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芊妤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长沙航天学校
摘要:提高全民族素质最重要的便是中小学教育,不仅需要通过德育形成道德品质,也需要通过智育获取知识,更通过体育强生健体,也要通过劳动懂得劳动创造世界,而"美育"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需要通过物的形态所展示,而这个"物"音乐教育当之无愧,通过感受体验音乐,达到以歌载道、以美导行。
关键词:美育 中小学 音乐
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学校教育工作除了强调"德、智、体、劳"教育,也要重视"美育"工作。 所谓美育: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到美育是指美学方面的各种教育,通过一系列审美教育活动来感受体验美,最终表达美,可以说美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渗透在教育工作方方面面之中。小学美育教育是美育教育的基石,而音乐美育则是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优美动人旋律引人入"境",走进音乐美的内容悄然入"情",最终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事物"美"的向往。由此笔者以音乐课堂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新课标具体要求,就音乐教学与美的关系作以下探究。
一、唱游体验美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游戏开始的,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在不知觉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技能。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情大致概括为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唱游教学便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唱游教学把乐曲中所特色的节奏通过音乐律动转化为视觉形态,使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感受到音高的音高变化、音色的明亮粗犷、力度的强弱对比、节奏的虚实结合,当动人音乐与学生不自禁地律动产生共鸣时,便获得美的享受。如:小学三年级教材《老师请你别生气》。乐曲旋律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章节,前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通过拍拍手、跺跺脚的动作形态,呈现出多彩青春场面。第二乐段音乐旋律婉转抒情,其动作形态深情舒缓,流露出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敬爱之情。通过对乐曲的不同乐句的分析,创编不同形式动作组合,使学生声中有物、有景、有情。
二、歌唱认识美
如果说动人的文字道出你的心声,那优美歌声便是插上翅膀的天使直到心扉。俄国作曲家说过:"歌声如同绚丽的彩虹,在昏暗的天空画上一道靓丽的色彩,没有它,世界是如此的黑白"。
唱歌学习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会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学生的心扉,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六年级教材《我的祖国》,其歌词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祖国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文,字语间刻画三幅祖国大好河山,歌曲虽然不同于其他的的红歌那般铿锵,但前部分抒情婉转,后半部分混声合唱的加入,仿佛山洪喷发、激动人心。其中歌词"这是美丽的祖国"、"这是英雄的祖国"、"这是强大的祖国"三次对比的陈述直击爱国主题,整体歌词坚实有力,旋律气势高涨,仿佛唱出亿万万同胞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也会在演唱中注入一腔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听赏感受美
音乐是人们抒情、寄情的艺术,无论是表演还是聆听都包含千丝万缕的情愫,余音绕梁、震撼人心。
赏析乐曲也是音乐教育环节中必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同时,获取对音乐美的享受。音乐与文学一样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学通过华丽的语言阐释内心独白,音乐则以其独特音响的魅力,给人以美的洗礼。它通过跳动的音符构成旋律的起伏,强弱节奏做紧与松的对比,显现出它独有的特色,从而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波澜。如六年级教材听赏曲《丰收锣鼓》,乐曲把听众带到了喜庆丰收的场景中,展现热闹、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乐曲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锣鼓欢腾,情绪高涨;第二部分管弦乐与笛子合奏,呈现人们内心的喜悦;第三部分采用散板方式再现第一乐段旋律,笛子的明亮与云锣的柔美,婉如粼粼碧波;第四部分为全曲的高潮,乐曲在快速的节奏、热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展现劳动欢庆丰收的场面。通过对乐段分析,使得学生融入音乐中,产生心灵交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今后音乐赏析中,要用心去感受,去领悟不用音响、音色、配器、和声所形成的美。
五、合唱表现美
俗话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足以说明人声是世界上最美妙语言。
合唱教学也是音乐教育环节中必不可缺少的,是对青少年实施培养集体主义的重要工具。如:六年级教材合唱曲《欢乐颂》,是一首耳熟能详的世界民谣,学生演唱过程中容易从低声部跑调到高声部,而高声部同学也容易突强自身声部,使之乐曲和声效果极差。在合唱学习中,应该加强声部与声部之间的聆听,懂得在一个大集团中,不是一个人唱的有多好便是好,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形成声部相容之后的和声美。当各自声部懂得聆听对方声部,共同寻求和声美时,隐性的德育便悄然的注入学生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合唱教学的团队合作,有说服力的展现集体力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美育教育,它不是应试教育的纸上谈兵,而是课堂上润物细无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美的声音、美的乐曲,重要的是挖掘教材中美的核心,寓教于乐,达到以歌载道、以美导行,使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去感受、认识、体验、表现美。
论文作者:刘芊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美育论文; 声部论文; 音乐论文; 乐曲论文; 学生论文; 祖国论文; 旋律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