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情境;作品背景;知识积累
在目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首先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和现代人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语言比较凝练,有很多特殊的文言现象,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存在畏难的心理。其次,受到传统教学以及中考的压力,初中语文教师多是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听讲,记笔记,教学方式陈旧,缺乏新意,很难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基于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大家将来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当中,兴趣可谓具有重要的地位。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欲望,就会在课上更加认真地听讲,而且也不容易疲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所以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师要解决的首个问题。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可以尝试采用现在最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有一定情境性场景,调动学生情绪或者增强学生感官体验,促进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
比如,《岳阳楼记》这一课,其中存在大量的写景片段,这对于没有实地考察过的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想象当时的那个画面,也就无法感知文言文的美感,只能靠死记硬背去记忆文言文的内容,学生当然提不起兴趣。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创设多媒体情境的方式,从互联网上寻找湖南的旅游宣传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其中关于岳阳楼和洞庭湖的片段。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文言文的内容和当地的景色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关注作品背景,增强情感认知
大部分文言文作品都是在表达一种思想,抒发一种情感,就像现代人发说说,朋友圈一样,都是有感而发。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经常会忽略这一点,过于注重文言知识教学,照本宣科,忽略了对文言文作者和创作背景的拓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言文教学和古诗词教学一样,要想真正地理解其内涵,就必须将其放到历史中,结合作者的人生际遇、性格特征去分析。这样不仅能够拉近作者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能拓展学生的文学文化积累,增加学生的史料。
比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这一课时,如果学生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缺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就很难把握文章的主旨。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在明朝灭亡之后,就隐居山林,一心著作。从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对故国的怀念,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从“是金陵人,客此”就可以看出,作者没有说那两个人的姓名,而是强调他们是金陵人,客居于此。要知道明朝曾经定都金陵,而且一个“客”字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所以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写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也表明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孤洁高傲的人生态度。所以只有当学生对作者和作品背景有一定程度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
三、注重知识积累,构建知识体系
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通晓易懂,不仅仅是其年代久远,还因为其中有大量特殊文言现象存在。这些文言现象繁多而且零乱,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反复记忆。在语文考试当中,这些知识点也会经常的出现,但并不是以原文的内容出现,而是利用和课内知识联系密切的课外文言文。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些文言知识,学生回答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降低学生记忆难度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为学生今后广泛地接触文言篇章奠定良好基础。
关于文言词汇就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比如《醉翁亭记》中,“山行六七里”的“山”,是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名之者谁”的“名”,是名词作动词,命名。关于句式还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这些内容会经常借助翻译题来考查学生,倒装句的类型比较多,需要学生时常总结和翻阅。判断句具有一定的特征,比较容易辨识。省略句的翻译则需要学生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文言文的学习其实并不难,只要学生肯静下心来,一点点地归纳总结,文言文水平肯定会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寻求改变,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以期促进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进行,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胜国.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探索[J].学周刊,2019(33):70.
[2]张长胜.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J].甘肃教育,2019(19):166.
论文作者:席伟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文言文论文; 学生论文; 文言论文; 情境论文; 初中论文; 作者论文; 有一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