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以防范洪涝灾害为基本功能,以农业的增产增收为目的,对农田进行灌溉和排水的工程措施,不仅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新时代发展下,对乡镇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使乡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的发展,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先导。
关键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现状;趋势
1导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项目的支持,具体从农村发展中来看,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这些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正是维系农村农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条件所在,尤其是随着当前我国对于“三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相应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特点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是进行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进行抗御水灾旱灾、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指灌溉面积1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渠道流量lm3/s以下的工程。农村的水利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十分有利,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用处。农村水利工程可以对于农业生产中的灌溉设施进行完善,并且有效的为生产技术提供应用环境。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周期长,投入较多,管理具有很高的难度,直接经济效益难以在短期得到体现。现如今在农村有70%小型水利工程因为闲置太久并且管理不善产生老化甚至是损坏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导致水利工程无法发挥其防涝防旱、灌溉农田的作用,同时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资源,使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农村的一项负担。
3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
3.1工程建设没有前瞻性
特别是小型蓄水工程,大多建于50、60年代,由于集中建设,工程数量多,技术力量单薄,存在工程选址、勘测、设计、施工标准不一致,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不够,有些工程没有长远考虑,盲目性建设、造成工程质量欠差。
3.2工程质量差隐患多
由于建修年代较久,建修时没有专业化施工队伍,国家补助少,小型蓄水工程多为土质工程,相当部分是边建设、边设计、边规划的“三边”工程,建成后部分配套设施不能跟上,造成年久失修,部分工程老化、垮塌、渗漏、白蚁危害严重等,工程蓄水大大降低,渠系运行不畅,拦蓄防洪能力较弱,一旦洪涝干旱发生,就会给当地群众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3工程建设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之初,均是镇、村组织群众修建,重点部位政府适当给予补助,建成后小型蓄水工程除水库外均由村级管理,产权属村集体所有,小型渠系按村地域管辖,农业税未取消前工程建设和维修靠统一收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两工款”和投劳来完成,农业税未取消后,“两工款”也取消了,群众投劳集资的热情没有了,小型水利建设和维修开展较难,群众一心想依靠国家投资来完成,违背了小型工程建设“谁建设、谁受益,谁负担、谁管理”的原则,群众认为工程管理单位收了水费就没有必要参与建设和维护,因此造成工程管理维护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例如某水库管理所,管理人员编制5人,全部为工勤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管理人员负担重,工程管理无法到位,加之财政部门对基层水管单位自身建设拨款经费较少,也影响了正常的管理工作。
4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
4.1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
在农业生产活动当中,要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应该充分发挥出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这就要求在管理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要提高科学管理意识,通过管理目标的实现来保证农业生产的产出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农业小型水利工程兴建完成之后,为了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可以采取个人承包、集体管理等形式对小型水利工程施行切实可行、效果显著的管理模式。同时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现状,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和管理。对于使用年限较久的小型水利工程,县级水利部门以及农业部门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进行维修加固,使兴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和老水利工程都能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以及功能。在农村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不仅仅是进行农田灌溉,同时还兼顾着生活供水以及淡水养殖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发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该将它的实用性以及公益性充分结合起来。同时,根据不同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最后就是在农村水利工程发展的过程中,还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在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对运行成本进行核算,降低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成本,以此推动小型水利工程良性发展。
4.2工程兴建与土地整治的有效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在进行土地整合流转的过程中,也要与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变化情况相协调。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根据土地整合流转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工作目标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兴建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土地整合流转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生态、经济发展、产出效益以及社会效应等进行充分分析和考虑,同时还要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以及可能会带来的产出效益进行全方位思考和预见,以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土地整合以及流转的过程中,将小型水利工程灌溉的配套设施、供水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管理充分纳入进去,同时改变原有的农业生产目标,将以前的以经济发展为先导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生态保护和高效利用土地的农业生产方式。所以在进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将与土地的整合流转充分结合起来。同时对小型水利工程灌溉的配套设施、供水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管理充分考虑进去,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转变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还能够在高效利用土地以及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3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运营维护管理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兴建完成之后,为了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还应该加强后期运营的维护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采取轮岗管理制度,将相应的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个人,从而实现责任的溯源。同时,农村地区还应该建立联动机制,对偷盗、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此保证小型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运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5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田水利工程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充分的发挥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江涛.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9(27):107.
[2]葛子辉,陆维斌.新农村建设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的关系[J].节水灌溉,2018(5):51-53.
[3]田圃德,范静波.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创新的制度需求[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3):125-127+129.
论文作者:马春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农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工程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