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论文_熊洪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论文_熊洪

摘要: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重大话题就是人口、资源、环境,这些都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损坏、酸雨区扩展、自然资源枯竭、生物种类减少、固体废弃物堆放等。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水生态环境

引言

水是万物之源,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严重破坏了水环境的正常运转,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水土保持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的短缺情况。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还人们一片绿水青山,为民造福。

1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水资源恶化状况,有效减少土地表面的泥沙径流量,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稳定,很大一部分是源于水土资源的稳定,因此,只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让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长期的为我们所用,发挥它们的价值,使整个生态环境都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2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2.1引发洪涝灾害

在枯水的季节,水土流失会造成水量锐减,而到了洪水季节,洪涝灾害就成为了会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时,地表水流会带走一大部分的土壤,并且,土壤中的营养也会被带走,随之而来的是土壤的贫瘠甚至是沙化,这就会严重破坏植被的生长,所以土壤蓄水能力更差,在洪水季节,暴雨侵袭,地表水流几乎全部流失,从而导致山洪或者是湖泊河流的水量急速上升,是平常水量的一到两倍,会危及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威胁着生命安全。

2.2引发干旱灾害

水土流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直接和显著的危害就是在枯水的季节会出现水量锐减的现象,严重的时候会发生河道断流等情况,这是因为水土流失使得土壤蓄水能力下降,土壤存不住水,自然会引发上述一系列的问题。一般意义上,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决定了这片土壤的蓄水能力,土壤蓄水一般都会储存在这些缝隙之中,而这些缝隙会占据土壤体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比例较大。但是一旦发生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土壤的蓄水空间也会随之而减少,降低土壤的蓄水能力,在枯水的季节,水量的减少更为显著,可能会引发干旱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

3水土保持应采取的措施

3.1河流干预治理措施

河道在流经各地区的河段中会受到各种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河床与水流都会受到影响,例如河岸崩塌会冲破河岸的水利工程,同时也会淹没周边的居住区,对农田造成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针对普通河流横向侵蚀河道时,应在保护沟床的基础上稳定河道,进行顺直防护措施,同时清除障碍并建造河道导流工程,防止河道弯道的产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其中护岸工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用浆砌石护坡技术,必须结合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水泥型号;另外,还可以采用干砌块石护坡技术对坡面进行稳固技术防护,还可以采用丁坝、顺坝形式治理山洪,治滩造田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措施是治理河滩淤垫成耕田,是治理小流域对抗河道冲刷的重要环节。

3.2生物措施

在生物措施中,有轮作方式和间作、混播以及套种两种方式。

3.2.1轮作方式

轮作是指耕作者根据一系列的自然规律,比如时令、土地性质以及农作物的特点等,在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植物。一般情况下,水旱轮作、专业轮作和绿肥轮作会成为备选的方式,达到耕种要求,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使水土保持增加30%-4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间作、混播以及套种

(1)间作

间作常常是在一整片农田中根据不同的时期,换种不同的庄稼,植物的最佳收获比率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生产周期内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逐步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和利用率,达到保护水土的效果。

(2)混种

混种主要是指耕种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子经常要组合在一起,往往会见到的是小麦和豌豆种子的搭配,这种搭配不仅可以将作物的生产量提高,而且可以固氮,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使农民创收。

种植不一样的植物,能够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在不相同的时间,但是又必须使农业耕种的土壤得到休息,使其得到调节,不断调试土地和植物之间的关系。

3.3蓄水保土措施

蓄水保土措施指以改变地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间作、沟垄耕作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

3.4坡面治理工程技术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中,各项施工技术互相配合,才能保障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整体施工状况。其中,坡面治理是其中的技术措施之一,主要应用于梯田的改造、坡面的蓄水建设以及水流的截断措施中。梯田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与高岭地区,即海拔较高的山区,将斜坡修成阶台式或波浪式;坡面蓄水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内陆的干旱地区,通常采取的措施就是修筑旱井和涝池,以此来储备水量,供人们饮或者灌溉农田;山坡截流沟技术主要应用于地处两截流沟坡面之间的地区,通常采取的措施就是沿等高线的走向修建,对水流起到一个拦截和排出的作用,通过上述修建方式,减少径流的冲力,提高了水土保持的时效性。

3.5沟顶防护工程技术

沟顶防护工程技术同样也是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主要应用于遭受河流径流冲击过程造成严重破坏的地域。通常为解决农田、村庄以及道路破坏的情况,采取蓄水式、泄水式两类工程措施,其中,蓄水式工程主要采取的修筑措施就是根据现有地质的土壤情况、沟壁高低等在河流的沟顶部修建拦水沟埂,保障上流的水沿沟埂进行流动,灌溉农田;而泄水式工程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将施工现场的土壤进行改造,以期降低水土流失速度,无论是蓄水式还是泄水式,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当地的造林种草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沟顶防护水土的作用。

3.6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一种较为基础的防护水土流失方法,采取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主要是能够调节径流、削减洪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持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抗蚀性和抗重新,此外还能够改善小气候环境。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最主要的实施方法是造林,通过水土状况的调查,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慢慢的自然恢复提高土体的蓄水能力和整体强度。也可以通过生物固沙技术提高沙土地的抗风蚀能力。总之,水土林草措施就是利用自然生物进行土壤的修复并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土保持工作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要充分采用各种治理措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潘振.浅析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J].水利工程,2017(3):187-188.

[2]蔡前炎.初探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J].技术探讨,2018(2):183-184.

[3]马恒有.水土保持对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

[4]李小军.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01):57-58.

论文作者:熊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论文_熊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