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以江苏省为例_物流产业论文

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性——以江苏省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省论文,为例论文,经济增长论文,互动性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1.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布局、市场发展等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完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改善经济结构,强化区域市场的发展。

2.区域经济增长对物流产业的推动作用

区域经济是物流产业存在的基础,决定着物流的需求结构和区域物流能力,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也较快。

区域是商品集散和加工中心,基础设施较齐全,交通与信息发达,为形成以区域为中心的物流网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区域与周围地区的不对称性,区域扮演着增长极的角色,它将带动周边地区及更大范围区域的发展,从而引发对物流的大量需求,以便形成一个有机的商品流通体系,这必然会有力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性模型构建

1.指标的选取

为定量研究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性,我们选取了物流量(用H表示)和GDP(用Y表示)两个指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以期得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趋势。

GDP指标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区域GDP是一个区域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Y表示。

2.模型的构建

(1)物流产业发展趋势模型

提高物流量、加快物流的周转速度,是提高区域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可通过构建物流量的趋势模型,来反映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建立模型为:

H=f(t)+ε(1)

物流能力(H)为被解释变量,时间t为解释变量,ε为随机误差项。

(2)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性模型

为研究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性,构建区域对物流量的回归模型:

Y=f(H)+ε(2)

区域GDP(Y)为被解释变量,物流能力H为解释变量,ε为随机误差项。

(3)区域经济物流弹性

区域经济物流弹性是指区域经济增长率与区域物流能力增长率之比,即。它可用于反映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表明区域物流能力每增长1%,所拉动的区域经济的增长率。当E>1时,说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区域物流能力增长速度,拉动作用大于推动作用,区域物流需求大于物流供给;当E<1时,说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慢于区域物流能力增长速度,拉动作用小于推动作用,区域物流需求小于物流供给;当E=1时,说明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能力同步增长,拉动作用等于推动作用,即区域物流供需平衡,这是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理想状态,是区域物流能力建设的目标。

3.模型方法

基于前文对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本文基于最小二乘法(OLS),构建回归模型,并对指标间关系进行研究。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是根据解释变量X和被解释变量Y的相关关系,建立X与Y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的方法,其基本模型结构为:

可得到:

整理后有:

求解得:

三、江苏省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性实证分析

1.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1)区域物流通量

物流能力指物流供给主体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物流能力的度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理论上至今尚无综合反映区域物流能力的统一指标。在区域范围内,衡量物流能力的指标应包括物流设施承载能力、物流通讯网络性能、物流中心空间布局合理性、物流经济管理体制适应性、客货周转速度、客货流量等。客货周转速度和客货流量是区域物流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可以把客货周转速度和客货流量看作衡量区域物流能力的综合指标。区域是区域物流网络的结点,是区域物流的枢纽,因此以客货流量作为反映其物流能力的指标更为合适。区域内,货流和客流(劳动力流)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立统一于同一系统之中。因此,可用物流通量概念使货流量和客流量统一为一个指标,综合反映区域物流能力。为了确定物流通量,需首先分析货流量和客流量的相关关系。以江苏省主要年份货流量G、相应年份客流量L,构建一元回归方程:

G=C(1)*L+C+ε,对方程两边取自然对数,则回归方程可简化为

lnG=C(1)*lnL+C+ε,

(9)

其中,G是被解释变量;L是解释变量,ε是随机误差。

根据表1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15,0①,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进行相关参数估计,解得

将历年客流量L代入回归方程(10),求得lnG,再对lnG求反对数,即得货流当量,列入表1第八列。我们称H为区域物流通量,并以H代表区域物流能力。

图1 江苏省客货流量关系(ln L-ln G)

图2 物流能力随时间变化

(2)物流能力随时间的变化

相应的,以物流能力H为被解释变量,时间t为解释变量,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江苏省1978~2004物流能力(物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如图2,1978年为t=1),得相关关系:

变量数K=2、样本容量n=27,P<0.05,可见方程具有相当好的统计性质,拟合优度高。说明江苏省物流能力H随时间t的变化以二次多项式形式增长。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江苏省的物流量还将继续增加,区域物流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2.江苏省GDP与物流通量H相关性实证分析

根据表2数据,对江苏省GDP(以变量Y表示)和物流通量H进行相关分析(如图3),得回归模型:

图3 江苏省GDP与物流通量关系

表2 江苏省GDP与物流通量关系

年份tH

GDP(1978年价,亿元)

197813.22100.00

197923.67111.98

198034.12117.39

198144.79130.13

198255.59142.95

198366.53160.50

198477.64185.73

198588.97217.88

198699.12240.47

1987109.24272.81

1988119.32326.23

1989129.62334.33

1990138.70351.08

1991148.87380.24

19921510.12

477.52

19931611.47

572.02

19941711.93

666.53

19951815.56

769.17

19961916.58

863.03

19972016.54

966.59

19982116.71

1072.91

19992217.24

1181.29

20002318.81

1306.50

20012418.89

1439.77

20022519.57

1606.78

20032620.91

1825.30

20042722.14

2097.27

3.江苏省GDP物流弹性

为了探索江苏省GDP物流弹性的变化趋势,按式(11)即对1978年至2004年物流通量进行追溯预测(1978年为t=1),并对2005年至2008年物流通量进行预测,结果列入表3第三列。按模型,用表3第三列对H的(追溯)预测结果,对1978年至2004年江苏省GDP进行追溯预测(1978年为t=1),并对2005年至2008年江苏省GDP进行预测,结果列入表3第四列。

由式(12)知:=11.0102H-39.634。按此式,用表3第三列对H的(追溯)预测结果,计算并列入表3第五列。按,用表3第三、四、五列数据计算出1978年至2008年江苏省GDP物流弹性系列,列入表3第六列。将弹性E绘在图4中表示,更能清楚地看出E随时间的变化。

图4 江苏GDP物流弹性随时间变化趋势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

上述研究表明,江苏省物流能力H随时间t变化以两次多项式形式增长。江苏省GDP与物流能力H呈两次多项式关系。1978年以来,江苏经济物流弹性E一直呈上升趋势。1982年前,E<1,说明物流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对物流能力的推动;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1983年后,E>1,说明物流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经济增长对物流能力的推动作用不够强。预期到2008年江苏经济物流弹性将达到2.21698的水平。其经济意义是:物流能力每增长1%,江苏GDP将增长2.21698%。这说明区域物流供给明显小于物流需求,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因此,相对于经济对物流的需求来说,江苏物流产业是“瓶颈产业”;相对于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来说,物流产业是江苏经济的“牵引产业”。

为了促使区域物流供需平衡,使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进入良性互动状态,江苏省须加强经济对物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强物流系统建设。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快速物流通道建设。尽快构建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合理调整物流能力结构,大力发展与IT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相适应的快速物流业。加强物流产业管理体制和法规的研究,探索第四方物流的实现形式,规范物流主体的经济行为,科学发展物流产业。

注释:

①本文所有计量均在SPSS15.0完成,由于本文所计算各指标目的均为先求相关关系,再得回归方程方式,因此推导过程类似,计算与公式推导可以式(10)为例,下文不再赘述。

标签:;  ;  ;  ;  ;  ;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以江苏省为例_物流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