重工业论文

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布局与政策选择_重工业论文

非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及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结构论文,布局论文,非国有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多年来,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带动部门。这是处在工业化中期的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一个基本特征。

为了促进非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结构和布局的角度分析非国有经济的状况,进而讨论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需求是必要的。

非国有经济的总量结构状况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上半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中,非国有工业的比重是73.2%(扣除国有控股企业的贡献后是46.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经济的比重是49.2%。在这个背景下,运用近10年的有关数据分析非国有经济的总量结构,可以看到以下的特征:

1.在按全部工业口径统计的非国有经济的产出结构中,集体经济的比重最高;以外商经济和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以及个体经济的相对地位在快速上升。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的比重最高。

1999年非国有经济的总产出结构中集体经济占44.4%,城乡个体经济占22.8%,其他经济占32.8%(其中,外商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占98%以上)。但是,1990-1999年在各类型工业的增长中,以外商经济和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以及个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集体经济,其在非国有经济总产出中的比重分别上升了23.2个和10.9个百分点,集体经济则下降了34.1个百分点。从2002年工业增加值的所有制结构情况看,这种变动的趋势仍然在继续。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角度评价,以外商经济和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在非国有经济中相对地位提高的趋势,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近4年集体经济的地位在快速下降,从17.1%下降到9%;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地位趋于下降,从3.2%下降到2.7%;股份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地位在快速上升,到今年6月份已经分别达到36.3%和25.2%。

2.非国有经济的投入结构中外商、股份制经济的比重最大,多数年份的投资增长率明显高于集体经济。这也表明在非国有经济内部,以外商、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的相对地位在快速上升。

1998年非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净值中,外商(43.8%)、股份制经济(18.7%)占62.5%,集体经济占31.7%,其他经济占5.8%(总资产比重的排序相同)。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由于以外商经济、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布局都集中在工业领域,所以,如果将这两个部门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视为其在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的一种反映,就可以看到1994-2001年各类型非国有经济的投资增长中,以外商经济、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的增长率明显高于集体经济,并在1995年、1996年两年外都明显高于以商业为主要投资领域的个体经济(见表1.1)。2002年这种趋势仍然在继续。这对于加快非国有经济内部的技术进步和工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

3.非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以轻型化为特征,以“小型重工业”为主要方式向重工业的扩展缓慢,滞后于近10年左右全国重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非国有经济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发展,90年代后期依然如此(见表1.2)。特别是,非国有经济中技术、资本密集度较高的外商经济也依然侧重在轻工业发展,其总资产、销售收入在轻、重工业的比重分别是24.9:12.9和26.9:13.6。这与近10年左右中国重工业化过程加强,国有工业在重工业的投入、产出明显增加是相矛盾的。

并且,非国有经济的重工业化是以小企业为主力军,其在重工业内企业的户均资产规模仅0.1亿元,远远低于国有企业户均资产1.2亿元的规模。其中,相当一批“五小重工业”在当前是淘汰对象。1993-1997年,重工业的非国有企业户均资本金由0.01亿元上升到0.03亿元,规模变化不大。当然,从20年的发展趋势判断,非国有经济中重工业的比重还是缓慢上升的,企业规模也在扩大。这种产业布局倾斜反映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非国有经济的布局偏好和现有进入各产业的能力,也反映了重工业中有较多的国有独资大企业。

4.非国有经济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难以利用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较弱,因为这两个地区的非国有经济发展面临市场和资源的更大约束。

从产出和从业人员看,在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是非国有经济的主体(见表1.3)。乡镇企业的户数也有2000万左右(其中80%以上是个体户),居各类型非国有企业户数之冠。分细类看,集体企业的产出中乡、村企业的比重占到70%以上;个体、私营工业产出的60%-70%也在农村。非国有工业既是20年中全国工业化率得以提高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村工业化的主力军。

但是,正如经济学原理讲的,这种在农村地区广泛进行的分散的工业化不利于其享受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包括良好的交通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条件、集中的市场,更好的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供应等),对效率、资源配置、扩大市场、环境保护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乡镇企业的选址行为偏于本地化,这也从负面影响了乡镇企业向城、镇迁移。改变这种情况,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5.非国有经济的产业组织规模结构水平较低,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难度。但是,这种结构近10年左右变化较快。

非国有经济的特点是小型企业特别多。其产业组织的规模结构水平低于国有经济,主要表现是内部小型企业户数占有更高的比重,大、中型企业户数的比重则不仅明显低于国有工业(见表1.6),也低于全国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户数占1.5%、中型企业户数占3.6%的结构水平。1997年,全部独立核算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工业占有59.2%的比重。按企业规模结构分析(见表1.7),非国有工业对工业产出和投入的贡献还是集中在小企业:小企业占总产值、总资产和利税总额的比重分别是85.6%、73.1%、90.8%,大企业占总产值和总资产的比重分别是26.1%、31.8%、29.3%。国有工业相反:大企业占总产值、总资产和利税总额的比重分别是68.2%、74.7%、70.7%,小企业占总产值、总资产和利税总额的比重分别是14.4%、26.9%、9.2%。

据第三次工业普查,在各类型非国有经济的产出结构中,中、小企业都占有极大的比重。在“三资”、集体和其他非国有工业中,中、小企业的产值分别占75.25%、93.09%和97.33%的比重。与国有工业的产出结构中大企业占有59.27%的比重形成鲜明对比。非国有企业资本金的平均规模也较小。

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采用新技术方面会比大企业遇到更多的困难。由于企业小,许多技术、资金含量高的资本物品不能使用,新的技术发明得不到运用。同时,采用新技术要求新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维修设备,要求劳动者有较高的知识、技能,这些互补性投入要素在发展中国家对广大小企业是缺乏的。特别是在劳动力供给近乎无限条件下的农村地带,由于工人的报酬低,也影响企业经营者选择资本-劳动比率较高的生产方式(W.W罗斯托,1988年)。日本经济在高速成长时期,制造业的出厂额和附加值中占比重最大的也是中、小企业,但是,以主力军资格真正带动技术进步和结构高度化的还是大企业,65%的中、小企业是充当大企业和中坚企业的“下请企业”,在较低的层次进行技术革命;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不稳定。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大型企业在增长和结构升级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已经成为趋势,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不利地位也日渐明显。由此可见,非国有经济产业组织规模水平较低,会使其在工业结构中较低的地位固定化,并会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的要求带来困难。

当然,正如表1.6反映的,非国有经济的规模结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1997年比1993年,非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户数分别增加了1.8倍和1.2倍,国有大企业户数仅增加了1.3倍,中型企业则是负增长(这和1993年开始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加快有较大关系)。1999年的一份报告指出,非国有大企业的经济类型分布特点是集中在三资企业(1348户)、股份制企业(729户)和集体企业(517户),私营大型工业企业仅15户。其中,三资企业户数增长最快。

6.非国有经济的资本、技术密集度低,这也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的进程带来难度。但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在工业技术进步中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

非国有工业人均固定资产装备水平较低,人均3.5万元,国有工业是人均6.9万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类型非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装备水平反差很大。其中,股份制、外资和“其他”部分的人均固定资产装备水平较高,其余部分均明显偏低(见表1.8),除联营经济外,甚至低于全部小型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2.5万元的水平,其资本密集度很低。乡属工业企业与乡及乡以上“三资”、国有工业企业比较,全部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的比重分别是1.2%、6.3%、7.9%;乡属工业企业与乡及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的比重分别是1.5%、2.7%。从这种技术装备水平和人力资源配置的情况推测,非国有经济的主力军——乡镇企业的技术密集度也是很低的。“三资”企业及大、中型股份制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乡镇企业多。

资本、技术密集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是非国有经济中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其中“三资”企业具有突出的地位。在全部大中型企业中,非国有企业的科技投入、产出比重还比较低,但是其相对地位已经比较重要(见表1.9、1.10)。近几年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将地区性总部迁入中国,并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制造业国际转移的重心向机电产业偏移更趋明显;一些大、中型的高技术集体、私营企业加快发展;一些高技术的国有企业改制或合资,等等,这些趋势都会加强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7.非国有经济的内资企业外向化水平较低,参与国际竞争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能力较弱;三资企业的外向化水平较高。

据海关统计,2002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出口额构成中,国有企业占39%,三资企业的出口额占51.7%,其他非国有企业仅占9.3%。乡镇企业的出口交货值较大,已占全国约40%的比重,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大,多数经过其他外贸公司代理出口。面对中国已经进入WTO的现实以及外商在中国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加快扩展,内资非国有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会逐步加大。在这方面,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在努力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8.非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知识素质结构总体水平较低,这对大量非国有内资企业的发展是一种约束。

一项全国性的问卷调查反映,各经济类型企业的经营者中研究生学历比重是:国有7.1%,集体3.6%,私营4.7%,股份制9.2%,外商11.6%;大学学历的比重是:国有45.2%,集体18.6%,私营9.9%,股份制34.8%,外商40.1%;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比重是:国有7.4%,集体25.7%,私营34.1%,股份制13.8%,外商13.4%(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9年)。这个信号反映出非国有经济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型集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的知识素质结构水平较低。当然,我们在东、中、西部的调查中看到,这种情况有逐步改善的趋势。

从非国有经济的以上结构特征中可以看到,非国有经济是一种“二元结构”。在城市的现代部门比重较小,在农村的传统部门和准现代部门比重较大。在现在的存量结构中,现代部门的比重是在缓慢上升。

另外,从增长的角度分析,这几年来出现的非国有经济增长减速的现象,也是与其产业结构偏差、产业组织规模结构偏差相关的,是与其主要分布在农村、传统部门、技术水平低的小企业的“二元结构”相关的。这种结构特征的负面作用在短缺经济中会被一时掩盖,市场进入相对过剩阶段后,其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就会日益明显,成为其持续、高速增长的反作用力。

非国有经济在垄断、竞争领域的布局状况

表2.1、2.2分别根据垄断、竞争行业的标准对39个工业行业进行分类,显示非国有经济和国有经济在不同市场结构的行业中的布局情况。

垄断行业的布局。从表2.1的中可以看到:

——在高位垄断型行业中,非国有经济的投入、产出的比重最低,分别是1.9%和3.9%,发展缓慢。1995年以后企业户数,产出比重下降,户均规模小幅上升,1997年户均固定资产净值约2.2亿元。

——在中位垄断型行业中,非国有经济的投入、产出比重也低于国有经济。由于短缺经济时期相对市场规模大以及产业政策和实施机制不健全、资源布局分散、地方保护和交通不便等原因,有利于大量新建企业以最小规模的方式进入。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应该很高的规模经济壁垒被降低了。该行业企业总户数中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达到85%,户均净资产仅902万元,远离我国制造业规模经济效益显著行业应有的最小最佳规模。国有企业户数少,但是户均净资产为2.8亿元,在该行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净值中分别占到81.6%和88.1%的比重,居主导地位。在这个领域,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稍微快于上一个领域,1995年以后企业户数下降,但是产出和户均净资产有所增加。

——在低位垄断竞争型行业中,非国有经济的地位相对重要一些。在这个领域,由于相对市场规模比较大等原因,进入了大量非国有企业。其中,非国有经济增加值所占比重从50%-80%的行业有4个,固定资产净值超过60%的行业有两个。但是,在这些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中,非国有企业户均净资产规模很小,10个行业中130万-643万元的有5个,1000万-1900万元的有4个,4264万元的1个,明显低于同行业中国有企业的户均规模数倍至10倍以上(化纤业差距较小)。但是,在低位垄断竞争型的一些重要行业中,非国有企业已经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在交通运输、橡胶和化纤行业中,非国有大企业的地位已经较为突出(主要是合资企业)。这里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行业的产出中,非国有经济占的比重也已经不可忽略。在低位垄断竞争型行业中非国有经济的布局进展比较快。

从以上三类情况中,可以看到随着行业垄断程度的降低,非国有经济分布的范围就在扩展,扩展速度也依垄断程度的降低而加快。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市场相对容量大,使非国有经济的行业进入可以绕开规模经济壁垒、资金壁垒。这以后,虽然经济进入相对过剩阶段,但是,由于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效益日益下滑,非国有小企业并没有遇到强大竞争对手的排挤,同时,外资加快进入了一系列规模经济显著的重要行业及领域,一批国有大企业改制上市,其他类型非国有经济大、中型企业的数量渐渐增加,非国有经济在各垄断行业的布局仍然在扩展中。到1997年,全部12个垄断行业中,非国有企业户数比重超过50%的行业有9个,占垄断行业的75%,增加值在50%以上的行业有4个,占垄断行业的33.3%,固定资产净值占50%以上的行业有2个,占行业的1.6%。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垄断行业总体上还是国有经济集中的领域;另一方面,少数垄断行业已经是非国有经济集中的领域。此外,在垄断行业的一些重要领域和大企业,如一些高技术、先导性、产业带动作用强和基础性的领域或企业,已经是属于非国有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范围。

非垄断竞争型行业的布局。从表2.2中可以看到:

27个非垄断竞争型行业是非国有经济集中进入和布局的主要领域。其特点是不仅在总体布局上占据优势,而且在一些重要的行业集中,并拥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

——在企业户数分布中,木材及竹材采运业一个行业的比重是38.3%,其他行业中占的比重均在60%以上。

——在增加值分布中,有色金属采选业(48.5%)、木材及竹材采运业(4.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5.1%)三个行业的比重低于50%,其他24个行业的比重均在50%以上,其中多数又在70%-95%之间。

——在固定资产净值的分布上,10个行业的比重在1.5%-48%之间,其他17个行业均在50%以上(其中10个行业在60%以上)。

竞争型领域与垄断型领域相比较,非国有经济布局在竞争型领域的进展是最快的。1995年以后非国有经济投入、产出的比重加快上升。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竞争型领域内部,非国有经济在产业结构高度化方面具有主导作用的行业中也在快速发展,并在一些重要行业中占据了数量上的明显优势。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非国有经济在这两个行业的增加值结构中已分别占到81.5%、76.2%的比重,在固定资产净值结构中分别占到71.2%、65.5%的比重;并且,其布局表现为快速扩展状态:1993-1997年,非国有经济在电气行业的产出、投入中的比重分别由67.3%、58.4%上升到81.5%、71.2%,分别增加了14.2个和12.8个百分点;在电子行业分别由64.8%、53.5%上升到76.2%、65.5%,分别增加了11.4个和12个百分点。同时,企业户均规模明显提高。主要通过外商独资、合资方式产生了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大、中型骨干企业。

但是,也正是在竞争型行业中,非国有经济规模小型化的结构偏差非常突出。27个行业中,属于采掘业的4个行业户均净资产规模在99万-210万元之间,而国有企业在410万-1846万元之间;制造业的23个行业中,只有医药、电子两个行业的户均净资产规模分别是1419万元和1910万元,其他21个行业的户均净资产规模只是在125万-750万元之间,而国有企业在医药、电子两个行业分别是1607万元和3327万元,其他21个行业是在200万-6537万元之间。27个行业中,只是在食品制造、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中非国有经济的户均净资产规模分别略高于国有部门。非国有经济在产业结构高度化上具有主导作用的一些行业中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但是,在这些行业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大、中型企业中并没有占据数量上的优势,更多的是为大、中型的组装型企业从事零部件生产。

总结以上从两个角度进行的分析,可以认为,中国经济中一个现实的矛盾是:一方面加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微观基础要求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实现非国有经济的布局扩展;另一方面,非国有经济存量的结构缺陷又成为了自身扩展的障碍。

结构和布局校正中政策选择

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取向是:发展增量和调整存量。这种取向的具体内容是:

(一)要通过实施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资产重组的国家战略,完善非国有经济的结构,实现其布局扩展。这是用增量的方法来解决非国有经济的结构偏差。通过主要分布在城镇地区、现代部门、大中型企业群中的国有独资企业的改制,使改制后的企业进入非国有经济的行列,改进非国有经济的结构,扩展其布局,加强和完善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微观基础。

(二)要实行多种配套政策,促进非国有经济的自我调整,校正结构和布局,实现存量整合的目标。增量解决能够较快地改善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但是,从长远的总体发展考虑,解决非国有经济存量的结构偏差问题是不可以轻视的。这就要求政府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关注的要点应该是:

1.针对非国有经济在空间分布上集中在农村和东部的特点,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推进城乡和工农业之间的产业合作、融合。在中、西部开发中,要着力改善中、西部的投资环境,吸引东部的民间资金和其它生产要素。

2.针对非国有经济在小企业群中比较集中的特点,要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快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的建设,加快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制的建设,加快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的建设,加快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制的建设。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加社会就业和增进社会稳定。同时,要支持非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

3.针对非国有经济集中在竞争性行业的特点,在工业中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垄断。在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中,特别要打破这种行政垄断,引入民间资本和非国有企业。这意味着要切实扩大民间资本和企业的市场准入范围,同时,也要反对经济垄断中存在的不公平交易现象,以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

4.针对非国有经济内部股份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加快的现实,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因为,这两类企业是非国有经济中的“实力派”。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国有改制和其他类型的股份制大、中型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产权结构;要运用有效的产业政策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合理布局。

5.针对非国有经济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型化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度低下的领域的特点,要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适应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竞争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在重工业中进一步引入民间资本和企业,并且促进高科技民间企业的发展。

6.针对非国有经济中内资企业国际化水平低的特点,要加快信息服务、外贸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

7.针对非国有经济中企业家总体知识结构水平比较低的特点,要加快社会化培训、咨询体系的建设。

8.针对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和退出,要加强所有者权益、职工利益的保护。

9.针对法律、市场、金融、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体制障碍,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完善非国有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

10.针对非国有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利益再分配、社会集团新组合和社会运行机制的新变化,要及时研究完善国家治理结构的重大政策问题。

表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比较 (%)

年份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

 其它经济

1994

  19.1

  33.5  99.4

1995

 

19.2

  29.9   21.3

1996   11.3

  25.4   23.7

1997 5.5 6.8   13.0

1998

  8.9 9.2

  11.6

1999

 

3.5 7.9

  5.3

2000

 

10.7

  12.2

 28.5

2001

 

9.9 15.3

28.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

表1.2 1997年非国有、国有经济在轻、重工业的产出比重(%)

 轻工业  重工业

非国有

67.3    44.5

国有

  32.7    55.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表1.3 1995年非国有经济的城乡布局结构 (%)

 产值

 资产总额 从业人员

年份 1985

 1995   1985 1995  1985   1995

业比重

 35.1

 66.0

25.4 46.3  58.9

68.4

城市 17.4

  23.5

13.4 26.0

26.0 18.7

乡镇 17.7

  42.5

12.0 20.3  32.9

49.7

资料来源:《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卷)》。

表1.6 1997年非国有、国有工业内部的企业规模结构比较 (户数,%)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非国有 0.6(0.2)  1.7(1.0)

  97.7(98.8)

国有  6.5(4.7)  13.6(13.0)

79.9(82.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括号内数据反映了1993年非国有、国有工业内部的企业规模结构。

表1.7 1997年不同规模企业在国有、非国有工业的分布 (%)

户数  总产值  增加值  资本金  总资产  利税总额

型企业 66.7

68.2

73.9

72.3

74.7

  70.7

型企业 33.3

31.8

26.1

27.7

25.3

  29.3

型企业 

 60.5

49.6

53.6

55.1

62.4

  46.9

型企业 39.5

51.4

46.4

44.9

37.6

  53.1

型企业 13.4

14.4

15.8

23.1

26.9

  9.2

型企业 86.6

85.6

84.2

76.9

73.1

  90.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表1.8 1995年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人均固定资产装备水平 (万元)

国  集  乡  村  城镇  农村 私  个 联 股份 外  其

有  体  办  办  合作  合作 营  体 营 制

资  他

原值

6.9 1.9 2.2 1.72.1

1.8 1.9

1.4 3.9 7.5 7.4 6.4

资料来源:《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卷)》。

表1.9 1995年不同类型独立核算大、中型企业科技产出、投入结构 (%)

 

 新产品

 新产品 

 高科技

研究与发

销售

实现

 产品销

   展经费支

 

 收入①

 利税

 售收入    出总额

国有  60.45 58.05  50.40

76.65

非国有 39.55 41.95  49.60

23.35

全部企业中

三资企业

 20.04 22.11  33.43

9.07

资料来源:《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卷)》。①其中,国家级新产品和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中,国有企业分别占64.5%和52.53%,非国有企业分别占35.5%和47.47%。

表1.10 1995年不同类型独立核算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结构 (%)

 企业技术

 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

 开发机构

 人员

课题 经费支出

国有

 74.78 82.17

  78.86

71.36

非国有

25.22 17.83

  21.14

28.64

资料来源:《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卷)》。

表2.1 各类垄断型行业非国有、国有经济的布局 (%)

企业户数 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净值

行业

国有

 非国有

国有

 非国有 国有  非国有

高位垄断型

石油和天然

气开采业62.65

 37.35

96.13

  3.87  98.10  1.90

中位垄断型

石油加工及

炼焦业 14.98

  85.02

81.59

18.41  88.13  11.87

煤炭采选业 15.70

84.30 78.34 21.66

91.72

8.28

矿采选业

11.96

88.04 39.83 60.17

71.39 28.61

烟草加工业 72.61

27.39 97.87 2.13

94.52

5.48

制造业 15.79

84.21 19.95 80.05

34.48 65.52

橡胶制品业 12.12

87.88 29.25 70.75

38.09 61.91

黑色金属冶

炼及压延加

工业

14.96

85.04 75.01 24.99

83.83 16.17

交通运输设

备制造业

19.88

80.12 44.57 55.43

64.31 35.69

供应业 36.80

63.20 73.87 26.13

71.86 28.14

产和供应业 71.47

28.53 63.76 36.24

95.77

4.23

应业

43.31

56.69 85.6514.3588.85 11.15

表2.2 竞争型行业非国有、国有经济的布局 (%)

企业户数 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净值

行业 国有 非国有  国有  非国有  国有 非国有

非垄断竞争型行业

矿采选业 21.91 78.0951.65

48.3577.70

22.30

采选业9.05 90.9528.60

71.4063.80

36.20

采选业

16.26 83.7420.62

79.3846.84

53.16

材采运业 61.74 38.2695.284.7298.541.46

工业 28.81 71.1934.50

65.5058.54

41.46

造业 28.59 71.4123.26

76.7437.03

62.97

造业21.53 78.47 48.7051.30

47.75

52.25

纺织业 15.52 84.48 30.4869.52

46.53

53.47

服装及其他

制造5.43 94.57 5.2794.7310.06

89.94

制品业 6.89 93.11 6.05 93.9517.30

82.70

草制品业7.46 92.5412.55 87.4534.03

65.97

业 6.00 94.00 6.19 93.8113.90

86.10

制品业 11.73 88.2725.88 74.1241.15

58.85

复制

21.97 78.0340.52 59.48 51.29 48.71

业 8.43 91.57 7.55 92.45 12.12 87.88

制造业 18.05 81.9543.88 56.12 68.98 31.02

业 35.30 64.7036.57 63.43 51.48 48.52

业 7.90

92.10 8.86 91.14 17.33 82.67

物制品业 10.67

89.3325.07 74.93 41.71 58.29

延加工业 15.41

84.5954.8645.14 72.69 27.31

业7.8792.13

11.88

88.12

20.35

79.65

制造业13.6086.40

33.78

66.22 51.87

48.13

制造业21.1978.81

41.11

58.89 62.69

37.31

制造业12.7687.24

18.47

81.53

28.80 71.20

造业 18.33 81.67 23.80

76.20

34.55 65.45

用机械19.56 80.44 28.15

71.85

52.01 47.99

业6.05 93.95

4.75

95.25

12.34 87.6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标签:;  ;  ;  ;  ;  ;  ;  ;  ;  ;  

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布局与政策选择_重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