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运作、趋势与建议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运作、趋势与建议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走势及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固定资产投资论文,走势论文,情况论文,建议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基本回落到正常水平

1.年度投资增幅明显回落。

1995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增幅回落12.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0822亿元,增长16.1%;集体经济投资2978亿元,增长11.8%;居民个人投资2381亿元,增长20.8%;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包括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和其他投资)3264亿元,增长35.3%。

(1)从计划管理角度看,各类投资增幅呈全面回落态势。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365亿元,增长22.1%,比上年回落17.4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3199亿元,增长11.3%,回落21.6个百分点;房地产建设投资2831亿元,增长21.4%,回落20.8个百分点;集体、个体等其他建设投资6051亿元,增长17.9%,回落0.8个百分点。

(2)按建设项目隶属关系观察,中央项目投资和地方项目投资的增幅均明显回落。全年中央项目完成投资4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增幅回落11个百分点;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0173亿元,增长26%,回落8.5个百分点。

(3)新开工项目继续保持回落态势。1995年前五个月新开工项目曾一度增势迅猛,新开工基本建设、更新改造项目个数达13713个,比上年增加2829个,增长26%;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57.2%。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反弹,国务院及时组织检查清理,有效地抑制了新开工项目增加过多的势头。通常新开工项目较多的第三季度,实际新开工项目为12691个,比第二季度减少了4438个。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累计新开工项目77367个,比上年增加875个,增长1.1%,大大低于前五个月的水平,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975亿元,下降3.1%,而上年是增长13.2%。

2.投资总量基本回落到正常水平。

从1992年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加,1992年增长42.6%,1993年增长58.6%,1994年加强了宏观调控,仍增长31.4%。1995年由于措施得力,投资总量控制效果明显,上半年的增幅回落到25.5%,全年增幅回落到18.8%。扣除全年投资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工作量增长11%,这一速度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0.2%的幅度,符合宏观调控所要求的年度目标。与此同时,在建总规模基本控制到了合理建设周期之内。前几年由于新开工项目过多,项目建成投产率不高,造成在建总规模过大。今年在控制年度投资的同时,也注意了防止在建总规模的继续扩大,从而使在建总规模也相对控制到合理建设周期之内。全年在建总规模为37775亿元,按照有关数据预计,全年全社会静态在建总规模为50700亿元,按1995年全社会完成19445亿元投资折算,在建规模建设周期只有两年半。一般来说,建设周期为三年左右,按此经验,在建总规模已控制到了合理建设周期之内。

判断投资规模是否合理,不仅要从投资本身的增幅、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而且要从整个宏观经济的主要领域来判断。受投资回落的影响,经济诸多方面也发生了积极变化。

——工业生产增长趋于适度。前两年受投资需求拉动的影响,工业生产速度在20%以上,带动整个经济过热发展。1995年由于投资受控,迫使工业生产限产压库,放慢速度。全年工业生产在平稳回落中保持稳定增长。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78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从与工业相关的客观环境条件判断,目前的工业生产增长基本正常。

——进口需求受到抑制,外贸形势良好。前两年受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的影响,钢材进口连续两年大量增加,挤占了国内的市场,钢材生产企业库存一度积压。1995年由于控制了投资,国内钢材市场供应充足,抑制了进口钢材的增长。全年进口钢材1397万吨,比上年下降38.8%。投资回落促使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出现顺差,外汇库存增加。

——社会供需总量达到基本平衡。前两年因投资需求过旺拉动社会总需求过快增长,造成社会总供需矛盾加剧。1995年由于投资需求得到控制,社会总供需的矛盾也得到缓解。全年社会总需求72014亿元,增长21%,社会总供给68716亿元,增长22.6%,供需相抵,社会总供需差率—4.8%,国内总供需差率2.3%,落入了基本正常的范围。

3.控制投资总量的主要措施。

(1)中央和国务院把控制投资作为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1994年加强控制投资规模的基础上,针对1995年上半年出现的新开工项目增多过猛的现象,国务院及时发出了“关于严格限制新开工项目,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源头控制的通知”,并抽调八个部委的同志组成国务院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组,于7月中下旬,对北京、河北、上海等八个省区市进行了重点检查,及时有效地抑制了新开工项目增加的过猛势头。针对房地产中存在的盲目开发建设,资金严重积压的情况,国务院又及时发出了“控制高档房地产建设的通知”,对高档房地产项目进行了有效控制,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一般居民住宅建设和“安居工程”建设方面。各地区也能够从大局出发,结合本地区情况,认真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认认真真抓落实,保证了投资总量的有效控制。

(2)釜底抽薪,抓好资金源头的控制。多次的投资膨胀,都是因为资金流量和流向紊乱而引发的。所以,控制投资规模首先应从资金源头开始,特别是控制好信贷资金的投放。1995年由于对固定资产贷款实行行长负责制,严格固定资产贷款的计划管理,计划外贷款也得到有效控制,乱拆借、乱集资的现象大为减少,从资金源头上较好地把住了口子。全年基建和更改拨款、贷款只增长14.1%,比上年回落17.8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投资增幅4.7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0.3%,自筹资金增长19.7%,分别低于上年22和12.6个百分点。

上述情况表明,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大见成效,已基本达到合理水平。

二、投资结构仍需下大力气调整

1995年在大力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同时,注意改善投资结构和加强重点建设,从总体上看,投资结构向优化方向发展,重点建设投资增加,但距合理的投资结构目标尚有差距,仍需进一步努力改善。

1.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未达到合理程度。

过去,我国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工业投资偏多,而农业和第三产业因投资不足,发展缓慢,经济基础不稳固,配套服务跟不上,经济波动不定,大起大落。近两年第三产业的投资得到加强,但忽视了农业的投入,以致于农业投资在国有单位投资中的比重由80年代初期5%左右,降为1994年的不到2%。农业投资的不足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导致了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1995年在保持第三产业投资较快增长的同时,注意加强农业投入。全年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264亿元,比上年增长43.7%,所占比重为1.8%,仍然显得较低。第三产业投资8107亿元,增长29.5%,所占比重为55.7%。在第三产业中交通、通信、金融保险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2467亿元,增长24.6%,其中邮电通信业投资726亿元,增长42.3%,金融保险业投资135亿元,增长38.5%。

2.重点建设投资有待进一步加强。

重点建设对增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格局意义较大。因此,在宏观调控中始终处于加强的位置。1995年全国13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91亿元,为年计划的96.7%,到位资金1256亿元,资金到位率为94.5%,分别比上年降低5.3和6.4个百分点。同时,建设资金不足的状况仍比较严重。全年139个项目共形成拖欠资金135亿元。

3.更新改造投资增长过慢,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1995年更新改造投资在前几年比重下降之后继续下降。全年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1.3%,比上年回落21.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7.6%降为16.4%。投资增幅回落的主要标志是:

(1)中央项目投资和地方项目投资的增幅均明显回落。全年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增幅回落19.6个百分点;地方项目完成投资2185亿元,增长8.8%,回落18个百分点。

(2)投资负增长的地区增加。在全国30个省区市中,有北京(—22.3%)、天津(—17.8%)、辽宁(—5%)、广东(—4.6%)、海南(—9.7%)、黑龙江(—1.9%)和青海(—10.4%)等7个地区投资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多增加5个地区。

(3)各种用途的投资增幅全面回落。节约能源的投资基本与上年持平,增幅回落65.4个百分点;增加品种的投资增长5.8%,回落14.9个百分点;用于三废治理的投资增长20.7%,回落25.3个百分点。

更新改造投资增幅上不去,不符合走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究其原因,一是重基建、轻更改的观念没有改变。二是更改资金紧缺,企业在效益不景气的情况下较难筹集更多的技改资金。三是近两年鼓励更改投资的优惠政策消失了一部分。如引进技术的进口关税、增值税由全免改为半免,加之汇率并轨,使成本费用增长了83%。

4.能源、运输邮电业投资增幅趋缓,比重下降。

能源、运输邮电业在我国现阶段仍然是瓶颈产业,加快发展这方面的建设应是产业调整的需要,也是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后劲的需要。但从年度对比情况看,不如上年:全年能源工业投资2427亿元,增长16.7%,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8.3%降为16.7%。其中电力投资增长16.5%,比重由上年的10.9%降为9.9%,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2467亿元,增长24.6%,与上年相比增幅回落11.9个百分点,比重为17%,比上年减少0.4个百分点。

5.地区投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但中西部投资总量仍然偏低。

前两年投资向沿海地区倾斜,中部和西部投资力度偏小,地区经济增长差距进一步拉大。1995年注意地区经济合理布局,投资重心向中西部偏移。全年全社会东部地区投资12188亿元,增长17.5%,比重由上年的63.3%回落为62.7%;中部地区投资4121亿元,增长20.7%,比重由上年的20.8%上升为21.2%;西部地区完成投资2387亿元,增长21.1%,比重由上年的12%上升为12.3%,但中西部地区投资相加只有东部地区的一半。按照“九五”规划的思路,继续向中西部投资倾斜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1993年开始的投资膨胀问题,经过几年的大力控制已取得明显成效,投资总量的增幅进入了适度增长区间。但投资结构和效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保持和巩固投资总量控制成果的前提下,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结构调整上。

三、1996年投资走势与政策建议

按照我国经济周期发展分析,1996年可能是本次经济周期的低谷年,根据周期模型推算,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进一步回落到15%左右。因此,宏观调控应逆周期而行,避免过多的压缩投资总量。以保持经济有一个适度的投资拉动,使经济增长不低于9%。

(一)合理确定投资总量,既防止投资过多促发通货膨胀,又防止投资不足造成经济萎缩。

我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要充分利用消费稳定增长的时机,使投资总量的实际增长略快于生产总量的增长。但同时又要顾及到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容易伴随严重通货膨胀的现实,现价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又不可过份增长。按经济增长9%、综合价格涨幅7%测算,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宜掌握在22800亿元左右,增长17%左右,剔除价格因素,实际投资规模增长10%左右。按照这个投资规模进行测算,1996年投资率达到35%左右,据此有的同志会得出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的结论,这就需要对当前的投资率进行分析。

1.目前的投资率是保持适度投资增长速度的需要。

1993年以来投资率已经有一个高水平的基础,期望大幅度降低投资率只能使投资增长大大低于经济增长,其后果很可能使整个经济处于疲软,企业因需求不足不能开工生产,人力、物力闲置浪费,财政收入无法保障,这样产生出的困难和矛盾更加突出。这一点在前几年宏观调控中有过教训,我们绝不可再走大压缩、大启动、经济大起大落的老路。

2.目前的投资率有国内高储蓄率的客观基础。

从宏观角度分析,改革以来国内储蓄率是不断上升的,近两年已达40%左右。这一储蓄率在“九五”期间保持的可能性很大,能够支撑35%的投资率。

3.经验证明高投资率是经济起飞的必经阶段。

资料表明,要实现经济腾飞,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产生的高投资时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如此,亚洲较发达国家亦如此。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六七十年代,固定资产投资率一直很高,1961—1971年平均32.6%;1971—1980年平均为33.2%;韩国在这一阶段的投资率高出一般年份7个百分点左右;新加坡从70年代开始,投资率开始明显提高,由60年代的28%以下提高到70年代的40%以上,到了80年代仍高达35%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为实现发展目标,也需要保持一个高投资率的时期,奠定好发展的基础。

4.投资需求的强弱对滞后一年的物价上涨有影响,但二者之间并非呈绝对线性变化。

投资需求并非刺激物价上扬的唯一因素,农产品收成的好坏、价格调整、工资调整及收入的变化都对物价涨落有着直接影响。1993、1994、1995年的投资率一直处于36%左右的水平,但物价指数已经经历了从113.2骤增至121.7,又稳步回落到115左右的过程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以上情况说明,合理把握全年投资总量的数量界限非常重要。既要防止放松控制,造成投资增幅反弹,影响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又要避免控制过量,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造成经济的萎缩。

(二)科学把握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要围绕“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结合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研究和出台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一些政策措施,利用税率、利率等经济杠杆引导投资者进行企业技术改造建设。在确立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的同时,也确定技术改造的国家重点项目,在资金方面给予倾斜,逐步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九五”时期把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与更新改造投资1∶0.45的比例调整为1∶0.55,使三大地带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分别达到60%、25%和15%。同时,注意地区投资结构的调整,增加中部和西部的投资份额,防止地区间经济差距过分拉大。进一步加大农业投资的力度,继续支持能源、交通、电子、汽车等产业的投资,在国有单位投资中,逐步把三次产业的投资份额调整为3%、50%和47%。

要搞好房地产和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开发区建设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对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盲目发展的问题,有必要加以管理。在房地产建设方面,应继续鼓励一般住宅建设和“安居工程”建设,有效控制高档房地产项目,做好开发与销售相衔接,防止盲目建设。开发区建设应防止超越目前经济发展阶段而盲目发展。针对目前对开发区底数不清的状况,建议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清理,从而引导其健康发展。

(三)合理调控社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不论是总量控制,还是结构优化,都涉及到资金的合理流向流量。在目前的经济格局下,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使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流向合理,流量适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要特别搞好信贷资金的管理,信贷资金中应尤其管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运作。鉴于目前非银行机构批准设立混乱,运作行为不规范,应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使金融秩序有序化和规范化。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融通资金市场,在国家监督下,进行资金游资的正常拆借和交易。

(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科学投资运行机制。

从根本上说,我国投资总量膨胀和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建立起一套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投资体制。因此,应在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前提下,探索和研究适合我国经济特色的投资体制,从根本上消除投资饥饿症和投资盲目性,减少政府投资行为,增强企业投资行为。

标签:;  ;  ;  ;  ;  ;  ;  ;  ;  ;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运作、趋势与建议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