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_党的宗旨论文

铭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_党的宗旨论文

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论文,宗旨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之所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是由以下几方面所决定的。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党章开宗明义地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精确表述和高度概括。 中国共产党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就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写进了党章的总纲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也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及其历史任务决定了党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是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坚持党的宗旨,是坚持党的性质的集中表现。要使我们党的性质不改变颜色,永保执政地位,就必须永远坚持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这是我们应该首先确立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它表明,谁能顺应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的要求,谁就能领导人民胜利前进,否则的话,只能被历史所抛弃。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我们党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生存、发展、壮大。因此,党不脱离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党胜利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决条件。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对党来说,人民群众是须臾不能背离的,背离了,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下去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阶级、阶层关系及结构状况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这一点不能变。无论什么时候,党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这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党时刻不脱离人民群众,目的也是为了使党能自觉地去反映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根本的一条就在党能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我们党在执政后,在宪法上明确规定了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主义的主人的地位,并指出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此外,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历史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可以说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出发点。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表现

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它反映着本阶级的特征和根本利益。共产党员的党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的性质在党员身上的具体体现。党章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的根本标准之一,就在于它是共产党员党性的集中体现,是检验党员党性强弱的主要标志。党性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凝聚而形成的,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体现在是否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上面。作为共产党员,在面对工作和问题时,能为群众着想,在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能抛弃个人私利,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这是党性强的表现;反之,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不惜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缺乏党性的表现。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地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武装起来,向老一辈的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先锋战士。

二、新形势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临着新的考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顺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和要求。新的情况,给我们党和每一个党员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出了新课题,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面临着新的考验。

1.执政的考验。执政考验的实质是党在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能否保持自己的先锋队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防止党脱离人民群众,防止党由人民的公朴变为人民的主人,从而滋生官僚主义的问题,其核心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我们党执政后,由解放前被屠杀、被围剿、被压迫、不公开的环境改变为在和平环境中执政的公开的党。在过去残酷的战争年代和艰苦的条件下,不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鱼水关系就寸步难行,甚至生命都要失去保障。可是党执政以后,有些党员特别是有些做领导工作的党员干部,对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帮助的迫切感不象以前那么强烈了,甚至认为没有群众,可以照样做“官”。还有少数党员自以为做了官,了不起,成为人民群众的官老爷,严重地脱离人民群众。也还有少数党员,搞不正之风,严重违活乱纪,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可见,党所处的环境变化之后,正确处理好党群关系,防止党由领导者变成统治者,确实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执政的考验也就是权力的考验,因为执政党实际就是掌权的党。由于党处于执政地位,因而在党员队伍中,很多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担任一定的职务,掌握一定的权力。这就存在一个如何为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过好用权关。应当清醒地看到,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使人民公仆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又可以被少数思想作风不正的人利用,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在这种情况下,是当名付其实的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当官老爷,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是摆在执政党党员干部面前的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在实践中,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既有象张鸣岐、孔繁森、李润五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他们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自觉地摆正自己的公仆地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也有象倪献策、王宝森等少数人那样,背离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利用人民给的权力谋取私利,摆错了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最终受到人民的唾弃。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使我们清醒地看到,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能否变质的大问题。为此,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只用来为人民服务。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越大越要为完成使命作出牺牲;权力意味着党的未来,人民的期望,权力越大越应当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

2.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考验的实质是执政党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否通过不断的自身加强和建设,保持自己的肌体纯洁、健康并不断发展的问题,其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反腐倡廉的问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目的是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但与此同时,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东西也不可避免地会钻进来,影响和腐蚀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能否经受得住物质金钱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的诱惑,是一个严肃的考验。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本质上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因为它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市场经济活动必须按照价值规律办事,遵循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追求利润等原则。如果这些原则渗透到党员政治生活之中,必然产生消极影响。面对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以及产生的消极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宗旨观念动摇了,淡漠了,有的甚至完全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立场。他们把人民的利益抛到九霄云外,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进而导致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社会上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当前的腐败现象很多,也很严重,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弄权渎职、敲诈勒索、贪赃枉法、行贿受贿、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狂吃海喝、腐化堕落,等等,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和最本质的内容是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这些腐败现象,虽然只反映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极坏,它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腐蚀党员干部队伍,严重地脱离群众,败坏社会风气,危害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对执政的共产党人提出了更加深刻严峻的考验。

3.反“和平演变”的考验。党的十四大报告在谈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问题时,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严重斗争。这一斗争在社会主义国家集中表现为争夺群众特别是争夺青年的斗争。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因此,我们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以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争取、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年,挫败敌对势力进行的“和平演变”战略,使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永远掌握在忠实党和人民的手中,这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三、坚持党的宗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如何坚持党的宗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要坚持和实现党的宗旨,必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在实践中具体体现为必须正确全面地对待和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上。

1.既要讲物质利益原则,又要讲理想信念。搞市场经济,毫无疑问,要讲物质利益原则,也就是要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使各种经济活动与物质利益直接相联系,根据经济效益给予经济上的奖惩,从而促使个人、部门从切身利益上关心实际生产成果,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讲职业道德,讲精神文明,作为共产党员还要牢牢记住自己的最高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如果只一味追求物质利益,一切向钱看,坠入拜金主义的泥坑,见利忘义,去干那种损人利己,巧取豪夺等违法乱纪的事,那就与坚持党的宗旨风马牛不相及了。所以,处理好讲物质利益原则和讲道德,讲理想、讲信念的关系十分重要,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要讲社会公德,也要讲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新人,何况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呢?《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共产党为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运动的未来”指的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一点,每个共产党员,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忘记。

2.既要坚持商品交换原则,又要坚持党性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要的条件是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这就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坚持贯彻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商品生产得到大发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才有雄厚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如果商品经济不发达,物资匮乏,又怎么能建立起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所以,坚持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应有之义。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为核心的党性原则。我们坚持党的宗旨,自然也要坚持商品交换的原则,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人民尽快奔向小康,逐步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因此,从根本上说,坚持党性原则同坚持商品交换原则是一致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发生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不良现象,搞权钱交易就是一种最为突出的表现。本来,干部手中的权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但有的人却要把权当作自己谋私利的手段,搞以权换钱;有的人,以票、以车、以货、以电、以紧俏物资等谋私;有的人,明明是自己份内该办的事也不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些,都败坏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极大地损害了党群关系。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是把权力商品化,严重地违背了党性原则,也违背了商品交换原则,因为两者不具备有等价的交换价值。还必须分清,商品交换原则是商品经济的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性原则是党员思想行为所要遵循的根本原则;商品交换原则属于经济范畴,党性原则属于社会政治范畴;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商品交换原则,而指导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只能是党性原则。所以,既要看到两者之间有联系和一致的方面,更要看到两者之间还有不同与差异的一面,不仅不能把两者相互代替,更不能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政机关中的政治生活和公务活动之中。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相互关系,才能坚持好党的宗旨。

3.既要讲按劳分配原则,又要讲无私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国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要求以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劳动者根据自己所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领取劳动报酬。按劳分配原则的本质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反对平均主义。这种分配方式,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而必须坚持。但那种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凡事先问给多少钱,钱多就多干,钱少就少干,不给钱即使是于人民有益的事也不干,搞按酬付劳的情况,是与共产党人应有的思想品格完全不相符合的。共产党人还要讲无私奉献精神。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及至生命的共产党员,就应该始终保持和发扬立党为公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一生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精神,心里只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精神,甘当人民的螺丝钉,公而忘私的雷锋精神,都应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按劳分配的方式,在现阶段虽是我们谋生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它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所以,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还要大力发扬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是坚持党的宗旨的应有要求。

4.既要讲国家、集体的利益,也要讲个人的利益。国家利益是最大多数人民的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集体利益是集体范围内一部分人民的利益。个人利益是作为国家和集体中的一个成员的利益。三者的关系紧密相连,直接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相互关系,人民的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三者利益的关系,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只顾国家、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是不行的;反之,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集体利益也是不对的。必须三者兼顾,才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密切结合,不断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就个人利益来说,每一个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是什么超人,都要讲个人利益,都需要有物质享受,毫无例外地都希望过富裕的幸福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一个人都要与商品、货币打交道,依法该挣的钱还要挣,依按劳分配原则该拿的钱也要理直气壮地拿。党的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也适用于党员,所以党员带头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应是允许的。当然,党员带头致富应该是有前提条件的:第一是必须经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正当收入而富起来;第二是要坚持先富帮后富,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古人尚且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难道我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反而做不到吗?!那种只顾自己致富,甚至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搞歪门邪道致富,是为党纪国法所不容许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共产党员,则应该是先公后私,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的利益,而不是相反,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虽然三者利益有时会发生矛盾,但那是暂时的,从根本上说,三者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也是坚持好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

5.既要注意必要的应酬,又要注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发展市场经济,在经济交往和其它社会交往中,免不了要有一些必要的应酬,如在联系办学,鉴定合同等活动时,请吃顿饭,只要不铺张浪费,应该视为合理的必要的接待应酬,不能视为不廉政行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各项交往中,在适当注意必要接待应酬的同时,切不可忘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质不能丢。丢掉了这种党的光荣传统,就意味着对党的宗旨的一种背叛。

总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下,在当前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坚持好党的宗旨,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强化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的思想意识,真正做到自觉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坚持和实践党的宗旨。

标签:;  ;  ;  ;  ;  ;  ;  ;  ;  

铭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_党的宗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