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范式研究:《周易》与《文心雕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易论文,文心雕龙论文,范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4)0l-0419-04
一、“影响研究范式”视角下的《周易》与《文心雕龙》
“影响研究范式”是现代传播学的一种研究方式。其核心是运用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来考察作为一种影响因素的传播要素对其受众的影响情况。其基本操作步骤是:建立研究指标→对受众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运用“影响研究范式”进行影响分析,至少可以揭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影响的广度,即一种传播影响因素对其作用对象(受众)的影响范围有多大或影响面有多广;二是影响的深度,即影响因素作用于其对象的程度有多深。这即是“影响研究范式”的核心价值所在。同时,进行影响研究采用的是实证的方法,需要根据研究目的而设定具有参照或比较意义的研究指标,从而使研究结果至少具有研究指标层面上的客观性。
“《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历来是文艺理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从“影响研究范式”的视角来考察《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的独特意义在于:通过定量的引证分析,全面而客观地展示出《周易》对《文心雕龙》影响的广度;通过定性的阐释性分析,则着重揭示出《周易》对《文心雕龙》影响的深度。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结合,既充分体现了文本之间的客观性,又注重了主观阐释的洞见能力,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此外,实证研究相对于传统人文研究而言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上的补充。
现代传播“影响研究范式”可以典型地表示为:“传播影响因素(传媒)→受众→实证→影响效果”。其中,尽管传播因素先于被作用对象,但二者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共时性”——这也是同时获取深度与广度的研究需要具备的一个前提:传播影响因素与受众在一个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同时“在场”。这样,通过实证的方法对受众进行研究,就能够同时获得影响的深度与广度两个方面的数据,从而进行影响效果评估。例如,通过深度访谈或投射技术探知传播影响的深度,通过问卷抽样调查了解传播影响的广度。然而,在《周易》与《文心雕龙》关系体系中,由于前后时间跨度过大,使得传播影响因素的接受者——作者(刘勰)缺席,导致影响研究中传播因素与受众不能同时在场,无法对作者本人进行影响效果实证研究。因此,只能以文本本身作为研究客体。
尽管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缺憾,具有一定客观性的文本实证分析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作者所受到的传播影响,因而文本分析仍不失为一种“影响研究范式”的合适的方法。
在具体操作上,通过两个步骤来揭示《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关系。首先,以文本内容为实证分析客体,通过引入量化分析指标——引证率(含直接与间接引证),来反映《周易》对《文心雕龙》影响的广度。其次,从定性的角度来剖析作者从借用话语模式到内化《周易》核心要义,由此反映出《周易》对《文心雕龙》影响的深度。
二、《周易》对《文心雕龙》影响的量化分析——影响广度
(一)《周易》对《文心雕龙》的整体影响情况统计分析
在《序志》篇中,刘勰对《文心雕龙》的篇章构成作了明确的说明,分“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即把全书分成枢纽、文体论、创作论、文学史、作家论、鉴赏论、作家品德论七个部分。从《文心雕龙》的篇章构成看,总共50篇,分为上、下两部分,称作上篇、下篇。上一部分25篇,讲文章纲领和文体论;下一部分24篇,讲创作和文学评论;最后是《序志》,合起来共50篇。因此,首先需要从引证的角度对《文心雕龙》50篇中各篇引证《周易》的情况做量化分析,以观察《周易》对《文心雕龙》的整体影响情况。量化的方式是将凡是引证了《周易》内容的《文心雕龙》篇章进行统计,然后看50篇中引证《周易》内容的分布情况。为统一量化标准,本文以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的篇章划分及文本内容作为《文心雕龙》的标准参照文本,以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阮元《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为《周易》标准参照文本,以上述两个版本为依据进行统计分析。《文心雕龙今译》将《文心雕龙》分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文学评论四个部分。其中,总论为5篇,文体论20篇,创作论19篇,文学评论6篇(含《序志》)。统计结果如表一:
表一 《周易》对《文心雕龙》的整体影响情况统计
构成组成
引证《周易》
篇章
部分篇数
篇数 引证率
总论5篇4篇
80%
文体论
20篇8篇
40%
创作论
19篇9篇
47%
文学评论
6篇 2篇
33%
合计50篇23篇
46%
从上表的统计数据可见:
1.整体上看,《文心雕龙》对《周易》的引证率是比较高的,由此可以看出后者对前者的影响面较大。在《文心雕龙》50篇中,有23篇文本中都直接或间接引用了《周易》文本中的语句,篇章引证率为46%,即在整部《文心雕龙》著作中,接近一半的篇章都或多或少直接引用了《周易》的内容以论证作者的观点。
2.《周易》对《文心雕龙》各部分的影响程度比较。从篇章引证率指标看,《周易》对《文心雕龙》四个构成部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文学评论的影响程度排序由大到小分别为:总论>创作论>文体论>文学评论。具体情况如下:
(1)总论的篇章引证率最高,5篇中就有4篇引用了《周易》的相关内容,篇章引证率为80%;
(2)创作论部分的篇章引证率位居第二,19篇中有9篇引用了《周易》内容,篇引用率为47%;
(3)文体论部分20篇中,有8篇引用了《周易》内容,篇章引证率为40%,位居第三;
(4)文学评论部分6篇中,有2篇引用了《周易》内容,篇章引证率为33%,是《文心雕龙》中引证《周易》内容最少的部分,因而《周易》在该部分的影响最弱。
(二)各部分所含篇章的语句引证率统计比较
该部分主要以《文心雕龙》各个篇章中所引证的《周易》语句为统计分析单位,进而揭示出《周易》对于不同篇章的影响情况。具体统计情况如下:
表二 以文本语句为统计单位引证率
语句
语句
语句
篇名
引证数
篇名
引证数
篇名
引证数
原道
10奏启
1夸饰
2
徵圣
3议对1事类
2
宗经
4神思1隐秀
2
正纬
1书记3附会
1
祝盟
1神思1总术
1
论说
1通变1时序
1
诏策
2情采1序志
2
檄移
1丽辞3合计
46句
(注:以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文本中的句号为语句统计的句数标准。)
从上表看出,整部《文心雕龙》引证《周易》语句共46句(直接与间接)。由于总数一定,因此语句的引证数大小排序就是语句的引证率大小排序。具体而言:
(1)《周易》对《文心雕龙》影响最大的是在《原道》篇;
(2)影响第二的是《宗经》篇;
(3)影响第三的是《徵圣》篇;
(4)影响第四的是《诏策》、《夸饰》、《事类》、《隐秀》、《序志》篇;
(5)剩下的各篇章都是各引证了一句,影响力排序第五位。
结论: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1)《周易》对《文心雕龙》的主要影响体现在总论部分。在对总论部分的影响中,又主要体现《原道》、《宗经》、《徵圣》三个篇章中,其中以对《原道》的影响为甚;
(2)在《文心雕龙》的其它三个部分中,引用《周易》内容的比例远远低于总论部分,《周易》对该三个部分的影响相对而言显得非常弱。
三、《周易》对《文心雕龙》影响的定性分析——影响的深度
(一)“以经为范”的话语模式引用与化用
从话语模式的角度看,刘勰受《周易》的影响很深,体现为在《文心雕龙》文本中对《周易》话语模式的直接(间接)引用和语境的借用两个方面。
1、直接引用或模仿《周易》话语
(1)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周易》话语现象有两类:一是直接引用经文中的卦辞进行论证;二是直接引用古人称为“十翼”的《易传》中的传文内容。直接引用卦辞进行说理的话语方式较为典型的如《情采》篇中“贲象穷白,贵乎反本”。这实际上就是直接引用借卦说理。《周易》《贲卦》的上九爻辞:“白贲,无咎”。“白”者,“质也”。“贲”有修饰的意思,上九是最后的一爻,象征修饰到达高峰。此卦泛论百物都有“文质”,而且相生、相成,文必沿质而制,不能浮华。刘勰为了纠正文坛形式主义颓风,就借《贲卦》说理,阐发创作应处理好“文质”的矛盾,作“文”,而不忘“质”。下面还有一些典型借卦说理话语方式的例子。
诏策
《易》称“君子以制[度数]数度” 《节卦》
夸饰
必鹏运,气靡鸿渐。 《渐卦》
附会
此《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且”也。 《卦》
书记
符者,孚也。徵诏防伪,事资中孚: 《中孚卦》
直接引用《易传》中传文的例子如《文心雕龙》《原道》篇“《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就是直接引用《系辞上传》中《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类似的例子还有:
1、书契决断以象,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
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
徵圣
义以藏用也。 《系辞下传》
2、《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 《系辞下传》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
宗经
文,言中事隐。(《系辞下传》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龙出而大《易》兴,神
正纬
龟见而《洪范》耀,故《系辞》称“河出图,洛出
书,圣人则之”,斯之谓也。 《系辞上传》
夸饰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系辞上传》
1、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
序志
篇而已。 《系辞上传》
2、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 《系辞上传》
(2)直接模仿
《文心雕龙》《原道》篇“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中的“仰观”,“俯察”就是模仿《系辞上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的话语模式。类似的例子又如:
篇名
《文心雕龙》引用《周
易》语句 《周易》原文
原道
取象乎《河》、《洛》,
《说卦》:昔者圣人之作
问数乎蓍龟,观天文《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
以极变,察人文以成 蓍,参天地而倚数,观变
化;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
柔而生爻。
2、对《周易》话语语境的借用
《原道》《周易》
《系辞上传》: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
“仰观吐曜,
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
俯察含章,高
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
卑定位,故两
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仪既生矣。惟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
人参之,性灵
位矣。”
所锺,是谓三
“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
才。” 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
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
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上表的比较可以看出,《原道》篇中的“吐曜,含章,高卑,两仪,三才”其话语语境完全来自于《周易》《系辞上传》。
(二)对《周易》要义的化用
所谓的化用是指作者对某种思想观念的内化,并且将其运用到论述之中作为一个无需争辩的合理前提。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内化是对外在刺激因素的一种消化吸收,并且经内化的内容成为个人认知结构的一个有机部分。从影响研究范式角度看,内化是一种传播效果的最高境界。《文心雕龙》作者对《周易》的内化体现在充分吸取《周易》要义并付诸于立论。《周易》的要义在其所蕴含的哲理。其中“易”与“象”是《周易》要义中的精华。《文心雕龙》受《周易》影响最深的地方恰好就在于“易”与“象”两个方面。
1、“借《易》象说理”的论证方法
孔颖达《周易正义》“《易》卦者,写万物之形象,故《易》者象也。象者像也,谓卦为万物象者,法像万物,犹若乾卦之象法于天也。”《易传》不仅突出了“象”,而且对“象”作了两个规定,一个是“观物取象”,一个是“立象以尽意”。
首先,是“观物取象”。《易传》“观物取象”主要表现于《系辞传》中的两段话:(1)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2)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系辞传》提出的“观物取象”方法是“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其次,是“立象以尽意”。在《系辞传》中,有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又有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又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刘勰从艺术构思的角度,并提出了“意象”这个范畴。他认为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外物形象和诗人的情意是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中孕育而成审美意象。这是“意象”作为美学范畴第一次出现。“意象”这个范畴的形成,在中国美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而它的形成,最早就是发源于《易传》的“立象以尽意”这个命题。
此外,《系辞传》还提出,“立象以尽意”的特点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刘勰认为:“兴隐”,“发注而后见”。在《文心雕龙》中,用这些话来解释“兴”:“观夫兴之托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2、“通变”意识的运用
《易》之“精义”使刘勰意识到一切事物要不僵化、有生命力,便非随时变化不可。《系辞》“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变”包含三层意思:
(1)“变”是永恒的法则。《文心雕龙》的《通变》类似《系辞》的“穷变,通久”的传笺,以文学史启示人们,文学是社会的历史范畴,各种体裁的作品,“变则其久,通则不乏”。凡属通行而有活力的诗文,都按着“自然之道变化”,而变化充分体现出其复杂性。
(2)“变”是在对立中进行的。《明诗》:“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之为易,其难也方来。”“难”“易”是作者创作的一对矛盾。如果诗人认识“难”“易”转化的“自然之道”,知难而进,则难将转化为易。
(3)“变化”的形态是无穷的。《隐秀》: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
在《文心雕龙》中“变”的思想贯穿于始终。刘勰的时代,统治者豪门世族过着淫靡的生活,进而导致文风讹滥。讹滥的文风把创作引入歧途,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挽救。因此,《文心雕龙》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是,从理论上寻找论据,反对不正的文风;二是,建立一个正确的文论规范体系。当时的现实以及《文心雕龙》想要达到的核心目的,都需要以“变”为解决之道。
此外,“变”的意识还体现在下述典型的篇章上。
1、赞曰:文
律运周,日新
1、(《系辞下传》):《易》:穷则
通变
其业。变则
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
[其]可久,
佑之,吉无不利。
通则不乏。
1、(《系辞上传》):通其变,遂成
1、譬爻象之
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
变互体,川渎
象。
之韫珠玉也。
2、(《系辞上传》):是故阖户谓之
隐秀
故互体变爻,
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
而化成四象;
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
珠玉潜水,而
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
澜表方圆。
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3、(《系辞下传》):道有变动,故
曰爻。
四、小结
总之,通过运用“影响研究范式”的研究方法,对《周易》与《文心雕龙》影响关系的探讨,我们发现并揭示了一些隐藏在文本之中的内在关系,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两者之间直接的深刻关系。但是,由于《周易》与《文心雕龙》是两部博大精深的巨著,难免挂一漏万,这种方法也只是一种有益的初步尝试。
收稿日期:200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